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點秋香的歷史真相
唐伯虎點過秋香嗎?唐伯虎的真實境遇到底怎樣?唐伯虎點秋香的歷史真相是怎樣的?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唐伯虎點秋香的歷史真相,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唐伯虎點秋香的歷史真相:
明代吳中大才子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傳說他恃才傲物,放浪不羈,每遇到開心之事,便縱情開懷。民間更是流傳著“唐伯虎點秋香”的美談,九十年代上映的周星馳版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更是將唐伯虎的這一事跡普及到華人社會的每一根神經末梢。
但歷史上真的上演過這么精彩的“唐伯虎點秋香”嗎?答案是令人失望的,是沒有。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卻絕不是無中生有,在《中國野史大觀》中記載了一件唐伯虎,為一名非常中意的女子隱名為仆的事。只不過那位女子不見秋香,而叫桂華。書中說,當時錫山華虹山學士府中有一個叫桂華的婢女,深得華夫人喜愛。有一次,唐伯虎出外游玩時,碰巧撞見了桂華等幾個人,沒想到,唐伯虎竟對她一見鐘情,欲罷不能,此后腦袋里常常閃現桂華的漂亮身影。
當得知桂華是華府的婢女后,他左思右想,竟然想出一個讓人頗感意外的主意,那就是到華府當差,放長線釣大魚,走穩扎穩打的路線,爭取娶到桂華。化名為華安的唐伯虎,先到華府應聘了伴讀的差事,結果他的文采很快就被華學士發現,又讓他作了親隨,掌管文房。唐伯虎一則有真才實學,二則為了在華府扎下根,做事很用心。所以,很得華學士賞識,不久又讓華安掌管典鋪,華安一樣管理的井井有條,賬目更是絲毫不差。
華學士越來越喜歡華安,就想讓他長久地留在府上幫助自己做事,但華安光棍兒的身份令他憂心。于是他將自己的想法私下里和華夫人商量了一番,華夫人搞這種保媒拉纖的活兒,自然比華學士在行。通過旁敲側擊,很快就了解到華安原來是中意婢女桂華。這樣機緣巧合的大好事,還有不成全之理?于是,在華學士和華夫人的幫助和撮合下,華安與桂華擇吉日便成婚了,婚后二人恩愛日深。
后來的民間傳說“唐伯虎點秋香”,應該就是在這件事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至于一些影視作品中,唐伯虎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唐伯虎29歲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被打擊后,思想逐漸轉變到“春光棄我竟如遇”的境界上來,后來更是變成了“猖狂披髦臥茅衡,萬里江山筆下生”的失意者。到后來更是落得潦倒落魄的境地,自稱為“布衣之士”。試想在這種境遇之下,唐伯虎能有自詡“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狂妄之語呢?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
幾百年來,唐伯虎已經成了風流才子的代名詞。一出“唐伯虎點秋香”不知傾倒了多少人,而唐伯虎的風流故事也不知被演繹了多少次。在我們的眼中,他永遠是那么的機智、有才、幽默、風流、帥氣、樂觀,可事實呢?
少年命運多坎坷
很多影視劇里都說唐寅生長在一個富貴之家,是個典型的高富帥,這應該算是一半真,一半假吧。確實,唐伯虎出生在蘇州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從小衣食無憂,家庭教育也很好,加上唐伯虎本身的天資聰穎,很小便才名顯露。十幾歲時他又先后認識了祝允明、文征明、張靈等人,他們一起交游玩樂、談詩論文,可以說是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可是,快樂的生活總是短暫的,人生處處充滿著變故與挫折。就在唐伯虎24歲這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唐家一下子就沒有了支柱性的人物,這對唐伯虎的打擊是巨大的。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有時候厄運總是接二連三的到來,仿佛天公是故意來考驗凡人的。在唐父去世后的不到兩年之內,唐伯虎的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去世,這世間就只剩下唐伯虎這個孤家寡人了。我們可以想知,這對于唐伯虎來說該是多么大的打擊啊,所有的至親之人,上至父母、下至妻兒,在兩年之內相繼離開了他,二十幾歲的唐伯虎遭受著人世間最大的痛。
唐伯虎畢竟只是個讀書人,他并不善于打理家庭事務,因此在其父母妻兒相繼去世之后,唐家也漸漸的衰落了下去,唐伯虎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他一度對人生也失去了希望,終日愁悶悲傷,甚至放棄了他的學業,不打算再讀書了,也不打算參加科考了。他的好友祝允明看到他這個樣子,便日日規勸他,終于使唐伯虎重新拾取了對生活的信心,又開始潛心讀書,準備科考。
