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之父笛福介紹
笛福生活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時期,他屬于資產階級,他是中下層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英國小說之父笛福介紹
丹尼爾·笛福,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豐富的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其作品可讀性強,他所寫的《魯濱孫漂流記》在當時有很大影響,至今是雅俗共賞的名著。主要構架為:主人公個人通過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戰勝困難,表現了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斗的社會風氣。
人物生平: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歐洲小說之父”。出生于英國首都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一說是油燭商),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他廣泛游歷,經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間,他成了家,開始了養家糊口的生活。
丹尼爾·笛福他早年經營內衣、煙酒、羊毛織品、制磚業,曾到大陸各國經商。
笛福
1684年,笛福與一個酒商的女兒結了婚,得到了女方家價值3700英鎊的嫁妝。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貨買賣。此外,還在歐洲范圍內做生意,常做酒貿易來增加收入。不過,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則,反對買賣當時簡直要淹沒倫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飲料。
1685年參加蒙茅斯公爵領導反對天主教國王的叛亂;1688年荷蘭信奉新教的威廉率軍登陸英國,繼承英國王位,笛福參加了他的軍隊。1692年經商破產,負債達17000鎊,以后又屢屢失敗,因而不得不用各種方法謀生。他曾充當政府的秘密情報員,設計過各種開發事業,同時從事寫作。
1698年他發表《論開發》,提倡筑公路,辦銀行,立破產法,設瘋人院,辦水火保險,征所得稅,辦女學等。1701年他發表一首諷刺詩《真正英國人》,認為沒有純種的英國人,反對貴族天主教勢力,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辯護。此詩連印9版。
1702年發表政論《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用反諷手法,反對國教壓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筆巧妙,開始竟未被人識破是反對國教,后被發覺,受到罰款和坐牢的懲罰,入獄6個月,枷示3次,卻被倫敦市民奉為英雄。在獄中他仿希臘詩人品達羅斯的頌歌體寫了一首《立枷頌》(1703),諷刺法律不公。
1704年,丹尼爾·笛福為輝格黨魁哈利辦《評論》雜志,主要為哈利的英格蘭——蘇格蘭聯合政策爭取支持。此后11年間他一直往來于英格蘭、蘇格蘭之間,充當哈利及其繼任者托利派戈多爾芬的秘密情報員,搜集輿論。在此期間,他又因寫文章而短期入獄。但從未終止為輝格黨當政者搜集情報,辦報,寫文章。笛福在59歲時開始寫作小說。1719年第一部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發表,大受歡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理想化的資產者的形象,在歐洲小說史上是一項創舉。同年又出版了續篇。1720年又寫了《魯濱遜的沉思集》。此后,他寫了幾部小說:《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 》《杰克》等,此外他還寫了若干部傳記,如《聾啞卜人坎貝爾傳》《彼得大帝紀》;幾部國內外游記,如《新環球游記》《羅伯茨船長四次旅行記》等。他的小說以《魯濱遜漂流記》流傳最廣,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
據說笛福曾與26家雜志有聯系,有人稱他為“現代新聞報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論冊子,共達250種,無一不是投合資產階級發展的需要,寫城市中產階級感興趣和關心的問題,如《維爾夫人顯靈紀實》(1706)對一個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報道;《瘟疫年紀事》(1722)寫1665年倫敦大瘟疫,把這場鼠疫的發生、傳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數字、逃疫的景況寫得如身臨其境。當時法國馬賽鼠疫流行,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注,笛福的作品滿足了市民對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繼《魯濱遜漂流記》之后又寫了一些優秀作品,其中有被列為英國文學經典的《摩爾·費蘭德斯》和《杰克》等。《魯濱遜漂流記》的暢銷促使他寫了《魯濱遜漂流記續集》,他讓自己的英雄做了一次環球旅行,魯濱遜的多半旅程是從北京出發,橫穿西伯利亞到俄羅斯阿爾罕格爾斯克。他沒來過中國,但在續集中談到了當時歐洲人還不大知曉的黑龍江。
笛福晚年過得還算舒心,又寫了幾本書,債權人有的已經故去,他賣掉小磚廠用換回不多的錢還了其他人的債,還在距倫敦不遠處購置了一套房。不過,也有坎坷,好不容易和債權人和睦相處,不料想一位債權人的遺孀提出了新的訴訟,司法機器再次旋轉起來,他為避免財產被沒收,把住房和財產過戶到了其中一個兒子名下。他的這個兒子是個能干的新聞記者,誰想他還是條惡棍。笛福寫道:“我把自己置于他的從屬地位,信賴他,把我尚無生活保障的其他孩子托付給他,而他卻連一點同情心都沒有,折磨那些孩子,折磨自己行將就木的不幸的母親,他本人過著極為富足的生活”。
步入古稀之年的笛福為避債不得不隱藏起來,他在倫敦老城中心的錫蒂租了間房。
1731年的一天,《倫敦信使報》刊登出一條消息:星期一傍晚,著名的丹尼爾·笛福在臨卡納特林蔭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英國人愛事先給自己寫墓志銘,寫得俏皮,機智而簡短。笛福也寫了,他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寫:“丹尼爾·笛福”。但人們卻是另外的考慮,他們在他的墓碑刻寫上了:“丹尼爾·笛福《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
人物評價:
笛福生活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時期,他屬于資產階級,他是中下層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笛福一生最關心的是發展資本主義,他極力稱贊的是資產階級,他認為一個國家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是發展貿易。“給我們貿易就是給我們一切”“貿易是世界繁榮的生命”,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張。因為他以為貿易使制造業和航海業發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飯吃,物資也因此能保持高價,并且可以維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層社會也得到好處。只要有勤勞的人來發展貿易,任何地方都會繁榮起來。他的一切經濟論著與部分政治論著都發揮這個主張,提出了許多具體建議。笛福關于發展經濟的主張是有利于英國社會發展的,但是,他熱烈地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奪取、經營殖民地的辦法,提出與落后民族擴大貿易的辦法,并且擁護黑奴買賣。這一切都表現了他的階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