漢朝歷史上的皇帝皇后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后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后世史學家亦稱兩漢。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漢朝皇帝皇后列表
漢朝皇帝列表
第1任高帝劉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劉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廢帝劉恭BC187年高后呂雉攝政
第4任廢帝劉弘BC187年高后呂雉攝政BC187—BC179年攝政8年
第5任文帝劉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劉啟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劉徹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劉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劉賀BC73年
第10任宣帝劉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劉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劉驁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劉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劉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劉嬰公元6—9年王莽攝政4年西漢王朝END
西漢王朝共15帝立國215年
東漢王朝25—220年首都洛陽
第1任光武帝劉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劉繡)
第2任明帝劉莊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劉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劉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殤帝劉隆106年
第6任安帝劉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嬰帝劉懿126年
第8任順帝劉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沖帝劉炳145年
第10任質帝劉纘146年
第11任桓帝劉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靈帝劉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劉辯190年
第14任獻帝劉協190—220年在位31年東漢王朝END
東漢王朝共14帝立國196年
兩漢共29帝立國411年
漢朝歷代皇后
漢朝皇后列表
1、漢高祖劉邦呂皇后呂雉
2、漢高祖劉邦曹夫人
3、漢高祖劉邦戚夫人
4、漢高祖劉邦薄姬
5、漢高祖劉邦趙姬
6、漢惠帝劉盈張皇后-張嫣
7、漢后少帝劉弘呂皇后
8、漢文帝劉恒竇皇后 竇漪房
9、漢文帝劉恒慎夫人
10、漢景帝劉啟薄皇后
11、漢景帝劉啟王皇后
12、漢景帝劉啟栗姬
13、漢景帝劉啟程姬
14、漢景帝劉啟唐姬
15、漢景帝劉啟賈夫人
16、漢景帝劉啟王夫人
17、漢武帝劉徹陳皇后[阿嬌]
18、漢武帝劉徹衛皇后[衛子夫]
19、漢武帝劉徹趙婕妤
20、漢武帝劉徹李夫人
21、漢武帝劉徹李姬
22、漢昭帝劉弗陵上官皇后
23、漢宣帝劉詢許皇后
24、漢宣帝劉詢霍皇后
25、漢宣帝劉詢王皇后
26、漢宣帝劉詢張婕妤
27、漢宣帝劉詢衛婕妤
28、漢宣帝劉詢戎婕妤
29、漢宣帝劉詢公孫婕妤
30、漢元帝劉奭王皇后
31、漢元帝劉奭傅昭儀
32、漢元帝劉奭馮昭儀
33、漢成帝劉驁許皇后
34、漢成帝劉驁趙皇后[趙飛燕]
35、漢成帝劉驁趙昭儀[飛燕妹]
36、漢哀帝劉欣傅皇后
37、漢平帝劉衎王皇后
東漢:
1、漢光武帝劉秀郭圣通 皇后
2、漢光武帝劉秀陰麗華 皇后
3、漢光武帝劉秀許美人
4、漢明帝劉莊馬皇后
5、漢明帝劉莊賈貴人
6、漢明帝劉莊陰貴人
7、漢章帝劉炟竇皇后
8、漢章帝劉炟宋貴人
9、漢章帝劉炟梁貴人
10、漢章帝劉炟申貴人
11、漢和帝劉肇陰皇后
12、漢和帝劉肇鄧皇后
13、漢和帝劉肇馮貴人
14、漢和帝劉肇周貴人
15、漢安帝劉祜閻皇后
16、漢安帝劉祜李姬
17、漢順帝劉保梁皇后
18、漢順帝劉保虞貴人
19、漢桓帝劉志梁皇后
20、漢桓帝劉志鄧皇后
21、漢桓帝劉志竇皇后
22、漢靈帝劉宏宋皇后
23、漢靈帝劉宏何皇后
24、漢靈帝劉宏王美人
25、東漢后少帝劉辯唐姬
26、漢獻帝劉協伏皇后
27、漢獻帝劉協曹皇后
28、漢獻帝劉協董貴人
漢朝歷代帝王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漢高祖劉邦,終于孺子嬰,共12帝。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1)漢高祖 劉邦(前256--前195年)
前206年---前195年在位,漢高祖劉邦,字季,出身農民家庭,陳勝反秦起義,劉邦響應,自稱“沛公”,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后又與項羽爭天下,經4年,打敗項羽。與前202年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劉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時年62歲。
(2)惠帝 劉盈(前211--前188)
前195---188年在位,劉盈,劉邦的兒子,母呂后(雉)。劉盈為人軟弱,呂后專權。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時年24歲。
(3)呂后 呂雉(前241--前180)
前188---前180年在位,呂后,姓呂名雉,劉邦妻子。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劉邦死后,惠帝立,呂后掌權,她手段殘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時年62歲。
(4)文帝 劉恒(前202--前157年)
前180---前157年在位,文帝劉恒,劉邦第四子。前202年,呂后死,劉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諸侯勢力,減輕農民賦稅,重生產,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漢文帝還是一位十分節儉的皇帝,自己穿粗制絲綢,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隨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時年46歲。緹縈救父,文景之治,
(5)景帝 劉啟(前188--前141年)
前157---前141年在位,景帝,文帝的兒子。即位后,平定吳楚七國叛亂,漢朝統一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加強。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時年48歲。文景之治,七國之亂,
(6)武帝 劉徹(前157--前87年)
前141---前87年在位,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繼續加強中央集權,陸續奪去大批王,侯爵位。并與匈奴進行長期的戰爭,先后以衛青,霍去病為將,屢次大敗匈奴。武帝時是西漢最強盛的時期。武帝死于前87年,時年71歲。張騫出西域,獨尊儒術,漠北之戰,霍去病之死,蘇武牧羊,司馬遷與史記。
(7)昭帝 劉弗陵(前95--前74年)
前87---錢74年在位,昭帝劉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對匈奴的關系處理也較得當。昭帝死于前74年,時年21歲。
(8)宣帝 劉病已(前91--前49年)
前74---前49在位,宣帝劉病已,一名詢,漢武帝曾孫,祖父劉據,父劉進。昭帝無子,劉病已立。宣帝時,進一步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他多次下令減輕人民負擔。史稱“孝宣之治,信賞必罰,可謂中興”。死于前49年,時年43歲。宣帝中興。
(9)元帝 劉奭(前75--前33年)
前49---前33年在位,元帝劉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馬,侯十余,埋下外戚專權的禍根。元帝時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時漢朝國力開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時年43歲。昭君出塞。
(10)成帝 劉驁(前52--前7年)
前33---前7年在位,成帝劉驁,元帝子。成帝時,漢王朝衰落,外戚專權,元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成帝死于前7年,時年46歲。
(11)哀帝 劉欣(前26--前1)
前7---前1年在位,哀帝劉欣,元帝的庶孫,成帝的侄子。哀帝時,社會矛盾尖銳化,但哀帝卻只信鬼神天地,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哀帝死于前1年,時年26歲。斷袖之癖.
