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寵愛的胖兒子李泰為何沒當成皇帝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1] 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世民最寵愛的胖兒子李泰為何沒當成皇帝,歡迎大家閱讀:
李世民最寵愛的胖兒子李泰為何沒當成皇帝
《舊唐書》曾記載李世民有多寵愛這個兒子:“又以泰腰腹洪大,驅拜稍難,復令乘小輿至于朝所。其寵異如此。 ”這是心疼胖兒子行動不便,特準他采用交通工具來朝所。
大型歷史女皇傳奇劇《武媚娘傳奇》正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熱播,演員任山在劇中飾演魏王李泰。此次飾演的李泰除了隋唐時期的風雅,更多了一份風流;除了皇室風度文人氣質,又多了份沙場驍勇宮墻陰謀。那么歷史上的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第幾個兒子?他的母親是誰?
李泰(619年—653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的同胞兄弟。為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次子,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他一出生的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淵冊封為宜都王,次年(621年)三月,李泰進封衛王,又被授予上柱國。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了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以繼李元霸之后,這對李世民父子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貞觀二年(628年),年僅九歲的李泰改封越王。魏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后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李泰,擅文能武加之胖圓憨厚深得太宗的寵愛,由于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因此也助長了其奪嫡的野心。他的內心世界豐富又細膩,美好又邪惡,既是可愛可喜之皇子,又是可恨可悲之兄弟。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采取隔離政策,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濮王。高宗即位后,優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鄖鄉,高宗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謚曰恭。
而縱觀李泰的一生,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雖然地位略亞于哥哥李承乾,不過受到的寵溺卻是不輸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稱是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因為他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對書畫鑒賞也相當在行。
李泰主編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后世影響甚深,創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李泰逝世后還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文集至今已經失傳了。
在萬般父愛中迷失方向的魏王李泰
他的父親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親是母儀貞觀的文德皇后長孫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
他一生榮寵,享盡萬般父愛,受到的種種逾矩寵愛,屢屢招徠朝臣的側目,就連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
他的記載,在各卷唐史中舉之無盡列之不竭,雖曾因奪嫡遭貶,然而不出四年又重獲進封,在唐史上獨屬一例。
他,就是濮王李泰。
《舊唐書》:“魏王泰寵冠諸王。”
《魏鄭公諫錄》:“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寵異。”
《貞觀政要》:“越王,長孫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唐會要》:“泰為太宗所愛,禮秩如嫡。”
《新唐書》:“王為陛下愛子。”
《資治通鑒》:“魏王泰有寵于上。”
翻開各卷與唐朝有關的史料,處處可見唐太宗這位愛子的身影。而“陛下愛子”這樣的說辭,究竟只是史官隨口一提的泛泛之談,還是發自內心的由衷感慨?
其實透過白紙黑字分明的史書,答案已經盡在其中了。即便是透過千年前的泛黃書卷,我們依然能夠深深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拳拳之愛——即便那位父親,是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天可汗。
看了“李世民最寵愛的胖兒子李泰為何沒當成皇帝”還想看:
1.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四兒子李泰簡介
2.長孫皇后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