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延慶和段正淳什么關系
段延慶和段正淳什么關系?他們之間有什么恩怨呢?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段延慶和段正淳什么關系,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段延慶和段正淳什么關系:
大理國的歷史研究,在學術界其實很冷門。不過,托金庸先生的福,大理國在小說界里面的名號相當響亮,其知名度就是跟唐宋明清這種大朝代相比也是不逞多讓。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一次正史、野史、小說三界神游吧。
首先說說這個段延慶。金庸在小說中說道,本來段延慶是正宗的儲君,只因大理國發(fā)生了一場內亂,段延慶被人搞成殘疾人,不得已流落江湖,從此與皇位絕緣。但是延慶太子身殘志堅啊,練成絕世武功,上演了一出大理版的“身殘志堅張海迪”的故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段延慶其人呢?呵呵,還真沒有。除了小說家筆下有這位武林高手延慶太子之外,正史也沒有記載,野史也沒有傳說,真是虛構的沒邊兒了。
其他四位,段正明、段正淳、段譽、段智興(即一燈大師),卻是正史上確實記載著的段氏皇族。這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大理國確實經歷了一場巨變。要講這巨變,卻要從開國之君段思明開始。現(xiàn)在,歷史開始倒帶……
在唐代,中原大一統(tǒng)。這時候,云南的朝代,那時候叫做南詔,也是個小一統(tǒng)朝代。后來唐朝完蛋了,中原內亂,搞五代十國。同一時期,南詔完蛋了,云南內亂,也搞了縮微版的“五代十國”,先后有義寧、天興、大寧等短命王朝崛起,各地武將也是趁亂割據,擁兵自重。后來后周朝將領趙匡胤發(fā)動叛亂,奪位登基,建立了新的統(tǒng)一朝代北宋;幾乎在同時,大寧將領段思明發(fā)動叛亂,也奪位登基,建立了新的統(tǒng)一朝代大理。
可是還是畢竟有不相似的地方。段思明奪位之時,自身力量不足,不得已聯(lián)合了李氏、高氏、董氏三大貴族。大理國建立之后,李氏、高氏、董氏成了段氏皇族不得不倚靠的重臣,段氏皇族周旋于三大貴族之間,倒也游刃有余。但是,140年之后,大理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段延慶_影視形象
大理禮佛,每年都要開壇講經。大理的第八任皇帝孝德帝段思廉晚年退位為僧,兒子段義廉繼位為大理第九任皇帝,稱為上德帝。上德帝在位的第六個年頭,舉辦“天龍八部”弘法大會,有個叫楊義貞的領主也帶著隨從來到大理,此人野心勃勃,一心篡位,在朝拜“天龍八部”時,竟然將段義廉刺殺在佛殿,然后直接篡位,稱廣安帝。
傳檄到高氏貴族的領地善闡,當時的高氏家主高智升大驚,立即命兒子高升泰起兵討逆。偽帝楊義貞的部落軍不敵高升泰的政府軍,慘敗,抓回都城,給梟首正法了。楊義貞僅僅在位四個月,就丟了腦袋。
偽帝楊義貞上場僅僅四個月,就被K.O.了。這時候問題來了,找誰繼位呢?大理臣民擁戴高升泰,要他登基。但高升泰賊精明,說:“我本段氏臣子,除奸正國,份所當然,哪能繼賊臣而登大位,落萬世罵名。我們去找段氏的繼承人吧。”而此時上德帝的兒子們都死在偽帝楊義貞手里了,真是斬草不留根啊。于是高升泰與文武商議,立了段義廉的侄兒段壽輝繼位,稱上明帝,為大理國第十任皇帝,高升泰則留在都城做丞相,一時權傾朝野。
立了新君,高升泰也沒閑著,趁著自己一家獨大,抓緊時間打擊李氏和董氏。兩家延續(xù)了百年的大貴族瞬間垮臺。高升泰得意洋洋,大權獨攬。
上明帝段壽輝登基后,大理發(fā)生大災。上明帝彷徨無計,再加上高升泰獨攬大權,功高震主,對他壓力太大,感覺老大不好當了,做皇帝還不到一年,就干脆避位為僧,讓段思廉的孫子段正明繼位為第十一任皇帝,稱保定帝。此時,大權還在高升泰手里。
高升泰根基日穩(wěn),遂有不臣之心(其實早就有了)。保定帝在位十三年,把皇位禪讓給了高升泰。高升泰三讓皇位(純屬做戲),然后接受萬民上表(老套路了),當了皇帝(這才是他的真實想法)。《滇史》曰:“正明為君不振,人心歸高氏,群臣請立鄯闡侯高升泰為君。”其實這是純粹是廢話。有大理版的董卓橫行朝廷,段正明這位大理版的漢獻帝還能振作個啥?