(12)平帝 劉衎(前9--公元5年)
公元0---公元5年在位,平帝劉衎,元帝庶孫,中山孝王劉興子。即位時9歲。王莽掌權。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時年14歲。
(13)孺子 劉嬰(5--25年)
5---8年在位,孺子嬰,宣帝的元孫,劉顯的兒子。即位時才2歲。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嬰被殺,時年21歲。王莽代漢。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帝 王莽(前15--23年)
9---23年在位,始初元年(前8年)劉嬰「禪讓」于王莽,莽即皇帝位,次年改國號為「新」。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在位15年,死時68歲。
玄漢王朝23—25年首都長安
更始帝劉玄(?-25年 )
23—25年在位3年,更始帝劉玄(卒于25年),字圣公,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縣西南)人,中國兩漢之際綠林軍建立年號更始的政權的皇帝。劉玄原本是西漢皇族,祖父為蒼梧太守劉利,父劉子張,母何氏,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玄漢王朝共1帝立國3年
東漢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劉秀,終于漢獻帝劉協,共12帝。
(1)光武帝 劉秀(前6--57年)
25---57年在位,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后,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25年劉秀稱帝。死于公元57年,時年64歲。馬革裹尸。
(2)明帝 劉莊(28--75年)
57---75年在位,明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時,吏治比較嚴明,賦稅比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時年48歲。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至今仍存. 班超出使西域。
(3)章帝 劉炟(58--88年)
75---88年在位,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術”,并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增長.在位時有班超出師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后世稱“章草”。死于88年,時年31歲。
(4)和帝 劉肇(79--105年)
88---105在位,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后殺竇憲掌權。在位18年,死于105年。時年27歲。
(5)殤帝 劉隆(105--106年)
105---106年在位,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6)安帝 劉祜(94--125)
106---125在位,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后掌權。太后死后掌權。安帝時政治黑暗,社會矛盾尖銳。死于125年,時年32歲。蔡倫造紙。
嬰帝劉懿
漢安帝去世后,太后閻姬為了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少帝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漢安帝的兒子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7)順帝 劉保(114--144年)
125---144年在位,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子,世襲封爵.后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順帝死于144年,時年30歲。張衡和地動儀。
(8)沖帝 劉炳(143--145年)
144---145年在位,沖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9)質帝 劉纘(138--146年)
145---146年在位,質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梁翼為“跋扈”,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10)桓帝 劉志(132--167年)
146---167年在位,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后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專政。桓帝死于167年,時年36歲。
(11)靈帝 劉宏(156--189年)
168---189年在位,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污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征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于于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靈帝死于189年,時年33歲。黃巾軍起義。
少帝劉辯(189年四月-九月)
漢少帝弘農懷王劉辯(熹平五年-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公元176年-190年3月6日[2]),中國漢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西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東漢王朝第十二或第十三位、亦即倒數第二位[3]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皇后何氏[4]的獨生兒子,也是靈帝在世時存活的諸皇子中年齡最大者,即為長子。
劉辯在靈帝駕崩后繼位為帝,史稱少帝,由于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5]和母舅大何進手中。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并,被迫出宮,回宮后又受制于以“勤王”為名進京的西北軍閥董卓,終于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被廢黜一年之后,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6],其弟獻帝追謚他為懷王。
中國古代的史書中稱劉辯為皇子辯、少帝和弘農王等,但一般不把他看作是漢朝正統的皇帝,不單獨為他撰寫專屬于帝王的傳記(即本紀)[7],不過現代史學界也有觀點承認他是漢朝皇帝[8]。
(12)獻帝 劉協(181--234年)
189---220年在位,獻帝劉協,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后曹操迎獻帝于許昌。220 年,曹操死,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于234年,時年54歲。獻帝從未掌握朝政。孫策霸江東,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劉備入川,濡須之戰,關羽走麥城。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后出現的朝代:
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后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
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
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蜀漢昭烈帝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