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滑鐵盧戰役是1815年6月18日大英帝國,荷蘭聯合普魯士王國與法蘭西第一帝國在布魯塞爾南部的滑鐵盧進行的一次戰役。這是拿破侖戰爭中的最后一次戰役,也是軍事史上最著名的戰役之一。那么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滑鐵盧戰役是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最終決定了拿破侖及其帝國的命運,對歐洲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歷來眾說紛紜。勝利者威靈頓公爵認為,拿破侖采取戰略上的進攻,是其失敗的主因,拿破侖應等待聯軍侵入法國,時日一久必因糧食缺乏而自行崩潰。不知道他如此說,動機何在,聯軍會自行崩潰嗎?在1814年侵入法國的聯軍也沒有崩潰啊!
而在聯軍第一批集結65萬人,還有30萬軍隊將在秋天到達,總數有百萬之眾的情況下,法軍倉促之下,僅組織了28.4萬人的正規軍,力量如此懸殊。拿破侖變防御為進攻,以圖各個擊破敵軍、掌握主動權的計劃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拿破侖自己對科蘭庫爾說:是由于格魯希未能及時增援,而騎兵又被擊潰,以致慘敗,內伊行動也不夠積極、機智。他的話是比較符合實情的,但也是側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試著對各種情況進行分析,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有如下原因: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官兵素質
盡管拿破侖任命名將達武元帥為陸軍部長,在2個月內組織了28.4萬軍隊,且部隊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個部隊畢竟是倉促組建,缺乏訓練,槍械、彈藥、馬匹也十分缺乏。部隊的高、中級指揮員更是缺乏,以至格魯希這樣的平庸之輩也要獨當一面。法軍在滑鐵盧決戰時,進攻被迫采用師縱隊,每營成三列橫隊,每師則形成正面200人,縱深24-27列的龐大方陣,行動笨拙。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兵力分散
拿破侖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但此役卻奇怪的一開始就分散使用兵力。在里尼之戰時,拿破侖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卻派出內伊大軍迂回普軍右翼,結果內伊突遇英軍2萬,即放棄迂回圍殲普軍的任務,被次要敵人牽制,后僅遲緩的派出1軍團,也沒能到達戰場。在滑鐵盧決戰時,拿破侖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魯希帶領去追擊去向不明的普軍,致使該部脫離戰場。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將領不稱職
內伊元帥盡管在滑鐵盧表現了非凡的勇氣,但其指揮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時,不分主次,與2萬英軍糾纏,致使8萬普軍未被殲滅。格魯希元帥卻是墨守成規,其在滑鐵盧以3.4萬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侖的命令。所以聽到滑鐵盧炮聲,卻以沒接到命令為由不回援。其部下四軍團司令吉拉爾一再力諫,都被其拒絕。
在此,茨威格的記敘可以做證:"6月17日上午11時,拿破侖第一次把獨立指揮權交給格魯希元帥。拿破侖的命令是清楚的:當他自己向英軍進攻時,格魯希務必率領交給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擊普魯士軍。同時,他必須始終和主力部隊保持聯系。
格魯希元帥躊躇地接受了這項命令。他不習慣獨立行事。只是當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實,不假思索地應承下來。使他放心的是,大本營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時的急行軍,他的部隊便可和皇帝的部隊會合。"他基本上沒有什么責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國復辟王朝沒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為總參謀長的蘇爾特元帥,也是不稱職的。第一次擔任此職的蘇爾特,盡管于18日晨及時的提醒了拿破侖調回格魯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議,但其參謀部的組織卻是千瘡百孔。法軍在里尼、滑鐵盧一再不知敵情。在里尼,參謀部竟不知普軍右翼遠處有2萬英軍,在內伊被牽制時,也沒有及時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戰場。而6軍團竟因駐地遠,調動遲,而未能趕到。在滑鐵盧,參謀部既不知普軍來援,也不知格魯希的去向。在滑鐵盧戰役中,法軍表現了極大的勇氣,卻因種種原因遭到慘敗,拿破侖的政治生命、軍事生涯就此終結。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普軍反擊
拿破侖計劃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普英軍,法軍先于滑鐵盧決戰前兩天的,在里尼擊潰布呂歇爾的普軍。但因1軍團迷路,沒有及時趕到戰場,6軍團又距離過遠,調動太遲,致使里尼之戰成為擊潰戰,而不是預想的殲滅戰。拿破侖也沒有在16日黃昏組織追擊普軍,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魯希元帥率3.4萬人追擊。但為時已晚,格魯希根本沒有找到普軍,反而浪費了大量兵力,卻使普軍最后與英軍會合,參加了滑鐵盧的戰斗。
后來,拿破侖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先是一味地責怪天氣和其他將領,而后又說:“這是命中注定的,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的。”也許,拿破侖的失敗是許多因素綜合在一起發生作用的結果。以往戰無不勝的拿破侖無奈地接受了再一次失敗的命運,這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