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淳的"迷宮村"
江蘇高淳有個"迷宮村" ,村民們都是宋太宗的后裔,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江蘇高淳的"迷宮村"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江蘇高淳的"迷宮村":
“在我們這里,可不是隨便能進村的,沒有村里人帶路,很容易就陷在了迷宮里。"
這個宛如迷宮的村莊就在高淳縣淳溪鎮(zhèn),這個名為河城村的村莊有1000多戶村民。據當地村民說,河城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村民大部分姓趙,而且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后裔,有趣的是,古村落的建筑還保留著當時祖先布置的六合陣,若有外鄉(xiāng)人進入,如沒有村民帶路,就如同進了迷宮.也難怪河淳村得了個迷宮村的美名。
村民們都是宋太宗的后裔
剛進村莊,外鄉(xiāng)人就會被眼前左一條、有一條的巷子弄迷糊了,要不是有村民指點,恐怕真的出不來。在村里,可以看到不少青磚黑瓦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當地的民俗文化研究員陳普生老人說,他在河城村土生土長,雖然自己姓陳,但跟趙姓是親戚,他介紹說,河城村早在無越春秋時是百城中的一城,在高淳與當今的固城其名,有著2000年歷史。在村邊一處石板橋邊,陳普生指著石板橋說,當年河城的老環(huán)境東面有東邊崗,西邊冉趙和崗,北面有后崗.前面臨著固城湖,在河城四周有護城河,分內護城河和外護城河,現(xiàn)在村邊小橋是村里的古建筑,橋下的小河是當年保留下的外護城河,但斷斷續(xù)續(xù)的,而內護城河已經被村民擴建了房屋。據河城趙氏宗譜載,到了元朝末年宋太宗趙光義第14代孫趙季螽,從固城花山趙家寨遷往河城村,現(xiàn)在村里1000多戶村民基本上都姓趙,大家都是找廣義的后裔。
布迷宮目的是為防御外敵
陳普生說,據查史料和有關文獻,河城趙姓村民確是宋大宗趙光義嫡系后人,根據家族歷史記錄,在元末明初,河城趙姓始祖按照一街、二向、三角、四橋、五堂、六巷的自然地形,系用兵書上的一字長蛇陣,二龍戲水陣,三方天地陣,四象混元陣,五虎下山陣,六合陰陽陣的陣法.以天、地,人三方為軸心心,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及十二地支相合相沖的原理布局,這些布局都是用來防御外敵的。
在陳普生的指引下可以看到.在村中心一處平地有四條岔巷,老陳說,每條岔巷又分兩條巷,這樣是六合陣布置的,這種情況在村里到處可以看到,村里有正字巷、普寺巷、財神像、金巷、長塘巷等大小巷100多條,這些巷有一個特點,就是巷對巷,巷連巷,每個巷大小一致,每一個巷匯中點有個廣場,以前廣場面積多大百平方米以上,可以作為村民農忙時曬谷和乘涼用,現(xiàn)在隨著村民建房,廣場變小了,有些布局受到影響,但大致保留了原狀。
村里明末清初的老屋尚在
陳普生介紹,河城村迷宮一樣的布局有700年的歷史,古村落還保留了不少明清時期的建筑,在村子中間,有一幢老屋保存完好。陳普生說,這幢老屋是明末清初的建筑,距今有300年歷史,目前還有村民居住在里面。“以前村中有條老街,但現(xiàn)在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老街沒了,但模樣還在。”陳普生說,河城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著悠悠宋文化,村民們希望有關部門對村莊進行保護挖掘,建起一座宋文化城,延續(xù)村莊的傳統(tǒng)文化。
關于宋太宗的野史趣聞:
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兄弟親昵的趙匡胤和趙光義,都在男女問題上犯了天大的錯誤,假如說趙匡胤可以隨心所欲地迷戀花蕊夫人,那么,最難以接受的,反倒是極度縱欲的趙光義。趙光義偷偷在小周后身上揮霍也就算了,他居然和親哥哥鬧得雞飛狗跳。趙匡胤甚至死在了這件很不好聽的花花事兒上。
那就詳細說說這件事兒的前因后果吧。
“南唐后主”李煜和美麗的小周后,屬于一對天生的浪漫派。本來,李煜有一位結發(fā)妻子,可惜,年紀輕輕,死了。他第一個老婆叫周薔,小名娥皇,史稱“大周后”;第二個老婆叫周薇,小名女英,史稱“小周后”。兩位角色女子恰恰是親姐妹。大周后還臥病在床,李煜就開始惦記自己漂亮的小姨子。陸游在《南唐書·昭惠傳》里記載:重病的大周后見妹妹出現(xiàn)在皇宮里,非常詫異。為什么妹妹來探親,自己不知道呢?她故意試探道:“你什么時候來的?”年僅15歲的小妹妹隨口答道:“來的很多天了。”一句話,漏了!此前,已經盛傳皇帝和周薇私通。李煜還寫了一首著名的《菩薩蠻》,刻畫小姨子如何“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如何“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這首黃色小調很快傳到坊間,成為當時人人傳唱的流行歌曲。
