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兒是怎么死的
敢打皇帝的南朝第一美人潘玉兒是怎么死的?潘玉兒是怎么死的?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潘玉兒是怎么死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潘玉兒是怎么死的:
有道是自古紅顏多薄命,香消玉殞誰人憐。中國自古以來,朝代更迭頻繁,而生存于亂世中的佳人往往成為王朝興衰的犧牲品,所謂紅顏禍水由此而來。夏桀有妺喜;商紂寵妲己;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歷史進入南北朝后,所謂的“紅顏禍水”的更是甚囂塵上,北齊有玉體橫陳的馮小憐,南齊更是有步步生蓮的潘玉兒。
潘玉兒,也叫稱潘玉奴,她本姓俞,名尼子,是南齊開國元勛王敬則的樂伎。498年,王敬則舉兵謀反失敗,潘玉兒被充入宮中。世事難料,沒想到潘玉兒因禍得福,憑借著艷麗的姿容,得到了南齊皇帝蕭寶卷的喜愛。宋文帝劉義隆曾有位妃子姓潘,而宋文帝在位三十年,蕭寶卷也想像宋文帝那樣在位幾十年,于是把潘玉兒改姓潘,并在一年后冊封為貴妃。
之后潘玉兒為蕭寶卷生下一個女兒,但出生一百天就夭折了。此時蕭寶卷的太子蕭誦的生母也很早就去世了,為了安慰潘玉兒,蕭寶卷就讓她代為撫養太子。蕭寶卷為人內向,做事遲疑,但他對潘玉兒的寵愛卻毫不保留。
501年,南齊宮中發生大火,三千多間宮殿都被燒毀。蕭寶卷于是重建宮殿,并另外給潘玉兒建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并在周圍用金壁加以裝飾。此外蕭寶卷又命人把金子鑿制成蓮花貼在地上,讓潘玉兒在上面行走,看到自己心愛的走在金蓮花上,蕭寶卷言道:“此步步生蓮華也”。
至于潘玉兒的服飾、生活用品,也是盡意挑選的珍奇之品。愛是有代價的,如此奢侈的生活,導致府庫中的物品不夠用。蕭寶卷于是派人以高價收買民間的金玉寶器,價格皆高于正常價格數倍!皇帝自然不差錢,但長此以往,國庫還是日漸空虛,蕭寶卷于是制訂了名目繁多的賦稅,百姓深受其苦。潘玉兒畢竟只是一介女流,而且出身卑微,自然會恃寵而驕。后來蕭寶卷在宮中中建了一個集市,讓宮女、宦官們充當小販,讓潘玉兒做市令,自己則自任集市的錄事,如果誰稍有過失,潘貴妃就把其交給衛士杖責,蕭寶卷犯錯,潘玉兒就會用棍子打他。
不僅如此,蕭寶卷還喜歡出游,每次出游的時候,潘玉兒乘著小車,宮人都露出褲子,穿綠絲鞋,一身戎轉的蕭寶卷騎馬跟在后面。蕭寶卷還開渠立壩,親自拉船,在壩上開店,坐在那里賣肉,潘玉兒則負責買酒,開起了夫妻店。當時百姓有歌謠說:“閱武堂,種楊柳,皇上賣肉,潘妃賣酒。”荒唐恣肆的生活讓蕭寶卷忘了他還是一位皇帝,他不聽群下的諫阻,最終釀成大禍。501年蕭衍在襄陽起兵。同年10月,蕭寶卷被宦官所害,年僅19歲。隨著蕭寶卷的死,南齊已然名存實亡。一年后,蕭衍建立梁,也就是后來的梁武帝。
梁武帝聽聞潘玉兒美艷無雙,就想納她為妃,便詢問領軍王茂。不料王茂卻說:“亡齊者此物,留之恐貽外議。”梁武帝畢竟剛剛掌握大權,不想散盡人心,便沒有娶潘玉兒。此時將領田安請梁武帝把潘玉兒賜給自己。潘玉兒可以選擇茍且偷生,但她卻沒有,他哭訴道:“昔者見遇時主,今豈下匹非類?死而后已,義不受辱。”最終蕭衍成全了潘玉兒,下令把她勒死在獄中。潘玉兒死后潔美如生。當用車把她的尸體拉出去時,將校們居然都按捺不住,竟然動手動腳。
對于潘玉兒的死,宋代大詞人蘇軾曾有詩云:“月地云階漫一尊,玉奴終不負東昏。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潘玉奴最終沒有辜負蕭寶卷的寵愛,她選擇以死來陪伴這個給與她無限榮光的人。美麗從來都不是錯,錯的只是欣賞美麗的人。
