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夫子們為何瘋狂盜墓
土夫子們瘋狂盜墓背后的最真實的原因是什么?土夫子們為何瘋狂盜墓?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土夫子們為何瘋狂盜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土夫子們為何瘋狂盜墓:
每一個盜墓賊舍身進入墓穴都是有原因的。那么,在古代,盜墓賊們都是為了什么盜墓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說起盜墓的歷史,上至曹操、項羽,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可參與,而且人人也都參與過。盜墓可分為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民國的孫殿英等,還有一種是民盜,人數較多,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進行,主要是為了盜取財寶,大發橫財。而在眾多的盜墓者中,盜墓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有為了報仇的:
其中伍子胥就是為了私人恩怨而掘墓的,在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的父親和兄弟都遭到迫害被楚平王害死,于是乎,伍子胥一直深記仇恨。公元前506年,在孫武攻破楚國城池,成全吳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終于尋得了報仇機會,但是這時候楚平王已經死了。于是,伍子胥便四下尋找楚平王的墓穴,后來,在經過一個老工匠的指點,伍子胥順利的挖掘了楚平王的王陵,并把他的尸體挖出來,用鞭子抽打三百多下才停止,這也就是“鞭尸三百”典故。而對于這樣一件鞭尸事件,司馬遷曾經批評道:怨毒之于人甚哉。
為了報仇而盜墓的還有一個就是項羽,但他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國恨。項羽本是楚國的名門望族,卻因為秦國的入侵而遭受滅頂之災,而項羽為了給自己國家一個交代,于是便想到了掘開秦始皇陵。當然,關于項羽是如何掘開秦始皇陵的是眾說紛紜,但是項羽一把放火燒了秦始皇陵的宮室卻是毋庸置疑的。
有為了金銀珠寶的:
可以說,大部分的盜墓工作者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錢財,其中為了錢而盜墓的最專業者就是曹操,據說曹操為了籌集軍餉,才不得已走上了盜墓的這個行業,甚至于為了這個行業,曹操還曾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就這樣,曹操靠著盜墓偷寶,足足養活了手下的將士近三年,其中盜的最著名的陵墓是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可能是因為生前所做之事怕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曹操生前一直提倡薄葬、秘葬,直到現在,關于曹操的陵墓一直也是個謎。可見,曹操對于自己陵墓的保護是何等周密。
再有一個單純是為了金銀珠寶盜墓的,就是近代大盜孫殿英,這孫殿英膽子著實的大,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也沒什么文化,但是不僅盜了乾隆的墓,也把慈禧的墓也盜了個干凈。
當時,孫殿英以剿匪換防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用炸藥炸開慈禧的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裝了30車。最不仁義的是,孫殿英盜墓只為錢財,在盜走慈禧的珍寶之后,便不管不顧,將慈禧的尸體隨地一扔便了事了。
有為了治病的:
例如漢末的董卓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孫女治病而盜墓的,據說,董卓有一個孫女,雖然聰明伶俐,但是天生啞巴,尋遍萬千名醫也沒有醫好。有一次,董卓聽說在劉徹的陵墓里有一個可以治療啞巴的偏方,于是便掘墓尋找,但是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反而找到了一卷黃絹,上書“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子。不得生。”這是一個詛咒,意思就是不得生。看見這句話,董卓大怒,想要把劉徹的尸骨拖出棺外“曬尸”,后來經人勸阻才作罷。
除了這些,還有那些盜墓的不義之人,例如傀儡皇帝劉豫,當時的劉豫不學無術,專門盜墓。就是他把趙匡胤生前認定的風水寶地毀得不成樣子,而宋哲宗趙煦的墳墓也被毀成了亂墳荒冢。
