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托利歐廣場的歷史
卡比托利歐廣場(PiazzadelCampidoglio)是位于羅馬市卡比托利歐山(Campidoglio,羅馬七丘之一)上的一個廣場。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比托利歐廣場的歷史。
基本簡介
卡比托利歐廣場由米開朗琪羅設計,地面上有放射狀的幾何圖形。主要有羅馬市政府、皇帝騎馬銅像及智慧之神、臺伯河之神和人面獅身三座雕像。廣場中央有一尊馬可奧來里歐皇帝的騎馬銅像,這是羅馬騎馬銅像中保存的最好的一座銅像,當然在廣場上的這尊是復制品,真品則保存在新宮的博物館里。
從維克多艾曼紐紀念堂前方,通過大理石建的阿拉柯利階梯(Aracoeli Staircase)、階梯上方的阿拉柯利的圣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in Aracoeli),坡道階梯上即卡比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也就是市政府廣場。
廣場的正面是羅馬市政府,建于中世紀,是當時羅馬元老院開會的地方。市政府大廈前有三尊雕像,中間為智慧之神,右邊母狼與鸞生兄弟是象征羅馬城的臺伯河,而左邊的埃及人面獅身像,即為尼羅河,栩栩如生。
交通:從威尼斯廣場走路5分鐘
歷史介紹
卡比托利歐廣場,包括所有細節(jié),以及地面鋪設的設計,均是出自米開朗琪羅的手筆。它的布局略呈梯形,米開朗基羅在周圍新建建筑物,使視覺焦點對準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
當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36年宣布他將訪問羅馬時,教皇保羅三世讓米開朗基羅裝修卡比托利尼宮的宮墻。于是,米開朗基羅重新設計了這個宮殿,也就是今天我們說的的卡比托利歐廣場。他翻新了各個宮殿的正面,并建造了新的階梯。這次的修葺使得現(xiàn)在卡比托利歐廣場因雙子座雙神卡斯托和波拉克斯的巨型雕像而聞名于世。也有人說,當時的教皇保羅三世翻建這個廣場,是因為對這座名山的情形感到羞愧。(當時用來放牧山羊,而被稱為“山羊山”)
米開朗基羅完全重新設計了這個廣場,使其不再面向古羅馬廣場(Foro Romano),而是面向圣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又譯作圣伯多祿大殿),它代表了羅馬城新的政治中心。他設計了一個新的宮殿新宮(Palazzo Nuovo),毗鄰天壇圣母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in Aracoeli);重新設計了保守宮(Palazzo dei Conservatori),消除了所有的中世紀結構,與元老宮(Palazzo Senatorio)一致。他在那里增加了一個雙樓梯,用來進出面向廣場的新入口。米開朗基羅還設計了臺階(Cordonata)和欄桿,通往山下的天壇廣場(piazza d'Aracoeli)
青銅鍍金的馬可奧來里歐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騎馬雕像,statua equestre di Marco Aurelio),由米開朗基羅自圣若望門廣場移來,保羅三世確定安放在卡比托利歐廣場中心。經(jīng)過漫長的恢復,還發(fā)現(xiàn)了雕像鍍金的痕跡。雕像原作保存在卡比托利歐博物館(Musei Capitolini)內,現(xiàn)在廣場上的是復制品。
工程進展緩慢,以至于米開朗基羅只能看到完成進出元老宮的雙樓梯。但是工程仍按照原計劃繼續(xù)進行,在17世紀完成,直到1940年才按照藝術家的原始圖紙鋪設了路面。
臺階裝飾著幾個雕塑作品:在底部是兩只獅子像,中間是里恩佐(Cola di Rienzo)雕像,在臺階頂端是雙生子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雕像,取自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神廟,而兩個大理石雕像 則取自維托里奧廣場(piazza Vittorio)。
元老宮目前是羅馬市政府所在地,卡比托利歐博物館(Musei Capitolini)開放于1735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館之一)設在兩個樓宇內,由一個地下隧道“寶石長廊”(Galleria Lapidaria)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