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東廠的資料
明朝的東廠是個什么廠?東廠的權力究竟有多大?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明朝東廠的資料,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明朝東廠的資料:
提到東廠,大家會不會首先想到的是這樣。
沒錯,東廠是明朝宦官機構,主要職能是偵查緝拿不法分子,威脅皇權的異端分子,是個直屬于皇帝的特勤機構,素來以跋扈聞名。東廠跋扈到什么程度呢?他們有不經任何手續抓人,乃至殺人的特許權。東廠最跋扈的時代是魏忠賢掌權那會兒,目不識丁的東廠提督魏忠賢,還兼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詔書都是“朕與廠臣”并稱。九千歲當道,東廠番役橫行,東廠的逮捕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不需要任何的司法審判,便可直接動用私刑,以致當時人人自危,更不敢妄加議論朝政。
這個讓朝野戰栗的恐怖組織是什么時候成立的呢?利用宦官偵查官民動態,始自永樂爺朱棣。《《明史宦官傳一》云:“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
永樂皇帝朱棣的皇位是從自己侄兒手中搶來的,他知道得位不正,必然難以服眾,他對臣僚是不信任的,他的疑心病和變態般的焦慮,甚至超過了他的父親,太祖皇帝朱元璋。所以,“永樂中,盡戮建文諸臣,懷疑不自安,始設東廠,主刺奸。”
獨裁者,都需要秘密警察!具體而言,“永樂十八年,置東廠,命中官剌事。”所謂中官,就是宦官,太監也!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于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除此以外,設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錦衣衛撥給,分為子丑寅卯十二顆,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具體負責偵緝工作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相當于小隊長,又叫“檔頭”,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顆,一律戴尖帽,著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絳。役長各統帥番役數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
宦官當特工,并非大明朝祖制,仁宗、宣宗、英宗正統年間,東廠的權力都不是很大。不要說王振,王振權力大,不是因為他管東廠,而是因為他是文化型宦官,管著司禮監。
到了景帝朱祁鈺臨危稱帝之后,才開始重用東廠,而且逐漸顯露出讓東廠領導錦衣衛的意思。
英宗朱祁鎮在被幽禁七年之后,通過奪門之變,重登九五。經歷過人生大變故的朱祁鎮更加倚任錦衣衛偵緝官民,“以為懾服雄奸之具”。朱祁鎮非但不倚重東廠太監刺探百官,反而利用錦衣衛刺探宦官。錦衣衛之威風再度雄起!錦衣衛對東廠形成了強勢壓迫,這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導致了“奪門”功臣、太監曹吉祥的謀反。
英宗朱祁鎮駕崩之后,他的兒子憲宗朱見深一反其父做法,重用東廠宦官,其權力與日俱增!
依賴秘密警察治國的大明王朝最終國運如何?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東廠簡介:
東廠(全名:東緝事廠),官署名。中國明朝時期的由宦官執掌的特權監察、情治機構。
東廠對官吏、士大夫甚至于一般庶民制造了大量冤案,在當時頗受士人反感。執行公務時,與錦衣衛相同,持有“駕帖”以證明代天子行事,并且由刑科給事中的“僉簽”。
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地點位于京師(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 明中葉后期錦衣衛與東西廠并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準,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東廠的建立者是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后,朱棣即位。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時出現,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亦對朝廷大臣多不信任。
他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并不是很方便,于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如著名的鄭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還是覺得宦官比較可靠,而且他們身處皇宮,聯系起來也比較方便。于是朱棣一反太祖關于宦官不得干預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
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決定設立一個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官署,命所寵信宦官擔任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