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
資本主義(Capitalism)是資本屬于個人所有的經濟制度。這種以資本為主體的制度是尊重資本和財產為個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這就是私有制的含義,私有制是資本主義最重要最主要的內容,沒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資本主義。下面一起看下英國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
傳統馬克思主義認為立憲君主制優于專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優于立憲君主制,比如歷史學家劉宗緒、劉祚昌、唐德剛等都反對簡單地把君主制與封建殘余等同,認為在特定歷史環境下君主立憲制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議會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它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是歷史的一大進步。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著巨大影響。
進入21世紀的中國,對傳統的君主制有了一個新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從人文的角度重新定位君主制中君主在國民中的精神領袖作用,擯棄封建殘余的不當說法。
簡要概括:英國君主立憲制是以代議制為基礎,以責任內閣制為核心的。英國國王是國家元首,但平常僅僅扮演儀式性的角色,實際最高行政首長是首相。
英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及發展歷程:
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人利用有利的位置拓展對外貿易、進行殖民掠奪,為英國積累了巨額資本,推動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促使英國出現了新興資產階級和從事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新貴族。
17世紀時,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642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議員們對國王的獨斷專權進行猛烈的抨擊,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利。1642年,國王討伐議會,內戰爆發,議會打敗國王軍隊。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英國成立了共和國。共和國時期,克倫威爾擔任“護國主”,實行有利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政策,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克倫威爾去世后,查理二世復辟。
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反國王人士發動宮廷政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18世紀中期,英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供不應求。為了提高產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促使人們將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于是18世紀60年代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進入重要階段。期中,瓦特發明了改良蒸汽機,1785年以后,瓦特的改良蒸汽機被廣泛應用。
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17世紀以后,英國走上了殖民爭奪的道路。它相繼打敗競爭對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
到18世紀后半期,英國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英國通過在殖民地的殖民侵略,掠奪了無數的財富,發展國內經濟,積累了巨額資本;同時,這些殖民地也為英國工業生產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進一步刺激了工業的發展,促進英國迅速成長為資本主義強國。19世紀上半期,英國已有長足發展,成為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