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誤幸唐姬
唐姬是漢景帝的一個妃姬,據傳說漢景帝對她的寵幸完全是因為一場月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漢景帝誤幸唐姬,希望對你有用!
漢景帝誤幸唐姬
程姬的知名度僅次于竇漪房,并非因為兩人都是以“家人子”的身份進入代國的,也并非因為她有竇漪房一樣的美貌和智慧,而是因為一場“月事”。
高祖皇帝劉邦駕崩后,呂后將劉邦未曾臨幸的宮女,分封各諸侯王,竇漪房和程姬都是以“家人子”的身份分封給代國的,竇漪房被劉恒臨幸,程姬要晚一些,她被劉恒的兒子劉啟臨幸,成了劉啟的妃子。
不久她生下了劉余和劉非,后分別封為魯王和江都王。
劉恒死后,劉啟即位,即景帝。程姬得到正式的冊封。
程姬還挺受寵,景帝經常去臨幸她。不過,受寵也有受寵的負擔,就是怕一朝失寵,雖然有兩個兒子傍身,但還是會怕。
有一天,景帝又召程姬侍寢,恰好遇到她來了月事。景帝已經來了,總不能趕他走,萬一他去別人那里,以后不來了怎么辦?
左思右想,她將侍女唐姬化好妝,盡量打扮的跟她一眼,安排她去侍寢。侍女非常美貌,不上妝還低調點,一上妝更加明艷動人,顧盼生輝,要不是她出身低賤,程姬寧可咬咬牙自己去,也不會將如此美貌拱手送上??蓱z的侍女雖然不情愿,但也沒有辦法,只得偷偷摸摸的爬上景帝的床。
剛好那天景帝喝醉了,也分不清誰是誰,一番云雨后,很開心地睡了。事后也沒發現有什么異常。
這個侍女也太好命了,只被臨幸一次,居然有了。她懷孕了,這事瞞不住了,程姬只好請罪。景帝一張無奈臉。
這事怎么辦呢?難道治她“欺君”嗎?不太好吧……
漢景帝時候封了她一個唐姬的封號,但對她的美貌沒興趣,景帝是個勢力的人,只在乎出身是不是高貴,不高貴的在他眼里就是牲口。
兒子生了,不能不認,景帝看不上侍女的出身,但兒子還是得認。兒子叫劉發,后被封為長沙王。長沙在古代是個鳥不生蛋的小地方,開車一踩油門,就到別人的封地上去了。劉發很憂郁,很不開心。
漢景帝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劉啟,漢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文帝劉恒的兒子,母親是竇氏。
劉啟出生時,父親劉恒在代國為代王。劉啟在劉恒幾個兒子中排行居中。劉恒為代王時,與代王后生有四子,劉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
前180年,劉恒被擁立為皇帝后,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繼病死。劉恒即位數月,公卿大臣請立太子,而劉恒諸子中劉啟最大,于是就被立為太子,母親竇氏被立為皇后。
劉啟為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陪伴劉啟喝酒下六博棋。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不恭敬,劉啟就拿起棋盤打劉賢,不料把他打死了,漢文帝就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從此劉濞怨恨劉啟。
登基為帝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農歷六月,漢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為太皇太后,尊母親皇后竇氏為皇太后。
平定藩王
劉啟即位后,先提拔晁錯做內史,然后又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經過分析,告訴劉啟要特別提防諸侯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
劉濞已經暗中準備了四十來年,他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為了積蓄力量,他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越來越顯露出來。所以,晁錯極力主張劉啟削奪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劉啟聽從了晁錯的建議,決定先削奪吳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劉濞見朝廷開始動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聯合各地諸侯王打著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這次叛亂共有七個諸侯王參加,史稱為"七國之亂"。
劉啟知道了七國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去攻打吳國、楚國;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派欒布攻打齊國;派大竇嬰屯兵滎陽,監視齊國、趙國的軍隊。
竇嬰向劉啟引見曾擔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劉啟召袁盎進宮相見,趁機勸說劉啟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劉啟采納了袁盎的計策,便殺了晁錯。
而七國之亂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劉啟調派周亞夫等將領領兵平叛。周亞夫采用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后堅守不出的戰略,最終擊潰了叛軍,用三個月將叛亂徹底平定。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劉啟趁機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經過七國之亂,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立子立后
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啟姐姐館陶公主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皇后,就想把女兒嫁給尚未婚配的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屢次給劉啟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劉嫖十分惱火,于是為女兒和(劉啟和王娡之子)膠東王劉徹訂了婚事。
在此之后,劉嫖不時在劉啟面前說栗姬的壞話外加稱贊劉徹。劉啟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所以對他格外寵愛。
有一次,長公主劉嫖和劉啟說,栗姬經常讓宮女們在背后用巫術詛咒唾罵皇帝喜愛的妃子。劉啟聽后,對栗姬生出厭惡之心,但是因為以往和栗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后來,劉啟生病時曾試探栗姬,說:“我百歲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們的兒子啊。”栗姬當時懷有憤恨之心,不但沒有答應劉啟,反而口出惡言。劉啟對栗姬徹底失望,但是隱忍沒有發作。
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農歷九月,劉啟廢黜皇后薄皇后。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夏四月乙巳日,王娡被立為皇后,同月丁巳日,王娡的兒子劉徹被立為太子。
因病去世
劉啟很節省,在位時他極少興建宮殿樓閣。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于是病中為太子劉徹主持加冠(成年禮)典禮。
不久,劉啟病死于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葬于陽陵(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村北),謚號“孝景皇帝”。太子劉徹即皇帝位,是為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