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趣聞:鄭和下西洋
歷史上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在當地筑起古城墻,這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歷史小趣聞:鄭和下西洋相關信息,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歷史小趣聞:鄭和下西洋
馬來西亞歷史名城馬六甲,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方面是由于馬六甲海峽作為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國人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的地理名詞;另一方面更因為這座古老的城市與中國有著極為深厚的淵源,當漫步于馬六甲的大街小巷,總會有一個人的影子浮現在你的眼前——鄭和。
六百多年前,中國明朝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他的到來深深影響了這座城市的歷史。馬六甲城曾是古代馬六甲王國的首都,也是海上貿易重要中轉站,當年鄭和奉命出使諸國,曾多次停泊這里,在此建立了大本營。
至今,馬六甲還保存著許多鄭和的遺跡,如他所率官兵每次來到馬六甲都會駐扎的三寶山,山腳下的一座三寶廟以及一口相傳為鄭和下令挖掘的三寶井。與后來的西方殖民者不同,鄭和作為明朝的使者來到馬六甲,不僅沒有占領這里的一寸土地,還對鄰國軍隊入侵進行調和并護送馬六甲蘇丹祖孫三代朝貢往返,為馬六甲王朝的建立與鞏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鄭和曾組織當地軍民筑起古城墻,修建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晚上派人晝夜巡邏,制訂一整套警衛制度,不僅掃除了城內的不安定因素,也利于都城的保衛,使得馬六甲臣民在此后的百余年里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他還曾在馬六甲三寶山麓設立官廠,囤放糧食、貨物,消滅了海盜的侵擾,幫助馬六甲成為當時東西貿易活動的主要商港。馬六甲當地的人民對鄭和的功績十分感佩,而此間出版的《馬來紀年》對鄭和在馬六甲的功績和遺跡均有記載。
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華僑出資在馬六甲修建了鄭和文化館,里面展出有當年鄭和七下西洋所帶的瓷器、海產品、寶船模型等,還展示了船員的生活場景。
另外,馬六甲獨特的峇峇娘惹文化也與鄭和有關。從明朝開始移民到馬六甲的華人與當地馬來西亞人結婚后生下的男孩子稱峇峇,女孩子叫娘惹,峇峇娘惹也被稱為土生華人,而這些移民中有一部分就是當年隨鄭和出海的船員。在馬六甲的唐人街就有峇峇娘惹的博物館和峇峇娘惹的餐館。娘惹餐也是中國廣東福建與馬來西亞當地人烹飪風格的混合,甜中有酸,酸里透辣。
馬六甲市在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歷史與文化被世人所認同,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更深入地了解這座處在海上要道的古城。來到馬六甲河,乘一艘小船沿河而下,途中會看到一棟棟具有馬來風情的小房子,外墻上繪滿了有關馬六甲歷史的壁畫,結合導游的講解,整個馬六甲的歷史很快展現在眼前。當然,這時會看到一個熟悉的中國人頭像,那就是鄭和。
時至今日,鄭和的功績已經升華為一種精神,激勵著中馬兩國人民向這位偉大的航海家學習,繼續弘揚愛好和平、勇于開拓、開發交流、敬業獻身的“鄭和精神”。
鄭和下西洋的簡介: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 太倉的劉家港起錨[1] (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 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 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系。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多個國家航海時間早幾十年,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也是唯一的東方人,他更早迪亞士57年遠赴非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這是可信性較高的觀點。一說尋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一說發展貿易,正史稱鄭和下西洋使“國用羨俗”、“寶物填溢”。[2] 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
相關評價:
法國漢學家伯希和:“15世紀初中國人的偉大海上航行”。
梁啟超:“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也。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現亞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當維哥達嘉馬(瓦斯科·達·伽馬)發現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我國民雖稍食其賜,亦幾希焉。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鄭和之業,其主動者,實絕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孫中山:“乃鄭和竟能于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運二萬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為中國超前軼后之奇舉。至今南洋土人猶有懷想當年三保之雄風遺烈者,可謂壯矣!”
穆斯林太監鄭和的一生,是中國明成祖時期海洋擴張政策“最驚人的展現”。
鄭和的成就清楚證明中國有稱霸海洋成為海洋帝國的潛力,東南亞攸關中國經貿和國防的港口,鄭和采取了積極干預內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