大周后立刻猜到了八九分,她悲憤而絕望地扭過臉去,至死沒再看皇帝一眼。對于李煜來說,死老婆稱得上雪中送炭的大好事。他假惺惺地辦喪事、寫祭文、立石碑……出完殯,便迫不及待地過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
968年,即大周后病逝三年之后,李煜歡天喜地地娶了如花似玉的小姨子。那年,小周后剛剛18歲。
等待這個小女孩的是一段短暫的榮華富貴。帝王之家有的是金銀珠寶,經得起后宮“可勁兒造”。小周后不但可以和皇帝寫詩作詞、唱歌飲宴,還抱著極大的“潔癖”到處熏香,她發(fā)明的“鵝梨蒸沉香”是顛鸞倒鳳的必備品,起碼有情調,刺激性欲,取名“帳中香”。小周后酷愛綠色,無論梳妝打扮,還是行動起居,都“綠”成了“化不開”。夜夜笙歌,簡直美到了九霄云外。可惜,好景不長,趙匡胤的軍隊開到了。開寶七年,也就是974年,金陵城破,南唐政權徹底完蛋了。
976年,元宵節(jié)剛過,李煜便含著悲涼的淚水,率領臣子、眷屬,跪在了汴梁明德樓外。趙匡胤沒要他的命,封了個“違命侯”的虛職,養(yǎng)起來,了事。小周后也得了個稱號“鄭國夫人”。孔子說:“鄭聲淫”,想必鄭國夫人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兒。
階下囚,做不了發(fā)燒友了,只能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如果這樣稀里糊涂地混一輩子,也算善終,但是,災難說話就來。原因之一:李煜亂發(fā)感慨,天天泡在精美的詩詞里,抒發(fā)亡國之痛。之二,小周后長得太迷人,以致傾人國、傾人城。尤其叫新政權的頭頭兒看在了眼里,大禍不遠了。
976年深冬,趙匡胤在“燭光斧聲”中蹊蹺地死去,暴病而亡還是蓄意謀殺,至今是個謎。皇帝換人,無關亡國奴痛癢,偏偏新登龍廷的趙光義是個粗暴專橫的超級色狼。他早就對小周后流淌口水了。
即便泡妞,也不像哥哥趙匡胤那么有風度,趙光義自視“胳膊粗”——老子想誰就是誰。反抗?霸王硬上弓。看來,小周后并不馴服,宋家皇帝則毫不猶豫地使用了“鐵腕”。災難起于978年元宵節(jié),止于當年乞巧節(jié)。長達半年之久,孤苦伶仃的小周后被趙光義連續(xù)強奸。
這段屈辱的故事,的確慘不忍聞。喜氣洋洋的元宵節(jié),把小周后強行滯留在皇宮里。夜不歸宿,顯然,不合成例。李煜可憐巴巴地張望,心急如焚地探聽消息。他根本就不敢進宮找人,黑暗的陰云籠罩在頭上,他越來越感到不祥。十五天之后,一乘轎子把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抬回來。女人看也不看緊隨身后,問長問短的丈夫,一頭扎在床上,痛哭、大罵……
李煜何等聰慧,他呆呵呵地站在床前,羞愧、悲憤、惱怒……
可是,一個亡國之君,又能怎么樣?即便綠帽子醒目地戴在頭上,也得屈辱地接受。三千里地山河都丟了,枕邊的女人又算什么?李煜活著就為受罪來的!
宋朝人王銍在《默記》中說:“(小周后)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后主,聲聞于外。后主多婉轉避之。”同時代,假托無名氏畫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熙陵,即指趙光義,他死后埋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明朝人沈德符繪聲繪色地描述那幅畫:“太宗戴幞頭,面黔黑,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宮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額不勝之態(tài)……”
做了亡國奴,男人都無可奈何,女人又能怎樣?只能逆來順受。想必,皇帝強奸婦女,不可能找畫家當場“寫生”,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與文字,都是想象出來的東西。但是,小周后被摧殘虐待,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年七月初七,李煜42歲生日,無限凄婉。當晚,皇帝賜酒,其中攙入“牽機藥”,李煜喝下之后,四肢痛苦地抽搐、顫抖,最嚇人時,頭和腳抵在了一起……他流著眼淚,死在了驚恐萬狀的小周后懷里。可憐,一代詞人,就這樣離開了這個愛恨情仇的世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空余小周后了。
沒有確切記載,她和趙光義究竟后文如何,只知道,李煜遇害那一年,周薇也步其后塵,香銷玉隕了。享年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