南齊貴妃潘玉兒簡介:
潘玉兒,亦稱潘玉奴,本姓俞,名尼子,原是大司馬王敬則的樂伎。后來,潘玉兒被蕭寶卷納入宮中,深得蕭寶卷的寵幸,蕭寶卷的太子蕭誦的生母黃貴嬪很早去世,蕭寶卷就讓潘玉兒做蕭誦的義母撫養他,并封潘玉兒為貴妃。
當時有一種說法,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劉義隆有位妃子潘妃,而宋文帝在帝位三十年,蕭寶卷也想像宋文帝那樣在位幾十年,于是把潘玉兒改姓潘,潘玉兒的父親俞寶慶也隨著改姓潘。
南齊貴妃潘玉兒的歷史:
“六朝金粉”、“金陵粉黛”,可見當年的金陵古城的聲色犬馬、紙醉金迷。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歷史上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連續定都于此,統稱六朝。于是,六朝金粉名揚天下,而潘玉兒無疑是六朝金粉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潘玉兒,原來姓俞,父親俞寶慶是一個小商販,因識字不多,便給女兒起了一個非常俗氣的名字,叫做妮子。然而,這俞妮子名字雖俗,但長相卻不俗。十四五歲的時候,便出落得明眸皓齒,玉肌冰膚,花容月貌。俞妮子小時家境貧寒,經常去集市幫父親擺攤賣貨。直到母親做了太子蕭寶卷的奶媽幾年后,生活才見好轉。
眼見得女兒日益長大且出落得花明雪艷,宛若仙子,俞寶慶便吩咐俞妮子不要再到集市上拋頭露面。俞妮子既不喜歡女紅,也不喜歡讀書,只是整天趴在樓上羨慕地觀看來來往往的人群。
南齊建武五年,即498年,齊明帝蕭鸞駕崩,十六歲的太子蕭寶卷繼位。這蕭寶卷本是一個喜好風花雪月的皇帝,當太子的時候就經常聽奶媽夸贊俞妮子貌美如花,風姿綽約,是個萬里挑一的小美人。于是,她便讓奶媽把俞妮子領進宮來。
等到俞妮子走進皇宮,來到蕭寶卷的面前時,這位少年天子直看得目瞪口呆,魂飛天外。只見俞妮子臉似含花,艷斂蕊中未吐。發綰烏云,梳影覆額垂肩。肌如白雪,粉光映頰凝腮。肢體輕盈,三尺低垂弱柳。
蕭寶卷不由心蕩神迷,難以自持,便將俞妮子封為貴妃。蕭寶卷小時候聽母親提起宋文帝劉義隆因為有潘淑妃才得以在位三十年,很是羨慕,又見俞妮子肌膚晶瑩如玉,于是改俞妮子為潘玉兒。
潘玉兒不僅擁有玉肌冰膚,美艷無比,而且有一雙妙足,柔若無骨,狀如春筍,誘人心魄,更讓蕭寶卷如癡如醉。蕭寶卷就特地為她修一座“玉壽殿”,壁嵌金珠,地鋪白玉,又鑿地為蓮花,用粉紅色美玉裝飾,讓潘妃赤裸腳踝在上面姍姍而行,婀娜多姿,蕭寶卷瞇起雙眼,恍惚看到一個綽約的仙女,香風過處,遍地蓮花綻放,因而大發感嘆:“仙子下凡,步步生蓮”。于是,“步步蓮花”的下凡仙子潘玉兒,讓蕭寶卷整日魂不守舍。潘玉兒第一次被蕭寶卷撫摸、親吻小腳,羞得臉色通紅,又癢得咯咯嬌笑。這一笑直笑得芙蓉出水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蕭寶卷荒淫無度,后宮嬪妃宮女無數,即便在民間廣選美女也常常是始亂終棄。但自從見到潘玉兒之后,看到她美艷動人、妖冶風流,就像是遇到了克星一樣,死心塌地專情于潘玉兒。
自古以來,將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專情帝王大有人在,但像蕭寶卷那樣樂于被潘玉兒驅使和奴役的皇帝,實在是難得一見。
在后宮中,蕭寶卷時常以奴仆自居,為潘玉兒端茶送水,捏腳捶背。他們出外游玩時,他讓美人坐在可以躺下睡覺的舒適轎子里,自己卻騎著馬,像個奴仆似的跟在后頭,即使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他也毫不在意。