壯年科場多挫折
唐伯虎在二十七歲那年,參加了錄科考試,本來以他的才華不僅會被錄取,而且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就是一件意外,卻讓他差點名落孫山。唐伯虎在考試期間曾與好友張靈一起到過妓院,并喝酒留宿。其實這在當時本來也是正常的行為,可唐伯虎偏偏遇到了一個極其厭惡這種行為的考官方志。方志知道唐伯虎宿妓喝酒的事情后,非常不滿,就沒有把唐伯虎錄取。但是此時的唐伯虎還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一個貴人。當時的蘇州知府曹鳳非常愛惜唐伯虎的才華,就親自向方志求情,希望給唐伯虎一個機會。方志最終也答應了曹鳳的請求,將唐伯虎以最后一名的成績錄取了。唐伯虎這才得以參加之后的考試,可謂是有驚無險。
次年,唐伯虎參加應天府的鄉試,以其出色的才華最終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是為解元,這也就是為什么后世人把唐伯虎又叫作“唐解元”了。得中解元之后,唐伯虎自然是非常高興,大有孟郊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進長安花”的激動與興奮,他也因此寫下了《領解元后謝主司》、《金粉福地賦》等詩賦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可是命運總是要捉弄人的,尤其是對唐伯虎,命運緊接著就又重重地打擊了他一下,這一下,也徹底把唐伯虎打在了谷底。唐伯虎得中解元之后,次年便信心滿滿地去京城參加會試。在途中,他結識了江陰巨富徐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童,事先得到了試題,因此試卷答的非常好。而當時的主考官程敏政試題出的非常冷僻,很多人答的都不好,唯有唐伯虎和徐經兩份卷子答的好。程敏政早就知道唐伯虎的才華,便高興的對人說:“這一定是唐寅的卷子”。結果就這么一句話,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就有人向皇上報告說這次的考試有假,唐伯虎和徐經事先賄賂考官得到了考題。皇帝震怒,將唐伯虎、徐經和程敏政押入大牢。在嚴刑拷打之下,徐經承認了自己賄賂程敏政家童得到考題的事情。于是皇帝讓程敏政罷官,徐經和唐伯虎取消名次,但鑒于唐伯虎不知情,就將他貶到浙江當一個小吏。唐伯虎非常憤懣,拒絕了浙江小吏的任用,回到家中,發誓此生再不出仕。這就是非常有名的“會試泄題案”。
關于“會試泄題案”的說法不一,但是唐寅受到牽連是事實。這是唐伯虎人生最大的一個轉折點,自此之后,他對人生更加的失望了,在花酒詩畫之間度過了余生。
晚年人生多悲涼
回家后的唐寅生活越來越困窘,此時他續娶的妻子也離開了他,唐寅失意之余游歷閩、浙、贛、湘等地,企圖在山水之間尋求心靈的解脫。他游歷回家后又得了重病,醫治休養了很久才漸漸好起來。隨后,他的弟弟唐申也跟他分了家,他的生活越來越困頓。不久,唐伯虎也因為一些事與文征明也失和,他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他生活拮據,只能靠賣字賣畫為生。可是每當賣來了錢他就縱情于酒色之間,其孤獨落寞,令人惋嘆。
后來唐伯虎在蘇州看上了一處廢棄的房子,這處房子非常僻靜,唐伯虎就打算買下來。可是他沒有錢,就以自己的藏書作為抵押借來錢買下了這處房子,修繕之后,名為“桃花庵”,后來經過兩年多的賣字賣畫才還清了借款。在“桃花庵”里,唐伯虎頗感到一些愜意,他寫下了這首千古流傳的《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勢,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這是落寞才子的自遣之作,又何嘗不是在極度失望愁苦之下的自我安慰呢?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看不穿的是什么?我想就是唐伯虎內心極度愁苦又極力想逃避痛苦的心境吧。他晚年的人生太悲涼,悲涼到他無法放下,卻又時刻想放下。
正德年間,唐寅迫于生計,答應了寧王朱宸濠的聘請,在寧王府任職。可是后來唐伯虎漸漸地發現了寧王的種種謀反行徑,他深感到一種危險,于是在正德九年裝瘋賣傻,迫使寧王放還了他。后來寧王起兵,被王陽明擊敗活捉,唐伯虎多虧當時的機智,才不至于受到牽連,從而撿回了一條性命。回家后的唐伯虎依然生活困頓,只能依然四處給人家寫詩、寫文章、寫墓志銘以及賣字賣畫為生。他的后半生,就一直在這樣的孤獨、困頓、落寞、悲傷之中度過,這還是你所熟知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嗎?
或許是后世人不忍看到唐伯虎如此落寞的一生,于是就給他附會了那么多的風流故事,于是他真實中失意的、落寞的、愁苦的一生就漸漸被隱去,留給后人的則始終是那個機智幽默、玉樹臨風、樂觀積極、才華橫溢的風流才子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