總之,高升泰奪了皇位,改國號為“大中”,自稱“富有圣德表正皇帝”(真啰嗦)。偽帝終究還是偽帝。
這位“富有圣德表正皇帝”篡位之后,國家治理得還算可以,沒出什么天怒人怨的大亂子。高升泰也很明智,知道高氏干國王不可能一直干下去,因為各地領主對他當國王不是很服氣,雖然礙著自己這張老臉不好說什么。一旦自己不在了,那幫人跟自己的兒子后人可不會客氣,必然起來發(fā)難,高氏的王位必定坐不長久。晚年臨終時,他把兒子高泰明叫來,告訴他“我之所以為王,是因段氏衰落,后繼無人,才不得已為之。我死之后,你要把王位還給段氏,段氏必然感激你還國之情,如此,既可免國人攻擊,又可攬大理權柄……”
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話,“既可免國人攻擊,又可攬大理權柄”,這高升泰也太厚黑了。他死后,高氏果然將國家還給段氏。段氏繼位者為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稱文安帝,即金庸筆下的那位一屁股風流債的鎮(zhèn)南王。文安帝繼位后,果然感激高氏還國之人情,封高泰明為“中國公”,其領地仍號稱“中國”,高氏世代為大理相,被稱為“高國主”。段氏有國無權,高氏有權無國,此時的大理國,史稱“后理”。后理一朝,實權一直在高氏手里傳承,皇帝只能聽人擺布。
文安帝這家伙到底有多么傀儡呢?咱們從側面看,他的年號就叫“天授”。其實什么天授啊,純粹是高氏授給他的。換句話說,高氏就是他的天。文安帝當了十二年傀儡皇帝就仿效先祖,避位為僧,傳位給段譽(又名段和譽、段正嚴,也不知道為啥他一個人有仨名字),稱宣仁帝,年號“日新”。
宣仁帝段譽的年號,也是他的志向。他勤理政事,愛民用賢,是一個好皇帝。不過最后因為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弄得心煩,也出家了(貌似花癡不應該出家的)。《滇云歷年傳》載:“正嚴勵精圖治,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萬一,蓋勢之所趨如水之就下,回狂障決不可得矣。”其實也不是段譽不好,而是高氏專權跋扈,又豈是一個無實權的皇帝能力挽狂瀾的?
下一任皇帝是正康帝段正興,這個人在小說中幾乎沒出現(xiàn)過,大家也不熟悉他,咱們不提他啦,只要知道他兒子在小說中很有名就行了。
正康帝的兒子是功極帝段智興,嗯,大家看到這個名字熟悉吧?他就是一燈大師。這家伙其實根本就不賢明。他就一個嗜好:修佛堂。他在位期間大興土木,建了60個寺院。大家設想一下,一個南疆小國,那經得起這種折騰?搞的天怒人怨,最后高氏都看不下去了,一腳把他踹進了佛堂,被迫“避位為僧”去了。《滇史》云:“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
此后,大理國又先后經歷了享天帝段智廉,天開帝段智祥,孝義帝段祥興,天定帝段興智,直到被蒙古滅國,就完事兒了,Game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