潘玉兒出身市井,很是懷念當年的市井生活。蕭寶卷為了讓她重溫舊夢,特意在皇宮中搭建了一個市集,賣肉賣酒賣雜貨,煞有介事地做起了小生意。他還讓潘玉兒做自己父親以前最為羨慕和懼怕的市令,這個市令就是今天的城管領導,而自己充當城管小頭目,執行罰款事宜。如果有什么糾紛,就由潘玉兒來裁決。每當蕭寶卷時不時地扭送幾個“打架爭吵”的“商販”到潘玉兒面前接受調解和處罰,看到小商販誠惶誠恐的樣子,潘玉兒笑得花枝亂顫。蕭寶卷也是滿面春風,得意洋洋。
潘玉兒還在小酒館內當老板娘學卓文君賣酒,蕭寶卷站在肉案后當屠戶切肉。為了真實再現市井生活,蕭寶卷動用了數千宮人前來充當市井百姓。這事兒在民間也鬧得沸沸揚揚,百姓為此編了首民間小調:“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沽酒。”
蕭寶卷平時稱呼潘玉兒的父親俞寶慶為阿丈。在俞寶慶家里,他又是幫下人打水掃地,又是給廚子幫忙打雜,忙得不亦樂乎!就像現在的未來女婿到了岳母家里一定好好表現一樣,倒是沒有一點帝王的架子。
潘玉兒小時家里沒錢給她買新衣服,很是羨慕別的女孩身上紅紅綠綠的衣服。現在貴為皇妃,自然有條件打扮得花枝招展,衣服只穿嶄新、華麗、精美的錦羅綢緞。對于潘玉兒的要求,蕭寶卷是有求必應。潘玉兒喜歡貴重的首飾,蕭寶卷于是專門花費了一百七十萬給她打造了一支琥珀釵。
潘玉兒喜歡花草樹木、園林景致,蕭寶卷就把閱武堂改建成芳樂苑,三伏六月天栽樹種花植草。白天花朵還姹紫嫣紅呢,下午葉子、花瓣就枯黃萎落,第二天還得重新移栽。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到百姓家刨樹抱花。幾人合抱的大樹,費盡人工移至宮內。潘玉兒沒看上幾眼就落葉紛紛,僅供瞬間的賞樂。階庭之內芳草萋萋,綠色茵茵,都是刮取的草皮覆蓋其上以保持觸目皆綠。潘玉兒又怪綠色太過單調,蕭寶卷下令把園林山石都涂上五顏六色。又建紫閣等臺閣,墻壁上繪滿春宮圖畫,以供淫樂觀賞之用。
一次蕭寶卷和潘玉兒在外游玩,宮殿內火光沖天。當時宮門緊閉,宮內的太監、宮女們被燒得體無完膚。宮外的人心急火燎,可沒有命令都不敢越雷池一步。殿內橫七豎八,到處是燒焦的尸體。其后的火勢更猛,璇儀、曜靈等十幾個宮殿、三千多間房屋化為灰燼。
于是,蕭寶卷專門為潘玉兒建造神仙、永壽、玉壽三座宮殿。宮殿金碧輝煌,五彩絢爛。玉壽殿中的飛仙帳,全是錦繡,窗間盡畫飛舞飄蕩的神仙、靈獸。殿內一切靈獸、神禽、風云、華炬等都是用純金純銀打制。墻壁全用麝香涂抹。蕭寶卷還命人把宮內外古代文物中的玉飾和佛寺中的寶物全部鑿剝下來,重新裝飾潘玉兒的宮殿。
蕭寶卷甘受潘玉兒奴役,如此的瞎折騰,終于給自己帶來滔天大禍。南齊永元二年,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統率大軍,直逼都城建康。蕭寶卷擁兵十萬,固守建康,蕭衍大軍將建康團團圍住。南齊王珍國唯恐大禍臨頭,便打開城門投降,致使南齊不戰而敗,蕭衍大軍直入建康,蕭寶卷被廢為東昏侯,不久,便被城內的叛兵殺死。而潘玉兒這位絕色佳人被蕭衍當作戰利品賞賜給田安啟。
這一天,田府內,張燈結彩,處處歡聲笑語。紅燭下,滿身大紅的潘玉兒面如梨花帶雨,淚濕衣襟。大廳內,賓客們舉杯祝賀田得到絕色佳人,紛紛央求一睹國色。
然而,當這些客人進入洞房之時,個個竟都呆若木雞。只見新房中潘玉兒高掛房梁,已經氣絕身亡,死后仍然顏色如生,光彩照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潘玉兒的香消玉殞,讓人們看到了她身上僅存的一點點光輝。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月地云階漫一樽,玉奴終不負東昏。臨春結綺荒荊棘,誰信幽香是返魂”一詩,也算是給了她一個正面評價。但是,潘玉兒和無數女人一樣成為王朝更迭的替罪羊,千載以來默默地背負著“紅顏禍水”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