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阿敏的趣聞
愛新覺羅·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弟可是愛新覺羅·阿敏為何被囚死在獄中?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愛新覺羅·阿敏的趣聞,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愛新覺羅·阿敏的趣聞:
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封侄子愛新覺羅·阿敏為和碩貝勒,畢竟阿敏為他打下江山立過汗馬功勞。按說,努爾哈赤應該繼續重用他,而阿敏卻差點人頭落地,這是為什么?
第一,天聰元年,阿敏征戰朝鮮時,朝鮮抵擋不住這猛烈的攻勢,國王被迫求和并接受和議的所有條件。但阿敏沒有退兵,打算在朝鮮自立門戶。這個不再歸國、試圖分裂的意圖遭到眾人反對,阿敏不得不返回大金,走之前為發泄怒火,展開一頓燒殺搶掠。
第二,天聰四年,皇太極派阿敏率師駐守山海關內四座城池,誰知阿敏遇到明兵反擊,他在連戰失利后棄城而逃,逃前還下令屠殺投降的漢族兵民,并將城中財產洗劫一空。
第三,阿敏知道,父親被囚被害死的真正兇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伯父,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皇太極繼位后,他就把對先汗壓抑的積怨暴露出來,原形畢露。
第四,阿敏本就一介武夫,常口無遮攔地在朝野散布自己的不滿怨言,矛頭直指皇太極,公開宣戰,暗示自己的篡權野心。
就這樣,皇太極的殺心被阿敏的惡性惡行成功激發,在阿敏大敗而歸時打算處斬他,后為表仁慈改為囚禁,阿敏就這樣重蹈了父親的覆轍,死在獄中。
而他本可以繼續效忠,以兩朝元老名望享用后半生,可他偏偏選擇了另一條不歸路,命運弄人,令人唏噓。
愛新覺羅·阿敏的簡介:
愛新覺羅·阿敏(1586-1640),清初宗室、將領,愛新覺羅氏。太祖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的次子。后金四大貝勒之一。努爾哈赤年間,曾與薩爾滸、滅葉赫、克沈陽、遼陽等戰役;皇太極時期,統兵攻打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求和,戰功赫赫。
天聰四年,因阿敏棄城投降,皇太極大怒,召諸貝勒共議阿敏之罪。罪狀除了此次棄四城之外,還有心懷異志、當年在朝鮮謀求自立等等。廷議阿敏死罪,皇太極改為幽禁,僅留莊六所、園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財產歸濟爾哈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愛爾禮獲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其父子兄弟因謀叛太祖,兄阿爾通阿、弟扎薩克圖被殺,父囚禁而死。他免于一死,養于太祖處。初封貝勒,多有戰功。
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與太祖長子褚英攻取烏拉宜罕山城。四十一年(1613),與太祖滅烏拉部。四十三年,太祖創建八旗制度時,任鑲藍旗旗主貝勒。
后金天命元年(1616),封和碩貝勒,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并稱四大貝勒,俗稱二貝勒,參予國政。四年;破明兵于薩爾滸山、尚間崖及棟鄂路,旋參加滅葉赫部之戰。六年,從太祖攻克沈陽、遼陽。
十一月入朝鮮襲毛文龍所部。十一年(1626),先后征喀爾喀巴林部。及扎魯特部。天聰元年(1627),與貝勒岳托等征朝鮮,連陷定州、安州、平壤,朝鮮王被迫請和,訂"江都之盟"。后從太宗征明錦州、寧遠。四年,入山海關,克水平、灤州、遷安等地。翌年,明將孫承宗率兵反擊,監軍道張春等圍田灤州,他怯不增援,反殺降人逃出關外。
六月,清太宗定其十六條罪狀,囚禁。祟德五年(1640)十一月,逝于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