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的武功排行榜
水滸傳梁山好漢的武功排行榜如果存在,那么誰才是第一名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梁山好漢的武功排行榜,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梁山好漢的武功排行榜:
梁山一百單八將,武藝自然有高下之分,綜合各種戰力,小編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編排名的依據是,不能單論戰績,不然張清一人打十幾員虎將,誰都不能比。也不談公孫勝的法術,凌振的火炮。
馬戰篇:
TOP1.盧俊義
這個幾乎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名。就招安前來看,玉麒麟并無太多出彩之處。有人拿史文恭來舉例。史文恭單打秦明二十余回合便刺其于馬下,論起來這是水滸全篇中秦明唯一被提到“力怯”的一次。但是后來史文恭被盧俊義所擒“又轉過玉麒麟盧俊義來,喝一聲:強賊,待走到哪里去!腿股上只一樸刀,搠下馬來。”這里可以看出來史文恭先被晁蓋陰魂所纏,再被盧俊義偷襲。不能算作盧俊義和史文恭的正式交手。
玉麒麟最出彩的莫過于一人單挑耶律四將,這四位的戰力如何呢?梁山與他們過招的分別是關勝、呼延灼、徐寧、索超。書中并未寫出四對的勝負。就時間來看,應該起碼在十幾個回合以上。而后來盧俊義一人獨戰四將全無懼色,斗了一個時辰,還砍了一個。足可以看出盧俊義比關勝等人高出一籌。后期除了在金劍先生李助的劍術下有些招架不住,靠公孫勝解除了法術方才取勝。其余無一敗績。而且盧俊義的步戰功夫也很強,教出了燕青這個好徒弟。馬上馬下,無一不能。
TOP2.關勝、林沖
自古就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但是林沖與關勝究竟孰強孰弱,這個很難抉擇。
兩個人的原型分別是關羽和張飛,就三國的傾向來看,關羽可能要比張飛稍強,但在水滸中我們不能揣測施耐庵老先生就是這么想的。在武藝上,這兩對也很像,關勝武功屬于悠遠綿長型,與石寶作戰中,大戰五十回合毫無松懈,還能冷靜的說,此人不在關勝之下。而林沖則更像張飛,如在打寶密圣時,斗到間深處,暴雷也似大叫一聲,搠下馬來。屬于有爆發力的武將。在關勝上梁山之前,林沖毋庸置疑的獨擋一面,后來關勝來了以后,關勝為左軍大將,林沖為右軍大將。可以看出施老先生也并沒有想讓兩人的武藝分出高下的意思。在張清的那場石子打將中,可以看出是梁山的武力測試儀。關勝足夠敏捷,用刀口擋住了石子,但他明白擋不住第二次,于是無心戀戰。而呼延灼也想抬武器來擋,卻打在了手腕上,明顯比關勝有所差距。但是林沖并沒有被安排上場,因此也無法評判二人。
TOP3.秦明
很多人認為秦明只是慣沖鋒的二愣子型。但就其與呼延灼的對戰來看。他打頭陣,與呼延灼打了五十多個回合,呼延灼首先鳴金。可以據此推斷呼延灼弱于秦明。秦明典型的攻強守弱,而呼延灼是守強攻弱。這從雙方武器也能夠體現出來。
TOP4.呼延灼
觀察呼延灼與扈三娘的戰斗,一鞭壓住雙刀,一鞭來打,但是扈三娘卻能抬起刀來隔,而林沖與扈三娘戰斗時,一只矛就壓住了扈三娘將其生擒,可以看出林沖的功底比呼延灼強的多。
TOP5.董平
董平屬于典型的敏捷型武將,梁山中唯一能不懼張清石子的人。但從其人品與后期交戰來看,先是搶占人家女兒,還因仇恨屠殺太守,年輕氣盛而又自傲。性情太焦躁,使雙槍的武將在自己手臂受傷后還硬要出去作戰,為厲天潤所殺,只能是五虎將之末。
梁山好漢搶的錢都去哪了:
一部水滸傳,被許多人奉為經典之作,梁山好漢們的英雄氣概,給讀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小的梁山上,匯聚了眾多的英雄好漢,大家一起反抗宋朝的統治,好不快活。但是梁山泊日后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規模,完全是因為早期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大家應該都知道,如果要讓一個組織發展壯大,必定要許多的金銀財寶,梁山泊的壯大也是一樣,那么早期這么多的錢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晁蓋等人搶劫官府的生辰綱后,便逃到了梁山上,而那生辰綱也隨之失蹤了,我們先來看看這生辰綱到底有多少錢財。
據書中記載,在當時,這生辰綱可是整整有十萬貫,這是什么概念啊?可以說,在當時,有了這十萬貫錢財,夠你好幾輩子花了。
這生辰綱隨著晁蓋等人的逃亡而失蹤了,可以確切地說,是被晁蓋等人私藏了。可是梁山的宗旨之一就是劫貧濟富,那么在當時,為什么他們沒有將這筆錢財用來接濟窮人,反而要留為私用?
