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民內閣簡介
資產階級標榜它代表“全民”意志。通常在戰爭時期或國內政治、經濟危機嚴重時出現。如英國在1931年曾由以麥克唐納為首的工黨聯合保守黨和自由黨組織所謂全國一致的國民內閣,企圖緩和政治、經濟的危機。下面給大家給介紹英國國民內閣。
內閣制起源于18世紀初的英國,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以后為許多國家采用。內閣制的內閣是以議會為基礎產生的。內閣首相通常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首相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組織內閣。國家元首對內對外名義上代表國家,但并無實際行政權力,由內閣代表國家元首對議會全權負責。元首頒布法律、法令和發布文告時,都必須由首相或有關閣員副署。
內閣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如內閣得不到議會信任,其閣員必須集體辭職,或由內閣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舉行議會大選。
新議會如果仍對內閣表示不信任,內閣則必須總辭職,由國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組織新政府。首相(或)是內閣政府首腦,主持內閣會議,總攬政務,擁有任免內閣成員和所有政府高級官員的權力,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對內對外的重大方針政策。由于各國的情況不同,憲法賦予首相(或)的權力大小也不盡相同。
延伸閱讀:實行內閣制的國家,由議會中2個以上的政黨聯合組成的政府。又稱混合內閣。聯合內閣主要出現在多黨制國家。這些國家常因主要政黨之間力量均等,沒有一個政黨能在議會中占有半數以上席位,無法實行一黨組閣,只能由幾個黨結成聯盟,形成議會中的多數,聯合組成政府。幾個政黨聯合執政,往往因政見不同而產生分歧,互相爭斗,導致政府危機,政局不穩,政府更迭頻繁。如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期間,12年內就更換過24屆政府,其中大多數是聯合內閣。意大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聯合組閣最多的國家之一,政府更迭達40余次。
但也有的國家多黨長期聯盟,聯合執政,政府比較穩定。如瑞士聯邦自1959年以后,長期由激進民主黨、____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中間民主聯盟聯合組織政府。在某些兩黨制國家,有時為了對付戰爭或國內發生的政治經濟危機,也采用聯合內閣,以便共度難關。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保守黨聯合自由黨和工黨共同組成5人戰時內閣;1931年由J.R.麥克唐納為首的工黨聯合保守黨和自由黨組成所謂國民內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W.L.S.丘吉爾為首組成以保守黨和工黨為核心的聯合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