還有五代時期的節度使溫韜,唐朝的共有21位皇帝,包括武則天,其中17座都被盜掘了,而溫韜就是罪魁禍首。不僅如此,他還損壞了眾多的珍貴文物,《蘭亭集序》的毀損就是拜他所賜。
在中國歷史上眾多盜墓者盜墓的原因有很多很多,除了以上那些,還有為了玩兒的、為了泄憤的、為了搞破壞的。當然,盜墓者為了什么盜墓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但是這種損陰德、斷龍脈的事情卻令他們有著不同的結局。例如樂于盜取明代木頭的乾隆,生前盜取明朝楠木,死后自己的陵墓還不是一樣被盜了。
孫殿英盜墓的歷史百科:
每個人都是從瓜瓜墜地開始了他的一生,在經歷了人生百態之后,最終化作塵土隨風而去。從古自今,除了火化外,大部分還是會選擇入土為安。尤其我們古時候會比較迷信,覺得人是有靈魂的,每個人在死后都會去往陰間,可能因為覺得在入土后去往陰間更通暢,所以土葬是古時候使用最多的方法。就算是地位高至貴為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只是會提前為自己修筑陵寢,他們最終也逃不過死亡這一必須經歷的“人生之旅”。
當然,作為皇上自然會有特殊的地方:他們在死后會讓一些妃子陪葬,會讓全國上下的人民為他們吊唁多至三個月,另外更會埋葬數不勝數的珠寶,以此來彰顯他們的高貴。然而也正是因為皇陵的不同,也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讓他們死后都不得安寧。
因為受不了珠寶的誘惑,社會上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逐漸產生了盜墓者的這個“職業”。我們當然知道盜墓是觸犯法律,是犯罪。但陵寢中那巨大的利息誰能夠抵擋得住?試想一下,假使你只得到了皇陵中不怎么起眼的一塊珠寶,你都能夠發家致富,從此以后都一生無憂,甚至子孫后代都能享福,那你還會一直去繼續做你那份整天累死累活,最后只能得到那么一點利益的工作嘛?相信很少有人能忍受住這么大的誘惑,只不過沒有那種膽量去實踐而已,而那些真正付諸行動的只不過可能是真的走投無路,想通過走捷徑而獲得繼續生活的“經費”。
當然,自從有了盜墓者這一說之后,歷史上不斷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盜墓之說,有的可能會從此名聲大振,而有的也可能會以失敗而告終。有的可能會僅僅因為盜取了一件物品就從此衣食無憂,而也有的可能會盜取一件“不祥之物”而郁郁不得志。其中有一個盜墓者可謂是鼎鼎有名,他就盜取過一件很邪門的物品,他就是是國軍的一名將領——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
孫殿英出生在農村,家庭條件不怎么好,書也沒有讀多少就輟學不念了。但他卻也因此和社會上的三教九流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拓展了很廣的人脈,而且他也曾學習過武術,為他加入軍隊增添了不少印象分。因為在軍隊幾次戰斗中的出色表現,孫殿英很快被蔣介石發現,于是孫殿英便從此開始了步步高升的道路,官做的越來越大。在一次奉命打敗了河北省的一處土匪后,他便產生了盜竊皇陵的想法。他借口要進行軍事演習,實則是在此駐兵看守,然后以演練的理由炸開了位于河北省的乾隆以及慈禧的陵寢。
在皇陵里,孫殿英發了一大筆橫財,他奪取了慈禧口中含著的夜明珠,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其中最為珍稀的是一把九龍寶劍,因為上面雕刻有九條龍而被命名。然而就是這把寶劍卻成了不祥之物,害死了人命:
在孫殿英的罪行被揭發之后,全國上下無不恨的咬牙切齒,恨不得立馬抓住孫殿英,將他繩之以法。然而對于從小就懂得人情世故的孫殿英來說,卻絲毫不覺得心慌。深諳世俗的他將從皇陵里盜取的東西全部用來賄賂當時的高層人士。其中,要送給國民黨最高領導人蔣介石的正是那把九龍寶劍,而這把劍卻是由當時國軍的特務人員——戴笠轉交的,令人意外的是,在護送這把寶劍的途中,戴笠所乘坐的飛機無緣無故的墜毀了,戴笠死亡。當然,可能是偶然,這說明不了什么。
其實在戴笠運送寶劍之前為了安全,曾讓當時軍統的一名主任馬漢三保管,不想這馬漢三見到寶物竟然想獨自占有,但在后來為了保命又把寶劍獻給了日本的一名特務,詫異的是這名特務最后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判處死刑,馬漢三也最終被槍斃。這接二連三的事情的發生,不禁讓我們毛骨悚然,仔細捋一下碰到過九龍寶劍的人的最終下場:戴笠,因為飛機出事而身亡;馬漢三,獲得個被槍斃的下場;日本特務,被處死刑;而最先拿到寶劍,并將它帶出皇陵的孫殿英,眾所周知,和他的父親一樣,死在了監獄。
一件事情的發生可能只是緣于偶然,但接二連三的發生可能就不只是偶然了。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發生,不得不讓我們猜測:九龍寶劍確實是一把不詳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