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咨招待強盜的趣聞
強盜闖入家中趙咨為何酒菜招待?難道是心疼強盜?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趙咨招待強盜的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趙咨招待強盜的趣聞:
趙咨,就是一普通文人。趙咨一生最大的官,那也不過是中央的紀檢專員(議郎)、一般出任的不過是級別的太守。官雖然不大,卻名滿天下,讓人敬仰。
趙咨最大的本錢,是孝和義。
在漢代出仕講究兩種途徑,一種是舉秀才,必須對各種經典有較深的了解。趙咨的父親趙暢,是朝廷的博士,精通儒學。而趙咨也少年博學,學術造詣不低。當然,少年人再怎么鉆研,學問畢竟有限。于是,趙咨改走第二條路。
漢代出仕第二種途徑是舉孝廉。漢代以孝治國,非常看重孝道。于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也叫做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趙咨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趙咨少了一個表達孝順的對象,于是,對母親就加倍的孝順。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誦大江南北。有一個晚上,一個強盜來到趙咨家中,想要搶劫。賊人手持利刃,兇悍得很。
趙咨看到賊人來了,沒有大叫,沒有報官,反而是打開大門把強盜迎接進門,說要請強盜吃飯。強盜同學不知道趙咨搞什么鬼。酒菜下肚之后,趙咨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老母八十,疾病須養,居貧,朝夕無儲,乞少量衣糧。”我家老母親已經八十歲了,受不起什么驚嚇,也需要一點點糧食養活。現在我家里比較窮,你們留給我一點點口糧養活母親,其他的孩子老婆衣服東西什么的,你們隨便拿。強盜一聽傻了,有這樣的人嗎?強盜看看趙咨,想想自己,不由得慚愧萬分。盜賊同學本就是附近的鄉民,窮餓無奈,才夜中搶劫。早就聽說趙咨是個好人好官,沒想到竟然好到了這種地步,又竟然窮到了這種地步。既然趙咨大人也不富裕,并且說話還這么客氣,那么強盜同學也就不好意思動粗了。
于是強盜撤走,出門之后快跑。趙咨拿著錢財,出門追趕,邊跑邊喊:別走別走,我給你們錢啊。結果,強盜跑的飛快,趙咨沒有追上。
這個故事,很有幾分喜劇色彩。在中國歷朝歷代的道德楷模中,類似的故事其實很多,君子們的德行往往感動盜賊。只是,老百姓們也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趙咨有幸遇到一伙講究仁義道德的強盜,要是遇上一伙殺人不眨眼的,你給他們吃了還要再拿,拿了東西那還要殺人。不但是為了搶奪財物,甚至殺人本來就是為了樂趣。
趙咨簡介: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今河南延津)人。少有孝行,不應孝廉之舉。曾遭劫盜,他斂物奉送,盜為之慚服。桓帝時舉至孝有道,后歷官敦煌太守、東海相。居官清廉,豪強畏其儉節。臨終遺言薄葬,當時稱其明達。
趙咨想使尸體迅速腐朽,早歸后土,不要聽任子孫改變計劃。朱祗、蕭建送喪到家,(趙咨的)獨生子趙胤不忍心父親的尸體與黃土并合,想更改殯葬之法,朱祗、蕭建領會趙咨的臨終遺命,于是照辦,當時人稱。后漢書有趙咨傳。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人。父親趙暢,曾做過博士。趙咨少年時期就死了父親,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舉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農陳奇舉薦趙咨極孝順有修養,因襲(其父)升為博士。靈帝初年,太傅陳蕃、大竇武被宦官殺害,趙咨就稱病推辭離開。太尉楊賜特別征召,讓他用幅巾為頭飾進出(官署),請他參與講論經典。被舉薦做高官,幾次遷升做了敦煌太守。因為多病免職回家,親自率領子孫種田養家糊口。盜賊曾經夜晚到趙咨家搶劫,趙咨害怕驚嚇了母親,于是先到門口迎接強盜,接著要求給他們準備飯食并道歉說:"老母親已年屆八十,生病需要體養,家中貧困,無隔夜之糧,請求稍微留下點衣服糧食。"妻子兒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沒有提出要求。強盜都慚愧嘆息,跪下告辭說:"我們太無理了,真不該侵擾賢良。"說完都跑出門去,趙咨追出去送給他們東西,但沒有趕上。
從此趙咨更加出名。朝延征召他做議郎,以病推辭不到任,皇上下詔急切責備,州郡官員以禮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應召。趙咨又被封為東海相。上任時,途經滎陽,縣令敦煌人曹暠,是趙咨過去舉薦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趙咨卻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長亭,望著車輛過后的塵土沒有趕上,對主簿說:"趙君名聲很大,現在經過我的縣界我不拜見他,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于是丟掉印綬,追到東海,拜見趙咨后,辭職回家。他被當時的人推崇到了這地步。趙咨作官時清廉儉樸,計算時間領取俸祿,豪門大戶都畏懼他儉樸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請求免職,征召為議郎。帶病到了京師,臨終時,告訴他的舊吏朱祗、蕭建等,讓他們采用薄殮素棺,有黃土墊底,想使尸體迅速腐朽,早歸后土,不要聽任子孫改變計劃。朱祗、蕭建送喪到家,(趙咨的)獨生子趙胤不忍心父親的尸體與黃土并合,想更改殯葬之法,朱祗、蕭建領會趙咨的臨終遺命,于是照辦,當時人稱趙咨為明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