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筷子的傳說故事
筷子的“筷”字是怎么發(fā)展演變過來的呢?這個稱謂起自明代,明人陸容所著《菽園雜記》一書記載:“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為甚。如舟行諱‘莊,諱‘翻’,以‘箸’為‘快兒’。”原來,“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拋錨停住,因此改稱“箸”為“快兒”,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國筷子的傳說故事。
筷子的傳說故事:姜子牙
這一傳說流傳于焦作市的孟州等地,《懷慶府志》卷23《人物·流寓》引《史記》載:“呂望(注:姜子牙也稱姜太公,本名叫姜尚,從其封姓也叫呂尚,號為太公望,因此史籍中又稱其為呂望)嘗屠牛于朝歌,賣飯于孟津。昔之孟津,今之孟縣。”由此可知,姜子牙在出山之前,主要就是在淇縣至孟縣這一帶隱居。傳說姜子牙只會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干,所以十分窮困。他老婆實在無法跟他過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
這天姜子牙釣魚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只鳥,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么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姜子牙知道這是一只神鳥,于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并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于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咝咝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么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里送。老婆臉都嚇白了,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后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這個傳說顯然是崇拜姜子牙的產(chǎn)物,與史料記載也不符。而且據(jù)說姜子牙沒有妻子。殷紂王時代已出現(xiàn)了象牙筷,姜子牙和殷紂王是同時代的人,既然紂王已經(jīng)用上象牙筷,那姜子牙的絲竹筷也就談不上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不過有一點卻是真實的,那就是商代民間以竹為筷。
筷子的傳說故事:妲己
這個傳說流傳于我市的溫縣、博愛及其山陽區(qū)的恩村一帶。妲己是冀州侯蘇護之女,蘇護是溫縣人,其內(nèi)都在今博愛縣境內(nèi)。蘇護送妲己到朝歌去,途經(jīng)恩村(注:古為恩州驛)住宿。直到現(xiàn)在,在恩村還流傳著許多與之有關(guān)的故事。今恩村一街東南的甕澗河西側(cè),曾有一大土冢,叫“妲己冢”或“狐仙冢”,當?shù)厝私?ldquo;冢古堆”。
傳說商紂正喜怒無常,吃飯時不是說魚肉不鮮,就是說雞湯太燙,有時又說菜肴冰涼不能入口。結(jié)果,很多廚師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寵妃妲己也知道他難以侍奉,所以每次擺酒設(shè)宴,她都要事先嘗一嘗,免得紂王咸淡不可口又要發(fā)怒。
有一次,妲己嘗到有幾碗佳肴太燙,可是調(diào)換己來不及了,因為紂王已來到餐桌前。妲己為討得紂王的歡心,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將萊夾起來,吹了又吹,等菜涼了一些再送入紂王口中。紂王是荒淫無恥之徒,他認為由妲己夾菜喂飯是件享樂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妲己即讓工匠為她特制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以后這種夾菜的方式傳到了民間,便產(chǎn)生了筷子。
這則傳說,不像第一個傳說充滿著神話色彩,而比較貼近生活,有某些現(xiàn)實意義,但依然富于傳奇性,也與史實不符。考古學家在安陽侯家莊1005號殷商墓中發(fā)掘出的鋼箸(筷),經(jīng)考證其年代早于殷紂末期的紂王時代,顯然,筷子既不是紂王發(fā)明,也非妲己創(chuàng)造,應(yīng)是更早的產(chǎn)物。
筷子的傳說故事:大禹
我國有一則民間傳說,相傳大禹在治理水患時三過家門而不入,都在野外進餐,有時時間緊迫,等獸肉剛燒開鍋就急欲進食,然后開拔趕路。但湯水沸滾無法下手,就折樹枝夾肉或粉粢(米飯)食之,這就是筷箸最初的雛形。傳說雖非正史,但因熟食燙手,筷箸因運而生,這是合乎人類生活發(fā)展規(guī)律的。
《禮記》鄭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這是把谷子以樹葉包好,糊泥置火中烤熟。有專家認為這種烤食法也推動了箸之形成。當先民把包好涂泥的谷粒置火灰中烤時,為使其受熟均勻,不斷用樹枝撥動,我們聰明祖先也就是在撥動原始爆米花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天長日久,筷箸的雛形也漸漸地在先民手中出現(xiàn)。
這當然是推測,因為新石器時代末期進入到夏禹時代還沒有文字,當時無法記錄箸之發(fā)明過程,但飲食專家的這些推測是不無科學道理的。
筷子材質(zhì)
《韓非子·喻老》稱筷為“箸”,這再次佐證筷最初是以木竹為材質(zhì)。因北方多木,而南方多竹,我們祖先便就地取材,故竹木是我國最原始的箸之原料。
漢代許慎[1]的《說文解字[2]》說:箸“從竹者聲”,古人云:“箸為挾提”而挾從木,這又一次旁證先民最早以細樹桿或竹為挾食工具。不過用樹枝、細竹從陶鍋中挾取燙食到箸之形成,這是一個數(shù)百年甚至更遠的漫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