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江郎才盡”的趣聞
“江郎才盡”也許不是“才盡”,而是他生存的一種智慧,為什么這么說?趕緊來看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江郎才盡”的趣聞,看完本文就能解答您的疑問。
關于“江郎才盡”的趣聞:
南朝是個辭賦興盛的年代,但大多數賦詞藻華美,內容空洞,像臉色蒼白的美女。而他寫的賦,通俗易懂,是有真感情的血性男人。最有名的作品是《恨賦》、《別賦》,被譽為千古奇文?!秳e賦》是寫離別的各種情景,全文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即使看不懂,也會覺得是天生的好文字,被深深地打動。試舉第一段的幾句: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于水濱,車逶迤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如果譯成白話文就是:最使人黯然神傷、失魂落魄的,莫過于離別啊。何況秦國、吳國相去太遠,更有燕國、宋國一去千里,別后再難相聚;有時春苔始生,或是秋風初起,更讓人情難自抑。因此游子愁腸欲斷,各種感觸涌上心頭,分外凄涼悲戚。聽到風聲蕭蕭,感到響聲格外不同;看到云層漫漫,覺得顏色特別奇異。坐船欲離去,船卻停留在水邊不動;乘車欲離去,車卻在山道旁緩緩難行。船槳啊,怎么向前劃不動;馬兒啊,凄涼地嘶鳴不息……想必在夢里,游子也徘徊不前;在風中,別后的感傷輕輕飄揚。
中間七段分別想像富貴之別、俠客之別、從軍之別、去鄉之別、夫妻之別、成仙之別、情侶之別時的傷感畫面,句句撥動心弦,讓人情不能自已,其中名句有:“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才盡也許是看透人生
傳說他政治失意的時候,一天漫步郊外,在一小山上躺著休息。睡夢中,神人給了他一支五彩的神筆,從此以后文思如涌,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后來他又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對他說: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這里多年了,請你還給我吧!
江淹從懷中拿出來給他,從此,他寫的文章就再無光彩,讓人嘆息不已。
關于他文思衰退一般的理解是:他官做得太大了,事務繁忙,再沒有精力專心創作,自然寫不出好文章。
但還有一種解釋是:他更聰明了,只是沒用在文學上。
江淹生在宋末,死在梁初,活了62歲,一生歷經人世滄桑,看慣了潮起潮落。他前半生嘗盡了生活的苦,后半生再不愿重蹈覆轍,在才華和富貴之間,他選擇了富貴。意識到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于是把所有的聰明都轉化成亂世求生存的智慧。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別人越是嘲諷他的平庸,他就越是安全,可以安心地身居高位,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那么,別人在拿這個成語來開涮他時,江郎也許在偷偷發笑,實際上他開涮了無數的后人
“江郎才盡”江淹簡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中國南朝文學家。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東)。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江淹6歲能詩,13歲喪父,家境貧寒,曾采薪養母。20歲左右教宋始安王劉子真讀“五經”,并一度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
江淹出生于南朝宋,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一生為官歷南朝宋、齊、梁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梁朝的高官,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為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為文壇掌故。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今福建浦城)令??部赖慕洑v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學大家。起伏跌宕中的江淹把自己無限的感慨訴諸筆端,生花妙筆令人拍案叫絕。江淹的許多代表作品都寫于被貶期間。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南朝辭賦發展到“江、鮑”,似乎達到了頂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絕唱。
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最為知名的當數他在獄中寫給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文章辭氣激揚,不卑不亢,真情實感流注于字里行間。建平王劉景素看了江淹的這篇上書后,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另外,江淹的<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等,均為當時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