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發展的歷史介紹
英國仍是一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以及文化等諸多領域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世界強國,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質量,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英國發展的歷史。
英國發展介紹很早就在英倫三島,就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3世紀,來自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居住在西歐的凱爾特人一直延伸到英倫三島,其中有一些人被成為撒克遜,而這些名字可能是源于從這個英國。
公元前56年,凱撒率羅馬軍團曾經兩次入侵英國,但是都被英國人民被擊退。公元40年,羅馬皇帝克勞迪亞斯狄一世率領軍隊入侵英國。征服英國后是英國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地區之一。羅馬人以倫敦泰晤士河的各個方向的道路為中心,連接部分城市,使倫敦成為統治者的中心。為了防止英國軍隊的反抗,羅馬統治時期的羅馬皇帝,在公元20世紀30年代建造了東西長120公里的長城,被稱為哈德長城。在東南地區羅馬人的統治下,羅馬帝國建立奴隸制大田莊,大量的戰俘奴隸或凱爾特人被編入其中。羅馬人強迫奴隸從事農業,采礦業,奴隸販子還遠銷到歐洲大陸的奴隸。 在4世紀,隨著奴隸制的斗爭激化,羅馬帝國不斷的衰落。 5世紀中葉前后,英國的羅馬人統治的斗爭日趨尖銳。至405,羅馬駐軍被迫撤出英國,在英國的羅馬人征服宣告結束。
生活口附近的易北河和南部的部分丹麥的撒克遜人,居住在萊茵河下游到其他的日耳曼部落中,從6世紀中葉起,羅馬人撤走后,大量的英國人定居在英國。入侵過程延續約一個半世紀。侵略者洗劫城鎮和村莊,英國人已被殺害或奴役,而其他人被驅趕到西部,西北部山區和其他的一些地方。
16至17世紀的毛織業成為英國的“國民經濟行業支柱”,英國對毛織品的需求成倍增加。業主改變經營的模式,它們通過周圍的政策或侵占公地,甚至大農場牧場。其結果是,大量的農民失去了他們的土地和破產,成為無家可歸的人。從1420年起,國王出臺了一系列的血腥立法政策,迫使無家可歸的人就業于新貴族和資本家。而臭名昭著的外國掠奪和貿易的原始積累也是一個重要途徑。 17世紀后,英國逐漸建立了許多貿易公司,和海盜,碼頭官員,軍官,水手,甚至是當地的高級官員與海盜勾結。
第二次世界二戰大大削弱了英國的各項實力,隨著1950年印度成為獨立的國家,到70年代的時候,英帝國殖民體系的崩潰。 1971年1月,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
從歷史上看。后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通過婚姻結合成為一體,后來,蘇格蘭和英格蘭合并。克倫威爾統治期間征服了愛爾蘭,他的兒子查理克倫威爾的革命軍隊推翻了他父親的統治。
延伸閱讀政體為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圣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圣公會高級神職人員等,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議會,批準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
政要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全稱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其他領土和屬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____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為已故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6歲時開始接受治國教育,研讀法律、歷史和語言,能講流利的西班牙語,也會法語和德語。二戰期間,擔任一些社會團體的領導職務,戰后擔任更多的社會職務,經常巡視英國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為菲利普親王,受封為愛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長子儲查爾斯王子為威爾士親王。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訪華。1999年10月和2005年11月分別邀請江澤民和胡錦濤對英進行國事訪問。
首相戴維·卡梅倫。1966年10月生于倫敦,是威廉四世國王后代,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遠親。先后就讀于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2001年當選議會下院議員,2003年起歷任保守黨下院副領袖、保守黨副主席和影閣教育大臣。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領袖。2010年5月英國大選后,保守黨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卡出任首相。曾于2007年12月以保守黨領袖身份訪華。2010年11月作為首相首次訪華。已婚,現有一子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