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阿會喃的趣聞
諸葛亮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阿會喃被其暗害還要謝他,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三國阿會喃的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三國阿會喃的趣聞:
阿會喃在三國正史里并沒有記載,而在三國演義中他是孟獲屬下大將,第三洞元帥;與董荼那等人一起擔任孟獲的援軍出征,第一次出征被俘虜,諸葛亮好言相勸莫要助惡,遂釋放。
回孟獲軍中后,阿會喃第二次出戰,卻被諸葛亮唾罵不知羞恥,這一仗根本沒有打起來,阿會喃面紅耳赤的退軍了。后來阿會喃又會同董荼那共同綁架孟獲獻于蜀軍,但這一次諸葛亮在其二人與孟獲的重要性間權衡后出賣了他們,放走了孟獲,其結果自然被孟獲所殺。成了諸葛亮平南蠻的犧牲品。
其實,早在諸葛亮興師南征之時就問計于馬謖。謖曰:“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破之,明日復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此話說到諸葛亮心坎里去了:“幼常足知吾肺腑也!”為將這一主導方針準確地、全面地、有效地、堅定地貫徹到底,他還力排眾議,執意親自出征:“南蠻之地,離國甚遠,人多不習王化,收伏甚難,吾當親去征之。可剛可柔,別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一定要親自掌控,親自拿捏,親自實施,務必“直須降伏其心”。
阿會喃和董荼那根本玩不過諸葛亮施恩于眾,廣結善緣。諸葛亮南征,起川兵五十萬,浩浩蕩蕩向益州進發,“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所經之處,秋毫無犯。”贏得了百姓的廣泛贊譽。第一次與孟獲之軍交手,便俘獲了兩洞元帥董荼那、阿會喃,諸葛亮不殺,不辱,不打,不罵,盡去其縛,以酒食衣服賜之,令各自歸洞。以后,每次作戰俘虜孟獲部屬,都以酒肉相待,以好言撫慰,盡令放回。諸葛亮此舉,收到了明顯成效,“蠻方之人,多蒙丞相活命,皆感恩不淺。”眾多軍士紛紛倒戈,轉而援助諸葛亮,有的則成為川軍的內應。諸葛亮離西洱河,望南進發時,遇到四個毒泉,將士飲水中毒,處境艱險。此時,正是孟獲之兄孟節施以援手,助川軍走出困境。整個征南戰爭都得到了當地百姓、社會賢達、蠻方將士的支持和協助。阿會喃和董荼那幫諸葛亮抓到了孟獲,但諸葛亮放了孟獲,結果兩人當然很悲劇。
阿會喃簡介:
阿會喃,南蠻王孟獲屬下大將,第三洞元帥;與董荼那等人一起擔任孟獲的援軍出征,但是被俘虜,又被諸葛亮釋放。
再次出戰時,被唾罵不知羞恥,面紅耳赤的退軍。后同董荼那共同綁架孟獲獻于蜀軍,卻被諸葛亮在其二人與孟獲的重要性間權衡后出賣了他們,放走了孟獲,使其為孟獲所殺。
阿會喃,史上無載,《三國演義》中人物。南蠻王孟獲的部下。
小說中為了回報諸葛亮不殺之恩而與董荼那共謀背叛孟獲擒之送至諸葛亮處。諸葛亮釋放孟獲,結果導致董荼那、阿噲喃被孟獲所殺。
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東漢末期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青年時耕讀于南陽郡,地方上稱其臥龍、伏龍。后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劉備死后,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任蜀國丞相,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領導者。先后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于五丈原,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尊稱諸葛亮為武侯、諸葛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出生:公元181年農歷七月二十三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謚曰忠武侯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豫章太守)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長子),諸葛懷(幼子)、諸葛果(長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質(瞻三子)、諸葛攀(養子之后,后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繼任者:蔣琬、費袆、姜維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臥龍先生,與鳳雛先生龐統、徐庶等為摯友,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主公為昭烈皇帝劉備,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