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張嫣的尷尬趣聞
張嫣簡直是史上最尷尬的皇后,與舅父成婚卻有名無實,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皇后張嫣的尷尬趣聞,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皇后張嫣的尷尬趣聞:
呂后的強勢與鐵腕,直接導致了兒子劉盈的抑郁而終,女兒魯元公主年紀輕輕地早早死去,外孫女張嫣孤苦凄寒一生,但呂后似乎并未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兒女的傷害。面對富貴,所有人的邏輯都一樣,都想一代兩代子子孫孫能一直富貴下去。呂后也一樣,有權了,有條件了,她便想著自己的孩子能夠富貴萬年長。
呂后生有惠帝和魯元公主兩個孩子。當年白登之圍時,劉邦與匈奴冒頓訂下了和親之盟。而當時很可能漢宮里公主不多,作為皇后之女的魯元很可能被送去和親。那么苦寒的地方當然沒誰愿意送自己的兒女去,更何況魯元是當朝的正牌公主呢。于是,呂后做主,急急忙忙將魯元下嫁給了張敖,封張敖為富平侯。張敖是楚漢戰爭時期名士張耳之子,但張敖這個人并不是很有出息。呂后眼看著女兒生了一雙兒女,生活并不快慰,她便想補償魯元公主,于是想出來了一門親事。
呂后做主將魯元的女兒張嫣嫁給自己的兒子惠帝為妻,即外甥女嫁給了親舅舅,這在今天看上去頗有亂倫之感的婚姻。但在當時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在呂后的操持下,車馬儀仗,亦是相當熱鬧。但一切喧鬧被關在門外,只剩下洞房花燭內的兩個人的時候,那價值千金的春宵一刻就不是呂后所能掌控得了的。劉盈對于母后早已厭煩了,人彘事件、趙王事件,一樁樁都深深傷害了惠帝。我們可以想象劉盈心中對這樁婚事有多么不滿,縱然張嫣是明媒正娶的皇后,是大漢朝三媒六證娶來的第一位皇后。并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能達到預期,但肯定刻骨銘心。劉盈也許是出于對母后的抵抗,當然也有可能是出于做舅舅的不忍,他從始至終都沒有碰張嫣。這樣,呂后原想著張嫣生有一兒半女,便可以穩坐后宮主位,富貴延年了,也算是對女兒的一個撫慰。但惠帝始終對張嫣不理不碰,這讓呂后很不爽。于是她便造假對外宣稱皇后懷孕了,聲勢做得很大,待到“分娩”時,便取后宮美人的兒子劉恭充當,認為己子。殺其親母,而立劉恭為太子。
惠帝在張嫣之前,已有不少寵幸的妃子。從史料中我們至少知道他有兩個兒子,這說明他不碰張嫣并非不親近女人,而是對母后的無聲抵抗。劉盈做了七年憋屈的皇帝便撒手人寰了。劉恭成了皇帝,史稱前少帝,臨朝稱制的依然是呂太后。次一年,魯元公主去世。想必魯元明白女兒的遭遇,但礙于母后的權勢,她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只能往自己肚里咽,年紀輕輕便早早死去了。
在鏟除諸呂的時候,老臣們保住了張嫣。這是一個無辜的女子,不過是呂后的權欲使得她成為一個犧牲品。他們將張嫣置于北宮,一個弱女子,受這一輩子的處女之身在寂寞的深宮里,從春到冬挨著日月。直到孝文帝后元年間,張嫣孤苦的走完了凄寒的一生,文帝將她葬于安陵,不知在那個世界里,她的夫君也是她的舅舅劉盈將何以處之?
張嫣簡介:
張嫣(公元1606年-公元1644年),字祖娥,小名寶珠,河南祥符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父親張國紀,明熹宗朱由校原配皇后。
天啟元年,時年十五歲(虛歲)的張嫣,從全國初選的五千名美女中,連過"八關"選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被冊立為皇后。史載張嫣"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為中國古代五大艷后之一。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史》中記載,張嫣在寢宮中上吊自殺身亡,殉國明節。清世祖順治元年,順治帝命將張氏和明熹宗合葬于德陵。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謚曰"孝哀慈靖恭惠溫貞偕天協圣悊皇后"。
秦蘭徵《天啟宮詞》:"性端靜,好讀書習字。"
《明史》:"性嚴正,數于帝前言客氏、魏忠賢過失。"
紀曉嵐《紀曉嵐文集第三冊卷一·明懿安皇后外傳》:"有明一代官壸之政,遠軼漢唐。其開國及中興之際,代有圣后輝賁彤史。若其德之貞而遇之艱,照惟懿安皇后為尤著云。"
(清)鵝湖逸士《老狐談歷代麗人記》記載:又千余年,而得明熹宗之皇后張寶珠,后遭逢閹鑒,幾被傾危,厥后流冠入都而自縊,又受誣謗于世,要皆定數然也。此五人中,以張嫣、張寶珠為最頎長,肌體亦最豐艷。論德性,亦以兩人為最優,漢后稍偏于柔,明后稍偏于剛,然皆有淑圣之德,其守身亦最為貞潔。五人之貌,亦莊重,亦妍秀,亦窈窕,亦俊俏,不可以一格名。然論其獨至之處,則漢后張嫣以淑靜而絕艷,明后張寶珠以端嚴而絕艷,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絕艷,西施以靚雅而絕艷,昭君以豐整而絕艷;皆屬亙古所無,所謂橫絕千古之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