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丘吉爾介紹
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后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
英國首相丘吉爾介紹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1940—1945年、1951—1955年期間曾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1929年至1965年臨終,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校長。他的《不需要的戰爭》獲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6卷、《英語民族史》4卷等。是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詞匯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2002年,在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丘吉爾被選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丘吉爾血液樣本于3月12日舉行拍賣,估價超一千英鎊。
丘吉爾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并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丘吉爾出身于聲名顯赫的貴族家庭。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是安妮女王統治時期英國政界權傾一時的風云人物;他的父親倫道夫勛爵是十九世紀末英國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爾茲伯里內閣的財政大臣。祖先的豐功偉績、父輩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榮耀和政治傳統,無疑對丘吉爾的一生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影響,在他成長為英國一代名相的過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他們為丘吉爾提供了學習的榜樣,樹立了奮斗目標,也培育了他對祖國的歷史責任感,成為丘吉爾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業的強大驅動力。丘吉爾未上過大學,他的淵博知識和多方面才能是經過刻苦自學得來的。他年輕時駐軍 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時間里他“每天閱讀四小時或五小時的歷史和哲學著作”。
自那以后,丘吉爾從柏拉圖、吉本、麥考利、叔本華、萊基、馬爾薩斯、達爾文、王爾德等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的著作中吸取了豐富的思想營養,為他以后從政帶來巨大作用。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也使他成長為“我們生活的時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藝的人”。
人物評價: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關系問題上,他以一個杰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 得戰爭的最后勝利。斯大林稱贊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后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國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國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準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有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后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系。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