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的趣聞
西游記美麗女妖勾引唐僧的背后玄機是什么?白骨精為何騙唐僧?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三打白骨精的趣聞,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三打白骨精的趣聞:
從古至今,大凡女人無不想方設法地美容養顏,夢寐以求青春永駐,而像《西游記》中的美麗的女妖們也概莫能外,總是千方百計地讓自己青春永駐,美麗長久,即便殺人吃肉,以身試法,甚至拼上一死也在所不惜。從中也不難看出這些女性妖精對青春永駐的企盼,對美麗長久的渴望。
女人要青春永駐,美麗長久,就必須美容養顏,因此,美容養顏是女人一生的事業。也正因為如此,一句“吃了唐僧可以長生不老”的美麗謠言就讓這些西天路上的女妖們前赴后繼,為之奮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也就成為了這些女妖們為爭吃唐僧肉大打出手而在所不惜的最生動最形象的寫照。通觀一部《西游記》,不難看到,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女妖中,白骨精無疑是為此奮斗一生的最杰出典型代表。
白骨精,號稱白骨夫人,是第一個想吃唐僧肉以達到青春永駐,美麗長久目的的妖精。她先變成十八歲的漂亮少女,去勾引唐僧;再變成一個八十歲的老婆婆,去尋找女兒;最后變成年邁力衰的老翁,去尋找老伴和女兒,想吃唐僧肉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三次都被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識破,最后一次在山神土地的幫助下,被孫悟空打得露出原形,死于非命。
其實白骨精的身材已經不錯了,雖說是肥胖是美女的最大殺手,但是這個生活在深山老林的白骨精,卻擁有一身骨感的好身材,盡管胸沒有挺起來,但是高挑苗條,怎么吃都不胖,這是讓其他女人最為艷羨不已的難得優點,不然怎么會稱為白骨精。但是歲月像把刀,刀刀催人老,再美麗的人兒也經不起時間的摧殘,尤其是瘦弱的女人,那真是日日見皺紋,月月見蒼老。如何把這個美麗的身材永遠保持下去,青春永駐就一直是白骨精日死也向的問題。平時,白骨精一有空就看美容寶典,依葫蘆畫瓢,還弄了不少這個霜,那個蜜的,使勁往臉上抹,靈丹妙藥吃了不少,沒少花功夫。甚至吃了一些少女,只為能讓自己能死死摟住青春的腰,然后拽住不放,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白骨精干什么都愿意。
但是顯然自然的威力比藥物更為強大。白骨精依然眼巴巴看著時間從指縫溜走,皺紋悄悄爬上了眉梢。盡管和相同年紀的人相比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和那些新近成精的小妖精比,還是顯得老了。怎么辦呢?白骨精一打聽,神仙界流傳著這樣一個終極美容秘方,就是吃唐僧肉,據說只要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長生不老青春永駐。不知道這個小道消息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是誰傳出去的,反正大家都那么說。問題是吃唐僧肉并不是那么簡單,畢竟唐僧身邊有三個身懷絕技的徒弟,尤其是大徒弟孫悟空曾大鬧天宮,弄得人鬼皆驚,殺妖精更是不眨眼。但是為了青春永駐,美麗長久,白骨精也不在乎這些危險了,無論如何也要去試試。再說了,吃人肉本身就是高風險的事情,高風險就的要付出高代價。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因此,白骨精想了不少辦法去引誘唐僧,第一次是變成十八歲的美少女,結果被孫悟空看穿,差點丟了性命。按說,一次沒成功,就別再試了,畢竟小命要緊。但是白骨精就是不信這個邪,畢竟生命不息、奮斗不止是她一生的信條。其實,許多女人就是這樣,為了保持青春,保持美麗,寧愿承受巨大的肉體痛苦,冒著毀容的危險,甚至不辭千里遠赴海外進行整容。
她們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風險,而只是克制不住內心的沖動。說來也是,整個社會對女性容貌的期許也太大了,美女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到照顧,另一邊,各種選美比賽、影視明星又將一個個美女放到你的面前,為你樹立模范形象。怎叫人不趨之若鶩。白骨精也是被沖昏了頭腦,才如此地一意孤行的。
白骨精又試了第二次,結果又失敗了。再一再二不再三,可是白骨精依然我行我素,非要吃上唐僧肉不可,果然在第三次的時候,終于失手,沒有逃脫孫悟空的金箍棒,一命嗚呼。現在白骨精再也不會變老,因為她的生命已然停止,肉體在她尚未徹底變老前永遠凝固,化作塵土,沒人看得到她蒼老的模樣,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是她的美麗。不知道她死的那一刻是不是有過悔恨曾經的行為,正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冒險讓她得到這樣的結果。她也不必感到孤單,因為西天路上還有無數女妖精正準備前赴后繼,為之奮斗終身,盡管有百分之百的重蹈覆轍的危險,但是,被那句“吃了唐僧可以長生不老”的美麗謠言迷住心竅的女妖們,已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不美麗,勿寧死”早已成了她們刻在骨子里頭的座右銘了。
白骨精簡介:
白骨精,又稱為“尸魔”、“白骨夫人”。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角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故事。電視及電影上白骨精多以白色的骷髏骨型態出現。
看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郭沫若同志寫詩呈毛澤東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教育及時堪贊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毛澤東看了郭沫若的詩,寫詩和之:“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白骨精既是戲中的主要人物,又是詩中要寫的主要對象,更是毛澤東設喻的喻體。郭看完戲后最恨的是誰呢?詩的開頭兩句是“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開口便把矛頭指向了唐僧。因此,毛澤東詩的開頭兩句,正是對郭詩所指對象的糾正。
接下來深入剖析: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把僧與妖的危害進行對比,愚不是最可怕的,因為還可以教育過來;妖是最危險的,因為它一但得勢就要成災。比及郭的“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對象更清晰,分析更精深。郭的這兩句還在揪住唐僧不放——多次念咒,致使白骨精逃跑。毛澤東則分清主次,一直把矛頭對準最主要的敵人。
當郭還在“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圣毛”的時候,毛澤東卻開始贊揚戲中正面主要人物:“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據說毛和詩后郭又寫一詩呈毛,毛批示說,不要千刀當剮唐僧肉了,與唐僧是人民內部矛盾,與白骨精才是敵我矛盾。
最后兩句,郭詩還在對唐僧不平,說他的智慧還不如老豬呢。而毛澤東卻利用詩歌吹起了進攻的號角,號召更多的孫悟空出現,把世界上的重來的白骨精(妖霧)全部消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