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的后果是什么
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馬謖失了街亭到底造成多少損失?馬謖失街亭的后果是什么?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告訴大家馬謖失街亭的后果是什么,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丁?/p>
馬謖失街亭的后果是什么:
(一)首先先來分析一下第一次北伐的形式。很多人都說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最容易成功的一次,因為“卒聞亮出,朝野恐懼”。其實關(guān)中一帶的空虛是不假的,但是如果說諸葛亮這一次是趁人不備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只要看一下張合援軍到來的速度就可以知道諸葛亮的時間并不充裕。而這一次的焦點之戰(zhàn),就是在街亭。
我們首先可以看一下街亭責(zé)任歸屬的問題,涉及到街亭的,主要是四個將領(lǐng),諸葛亮,馬謖,王平,張合。而在這四個人的傳記中,也對這一場戰(zhàn)爭有著較為詳盡的描寫。
【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 諸葛亮傳
【亮違眾拔謖,統(tǒng)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邰戰(zhàn)于街亭,為邰所破】 馬謖傳
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guī)諫謖,謖不能用】,大敗于街亭。 王平傳
【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于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lián)?。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p>
而除了王平傳之外,幾乎沒有史料能表面是馬謖先到的街亭。所以事實應(yīng)該是,馬謖的確先到街亭一點,但是時間很短,剛到街亭1-2天,張合的軍隊就已經(jīng)到了街亭。所以從這里不難看出,從諸葛亮聲東擊西引開曹真到馬謖與張合激戰(zhàn)街亭其實并沒有相差太長的時間,所以說諸葛亮趁人不備有充足的時間去攻下長安的說法絕對是錯誤的,因為雖然魏軍并沒有過多的駐扎在長安,但是魏國援軍的到來是極其迅速的。這一次戰(zhàn)爭對于諸葛亮來說形勢仍然是嚴峻的。
(二)在距離街亭十多年后的段谷戰(zhàn)役,有一些描寫的詞匯極其類似,我們可以簡單的對比一下。會發(fā)現(xiàn)兩場戰(zhàn)爭的損失狀況有驚人的相似。
右張合擊亮于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明帝記》
癸未,安西鄧艾【大破】蜀大將姜維于上邽。《三少帝記》
(兩條史料都源自魏國君主傳記的記載,同樣是“大破”。)
謖依阻南山,不下?lián)恰`A絕其汲道,擊,【大破之】?!稄埡蟼鳌?/p>
維與艾爭險,不克,其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邽,艾與戰(zhàn)於段谷,【大破之】。《鄧艾傳》
(兩條史料都是魏軍統(tǒng)兵將領(lǐng)的傳記,同是大破之)
秋八月,維為魏大鄧艾所【破于上邽】。維退軍還成都?!竞笾鱾鳌?/p>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竞笾鱾鳌?/p>
(都是后主傳,一個是“被破”,一個僅僅是“不克”。)
而亮違眾拔謖,統(tǒng)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zhàn)于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馬謖傳》
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督S傳》
(馬謖和姜維的傳記,都是“被破”,“ 士卒離散”,但姜維還有一個死者甚重。士卒離散可以收復(fù),但是死者不能復(fù)生,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姜維的損失要大一些。)
通過比較兩場戰(zhàn)爭的損失,不難看出,街亭的損失要略小于段谷。而對于段谷一戰(zhàn)的記載,魏國詔書是萬計,但是這明顯夸大。“數(shù)千”的記載則更為合理。那么街亭戰(zhàn)爭的損失,如果小于或者等于段谷的話,應(yīng)該也是“數(shù)千”。而通過比較一些傳記的記載,魏國的傳記通通都是大破之,沒什么意義。而蜀國的傳記,后主傳一個說“不克”,一個是“被破”。不克只是說明沒有勝利的完成攻伐的任務(wù),而被破則是具體到傷亡。即使兩個都略微有一些縮小損失,但是也可以說明街亭的損失并不大。這樣后主傳才可以以一個“不克”敷衍過去,而對于段谷,后主傳也只能直白的記載“被破”。再看馬謖和姜維的戰(zhàn)績記載,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姜維傳多了一個“死者甚重”,問題就出在這里,士卒離散可以收復(fù),但是死者甚眾不能復(fù)生。這是不是也說明段谷的損失要大于街亭呢?
所以通過比較兩次戰(zhàn)爭的記載,不難看出,街亭的損失是略小于段谷的,如果段谷的損失是“數(shù)千”,那么街亭的損失應(yīng)當(dāng)也是“數(shù)千”。街亭之戰(zhàn),其實根本就沒有兩方的主力交戰(zhàn),只是馬謖和張合交戰(zhàn),損失數(shù)千,然后諸葛亮的主力撤兵。街亭這一戰(zhàn)諸葛亮的主力并未與魏軍主力交戰(zhàn),而總體的損失也并不算太大。
馬謖失街亭:
過了年,諸葛亮采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傳出消息,要攻打郿城(今陜西眉縣),并且派大將趙云帶領(lǐng)一支人馬,進駐箕谷(今陜西褒城北),裝出要攻打郿城的樣子。魏軍得到情報,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郿城。諸葛亮趁魏軍不防備,親自率領(lǐng)大軍,突然從西路撲向祁山(今甘肅禮縣東)。[1]
蜀軍經(jīng)過諸葛亮幾年嚴格訓(xùn)練,陣容整齊,號令嚴明,士氣十分旺盛。自從劉備死后,蜀漢多年沒有動靜,魏國毫無防備,這次蜀軍突然襲擊祁山,守在祁山的魏軍抵擋不了,紛紛敗退。蜀軍乘勝進軍,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個郡的守將都背叛魏國,派人向諸葛亮求降。 那時候,魏文帝曹丕已經(jīng)病死。魏國朝廷文武官員聽到蜀漢大舉進攻,都驚慌失措。剛剛即位的魏明帝曹睿(ruì)比較鎮(zhèn)靜,立刻派張郃帶領(lǐng)五萬人馬趕到祁山去抵抗,還親自到長安去督戰(zhàn)。
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平時很喜歡談?wù)撥娛隆VT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他就談個沒完,也出過一些好主意。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干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這一回,他派馬謖當(dāng)先鋒,王平做副將。
馬謖和王平帶領(lǐng)人馬到了街亭,張郃的魏軍也正從東面開過來。馬謖看了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營,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wěn)扎營壘。在山上扎營太冒險。”
馬謖沒有打仗的經(jīng)驗,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
在山上扎營。王平一再勸馬謖沒有用,只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扎。
張郃率領(lǐng)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xiàn)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扎在山上,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筑好營壘,把馬謖扎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
馬謖幾次命令兵士沖下山去,但是由于張郃堅守住營壘,蜀軍沒法攻破,反而被魏軍亂箭射死了不少人。
馬謖失街亭的史書記載:
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yīng)亮。遣大曹真都督關(guān)右,并進兵。右張郃擊亮于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三國志·曹叡傳》)
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于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lián)?。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yīng)亮,郃皆破平之。(《三國志·張郃傳》)
(建興)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云、鄧芝為疑軍,據(jù)箕谷,魏大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 ,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yīng)亮,關(guān)中響震。魏明帝西鎮(zhèn)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郃所破。亮拔西縣千余家,還于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tǒng)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zhàn)于街亭,為邰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jù),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三國志·馬良馬謖傳》)
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guī)諫謖,謖不能用,大敗于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lǐng)干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三國志·王平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