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始天尊的趣聞
天宮勾結佛教與老子,里應外合而打敗了元始天尊,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元始天尊的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關于元始天尊的趣聞:
如果單從故事內容看的話,從《封神演義》到《西游記》,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神魔體系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妖魔系統的成熟、神的壯大、佛的發展和仙的沒落。經過前面的分析,筆者已經跟大家透露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神的壯大和仙的沒落間有著一段隱藏的歷史,揭開這段歷史的面紗我們就能有驚人的發現。現在,讓我們結合書本和史實來對這段隱藏的歷史進行一段盡量合理的猜想,填補這兩段斷裂的神魔史之間的大坑。
古時,鴻鈞道長自立了仙這一派系,并招收了三個徒弟,其中,二徒弟元始出師后創立了闡教,廣收弟子,三徒弟通天創立了截教,更大范圍地收徒,而大徒弟老子則沒有創教,只不過和二師弟走得比較近,成了闡教的掌教師尊。闡教大概搞的是貴族教育,對于學員的招比較嚴格,而截教則沒有那么多婆婆媽媽的標準,只要有誠意修仙,他們大概都是概不拒收的,因此截教的徒眾遍布天下,近有萬數。闡教就看不上截教的這種行徑,于是兩教之間互相看不起,一方嫌另一方只顧數量不顧質量,而令一方接著我行我素,這兩教之間的分歧促成了封神榜的訂立。
這時候,神雖然有,但是勢力渺小,無法成器,作為神的領導者的玉帝眼看著仙人一派的興盛十分心急,于是急切地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封神就是最快的辦法。所謂封神,就是從仙和人以及妖等族群中抽出一部分有才干的或者被廢棄的去天宮當值,為玉帝王母他們服務。對于有些人或妖來說,封神是件好事,而對于仙來講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封神結果出來后,果然截教遭受了重創,所剩的法力高強者為數不多,基本上已經奄奄一息了。而且,經過這次洗牌,仙已經將出身不好或者要之無用的成員都推給了神或西方教,凈化了自身。西方教此時不夠強大,也靠著在封神之戰中渾水摸魚地挖墻腳來增強自身實力(至于西方教如何挖墻腳,你可以看看《接引和準提挖闡教墻角,還把通天教主收拾了,原來是有個大陰謀!》一文,里面有詳細分析。)截教亡后,修仙的門檻被提高,于是只能從高于人的妖這一族群開始修煉。但是,這些妖更多地淪落為了神佛的侍從或坐騎。
可以說,轟轟烈烈的封神之戰結束后,闡教獲得了勝利之名,而天宮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這些獲利的人中,應該沒有老子的影子。那么根據日后的發展來看,既然此時仙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穩定,那老子極有可能在肖想最高領導人的寶座,于是和玉帝暗中結盟,打算借助天宮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奪權行動。
這個奪權運動可能是這樣的,天宮聯絡了佛,并與老子里應外合,經過激烈的戰斗擊敗了元始天尊。但由于仙的力量已經發展得十分完備了,因此無法做到徹底征服,便只好簽訂協議,保留仙族的名號,神對仙族加以保護,但仙必須暗地依附于神。這時,仙這一個群體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于是不少仙開始為自己找下家,于是一部分就到了天宮當值,而另一部分則到了佛教。而到了佛教的這一部分仙,由于那個協議的簽訂,必須在神需要的時候為其服務,因此出現了共事神佛的現象。由于人數的擴增,神開始轉換自己的組織結構,由原本的八部正神變成了這樣一種中央集權的統治體系。
主導了這一場政變的老子呢,不僅沒有得到仙的最高領導地位,還迫不得已加入了神。玉帝為了補償,也為了獎勵他的功勞,于是給了他一個光彩亮麗的封號——太上老君。但新任的太上老君顯然是不滿意的,所以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非但不努力阻止,還用煉丹爐助其煉成火眼金睛,以此來給玉帝添堵。
孫悟空毋庸置疑是一個法力高強的叛逆者,他的出現是對玉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權威的極大挑戰,而他的整體活動,也揭示了神的現狀:神在經歷過創業期、發展期和鼎盛期之后,已經漸漸開始從內而外地腐朽。腐朽就代表即將沒落,看來神的未來自是有一番大的變動。而佛教,雖然也有腐敗現象,但總體給人的感覺還是處于上升期。西天取經的故事也暗示了佛教在民間的欣欣向榮之勢。而唐僧是佛蓄意培養的人才,通過他的取經之路,佛教收攏了大量能力杰出的的神和妖,以此進一步壯大自己。
可想而知,西游之后,現有的神魔體系可能會再次經歷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的最終結果是什么,還得靠更多人來腦洞大開了。
元始天尊的簡介:
元始天尊:又名“太上盤古氏天道元始天尊”。是公認的道教鼻祖。在“三清”之中位列最尊,混沌未開之時,元始天尊曾以盤古巨身開天辟地?!稓v代神仙通鑒》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是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稱他為元始。在無量劫數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天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稱他為天尊。道經記載中元始天尊所創立的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號雖殊,本同為一,都是道的化身?!兜篱T十規》中說:“玄元始三氣化生,其本則一。”無論千神萬靈、千真萬圣。
元始天尊的由來: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無之先,稟自然之氣,初稱元始天王。東晉葛洪的《枕中書》稱,“昔二儀未分,溟滓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開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蛻去軀殼,一靈不昧,游行空中,見圣女太元,喜其貞潔,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懷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間,言語行動常有彩云護體。因其前身是盤古、元始天王,就稱為元始天尊。
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神靈所居之處是“玉清三元宮”,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內,有紫云之閣,碧霞為城。眾神仙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隋書經籍志》稱元始天尊以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即授以秘道,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道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