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形似中世紀大教堂,總建筑面積為 4萬多平方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簡介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形似中世紀大教堂,總建筑面積為 4萬多平方米。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實際上加上前身的歷史,已有250多年之久,擁有7500萬動植物和化石礦物標本,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二、建筑布局
生物館
恐龍[21展廳]
恐龍展廳是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生物館中最熱門的地方了,許多游客包括我一進門便迫不及待的奔向這里。這兒有許多機器人恐龍,最有名的是名為T-Rex的巨型恐龍了。這個1:1尺寸的仿真恐龍能隨著人的移動來回轉身并發出咆哮聲。還有恐龍蛋孵化的模擬現場,真實感一流!
人類生物展[22展廳]
這個展廳通過各種人機對話形式的展覽,演示了人體各部分是如何科學運作的,如荷爾蒙和遺傳基因。2樓的"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105展廳]則更詳細地介紹了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的各種可能性,原來現在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也不一定得豆哦。
哺乳動物展[23和24展廳]
這里展出的哺乳動物標本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有的標本也許你在動物園都看不到活體了。其中有關物種滅絕的統計數據也警醒了我們有更多的物種正不斷從地球上消失。
魚類和兩棲動物展[12展廳]
這里展出的魚類標本品種多樣,有生活在海平面下400米海洋過渡區的,也有在海平面下1000米完全黑暗中生存的,有的還會自己發光照明。巨大無比的藍鯨是這里最吸引眼球的。我覺得這里比倫敦水族館要好看。
沃特豪斯長廊
這條中央走廊的墻上,布滿了各種海洋化石,仿佛進入了海底的時光隧道一般。
爬行動物展[33展廳]
這里除了看到動物標本,我們還可以坐在實物大小的白蟻穴模型內,或觀看南美切葉蟻的群居活動。
地質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地質館看起來很有科幻氣息。地面上是幾個神話雕塑守護著化石,我們需要搭上長長的電梯進入樓上一個巨型的旋轉地球模型。
其他展廳
萬變地面廳[Restless Surface,62展廳]展示了地震和火山噴發現場,身臨其境感覺到自然災難的可怕。強烈建議不要錯過地震模擬的體驗!切記要抓牢扶手。
萬物之初廳[From the Beginning,63展廳]則講述了宇宙間的許多故事,從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直到預想的50億年后太陽系的終結。
地球寶藏廳[Earth's Treasury,64展廳]中展出了許多巖石、寶石和礦石。估計用價值連城來形容這個展廳也毫不夸張。
三、館藏文物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其中古生物化石標本 700多萬號,圖書館有書刊50萬種,并保存著大量早期的自然研究手稿和圖畫等珍貴品。全館有20間大陳列廳,內容包括古生物、礦物、植物、動物、生態和人類等六個方面。中央大廳為現代生命科學陳列廳,用立體景觀、展柜介紹進化論和人類學知識。1 層右翼各陳列廳展示古生物化石標本,它展出有魚龍,蛇頸龍,5米高的霸王龍,體態極小的新頜龍,尾翼達17米的翼龍以及完整的始祖鳥骨骼等;左翼各陳列廳展出現代動物,包括海洋無頸椎動物,魚類,鳥類及爬行動物。其中以鳥類的陳列最為出色。2層左側展出哺乳動物,其中較精采的是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和澳大利亞有袋動物的陳列;右側陳列礦物、巖石、寶石,大理石并有專室陳列隕石。3 層是現代植物和化石植物的陳列。
看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