官府追查這生辰綱的時候,在白勝的家中發現了一大筆金銀財寶,從而發現了晁蓋等人的罪行,迫不得已之下,他們只能來到梁山上避難。后來在晁蓋當了梁山的頭頭后,便將生辰綱中所有的錢財都拿了出來,賞賜給了底下的人,以此來籠絡他們的人心,使得底下的人都擁護他們。而且這些錢財大部分都被幾個首領瓜分了,只有少部分錢財給了底下的人呢,大家想想,連梁山的頭頭都這樣中飽私囊,底下的人自然也是一樣。
梁山泊想要運作,必須要錢,那么這些錢只能是通過搶劫來得到。于是梁山上的那些首領,覺得手頭緊的時候,便會帶領著弟兄們,下山去搶那些富商的車隊。而且對于搶到的那些錢財,他們也都是私自瓜分,并不會去接濟那些窮人。對于這些錢財的瓜分,也是極其不合理的,往往那些首領都會霸占很大一部分,之后才輪到底下的人,那些人得到的錢財是很少的。但是這種搶劫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梁山上的那些人都認為,他們搶的那些錢財都是不義之財,所以他們并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有錯誤。確實,那些奸商的錢財都是通過剝削勞動百姓而來的,所以梁山好漢們搶的并沒有錯,但是他們錯就錯在財產的分配上。試著想一想,這些所謂的不義之財,最終并沒有用到實處。
正常來講,這些錢財應該分發給窮人,改善他們的生活,減少國家的負擔,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發展。但是實際上,這些錢財最終還是流入到了少數人的手里,并沒有改變什么,這些錢財只是換了一個名號,俗稱是正義之財,但實際上跟它原先的性質并沒有什么不一樣。就像很多的起義軍一樣,他們之所以會失敗,很多都是因為腐敗。那些貧窮的農民突然多了這么多的錢財,完全被蒙蔽了雙眼,迷失在了金錢里,最終導致了失敗。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梁山好漢們的打劫是很正義的,他們都憎恨著那些奸商,對于好漢們的打劫,觀眾都是拍手稱贊的,并沒有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危害性。我們現代人盲目地推崇古人的說法,認為古代的智者說的話都是正確的,其實這完全是很片面的。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智者說的話,也并不是完全適用的。孔子和孟子對于財富都有著自己看法,孔子認為,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于財富分配不均勻。而孟子認為,富有的人大多都不仁義,而仁義的人,大多都不富裕。正是因為這些話,讓人們產生了錯誤的想法。
孔子當時是因為看見魯國的季氏家族大肆搜刮著百姓的錢財,所以才說出了這番話,但是后代的人錯誤地認為,孔子是希望財富平均分配的,但是試問,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真正能做到這一點呢,每一個人所創造的價值財富都是不同的,所以薪酬自然也有高低。孟子也是因為看見一個國家的君王只顧自己享樂,卻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所以才說出了這番話。他們兩人的話都只是針對某一個人的,但是卻被現在的人運用到了全部的人身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現代人有了“仇富”的心理。
自古以來,中國一直都推崇中庸的思想,但是現代的人卻慢慢地走向了極端,這是十分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