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古代歷史
英國在近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縱觀其歷史,小小島國怎一個亂字了得!英格蘭的主島—不列顛島上很早便有人類活動,島上的居民在五千年前就創造了以英格蘭南部沙里斯布里平原上的巨石圈為代表的燦爛文化。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英國古代歷史。
英國古代歷史介紹
按一些史學家的說法,約在1萬年前就生活在中亞的一個游牧父系氏族集團于公元前4000年前后分裂,東遷的一支進入新疆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如漢代的樓蘭;南遷的一支滅了古印度;西遷的一支進入伊朗,較著名的就是古波斯人和米底亞人;北遷的一支便是日爾曼人的祖先。
因歐洲人在近現代科學研究中長期居于領先地位,他們以歐洲地理和歐洲人的歷史為中心來創造歷史名詞,所以大量的歷史名詞帶上了歐洲人的感情色彩,如小亞細亞半島、巴勒斯坦周圍、東亞就被按離歐洲的距離遠近稱為“近東”、“中東”、“遠東”,中國人、朝鮮人、日本人被稱為“蒙古人種”,因蒙古人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們發現遠古時期中亞民族遷移過程后就將這個氏族集團稱為“古印歐人”,之所以有這個“印”是因印度是他們的模范殖民地,他們對其是有感情的,他們希望所有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都向印度人學習,因此平時對印度提攜有加。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歐人的一支——凱爾特人(羅馬人稱其為高盧人)西進,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凱爾特人繼續西進到了不列顛島.在他們之前在島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宮,被蘇格蘭人稱作歷史中心,該宮殿以“斯康石”聞名蘇格蘭,史稱“定命石”,因為繼承蘇格蘭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貴族都要到這里來舉行加冕儀式。直至1296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決定把這種儀式改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舉行。直到諾曼征服后,蘇格蘭仍有皮克特王國。
公元前55年與54年,愷撒率羅馬軍隊遠征不列顛島,在凱爾特人表示一定的屈服后就撤退了。公元43年,羅馬人在不列顛島設置了行省,不列顛島被分為軍事區(西北部山區)與行政區(東南部平原區)兩部分。羅馬人實際上只控制了行政區,北部的蘇格蘭與西部的威爾士仍在凱爾特人的手中,他們時常起兵反抗羅馬人的統治,羅馬人為了防備他們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長城”。公元四至五世紀,羅馬帝國日漸衰落,逐漸放棄了對不列顛的控制,羅馬人從407年開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結束了對不列顛400年的統治。凱爾特人獲得政治上的獨立后,建立了一批小的公國,這些公國之間為了爭奪地盤爭戰不休,削弱了自身的力量,為外族的入侵提供了良機。
在不列顛島對面大陸上的日德蘭半島南部居住著盎格魯人,半島北部是朱提人,撒克遜人居住在易北河與威悉河下游一帶,他們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盎格魯人與撒克遜人的關系密切,語言與風俗很難區分,歷史上統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是目耳曼人中羅馬化程度最低的原始部落,從公元三世紀起他們就對不列顛進行了海盜騷擾。為了防備他們,羅馬人沿東南海岸從梭倫特到屋西建立了要塞和了望臺,配備軍隊對付他們,這一帶被稱為“撒克遜海岸”。由于他們與強大的法蘭克人毗鄰,無法向高盧發展,再加上羅馬人已從不列顛撤軍,因此當五世紀中期匈奴人西遷時他們就渡海遷入不列顛。
這時不列顛島的肯特地區的一個凱爾特人的部落首領屋提吉倫也請朱提人幫助他們抵御皮克特人和斯克特人海盜式的襲擊,朱提人的軍事首領海恩吉斯和豪沙兄弟率兵于449年從泰唔士河上岸,進入肯特。六年后雙方因薪餉問題起了爭執,朱提人以武力占領了肯特地區,正式在當地定居下來,這是不列顛在羅馬人撤走后的第一次外族入侵。與此同時,撒克遜人開始從北海東南岸出發在達沃什灣登陸,進入泰唔士河流域;盎格魯人則橫渡北海進入英格蘭中部。凱爾特人對這些外來的民族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羅馬人幾百年的建設成果在戰爭中遭到破壞。公元500年時,入侵因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而暫停,一位名叫阿魯狄爾的勇士領導凱爾特人堅壁清野,連獲大勝,特別是巴頓山大捷更是遏止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達幾十年之久。在巴頓山之戰前后,凱爾特人的一支為避戰亂遷到了阿爾摩利克半島,這個半島因此得名布列塔尼亞(小不列顛)。550年,新一輪的入侵又開始了,南部的撒克遜人打敗凱爾特人推進到了布里斯托爾灣。613年,盎格魯人在諾丁漢郡的切斯特大勝,推進到了愛爾蘭海岸,這三個民族就此在島上定居下來。凱爾特人退到了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等地,現在這三個地區的居民大都屬于凱爾特人后裔,在后世這三個地方的人大舉移民北美,成為開發北美洲的主力,現在美國南方的凱爾特人后裔占比較高。
盎格魯•撒克遜人在與凱爾特人的征戰中陸續建立了許多小國,經過長期的兼并形成了英格蘭歷史上的七國時代,這時先是北方的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后是中部的麥西亞王國,最后是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國都曾稱雄英格蘭,亞瑟王與圓桌騎士的傳說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就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經過幾百年的苦戰終于在不列顛安定下來后不久,又要面臨其他民族的入侵了,這次的入侵者是諾曼人。諾曼人(意為北方人)是目耳曼人的一支,也稱維京人,指的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和目德蘭半島的挪威人,瑞典人與丹麥人。諾曼人生活的地方森林茂密,耕地稀少,他們善于造船、航海,是一個勇于進取、具有冒險精神的民族。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當地的出產已不能養活他們了,諾曼人只好于8至9世紀時開始擴張。他們的擴張在9至11世紀形成一個高潮,在13與14世紀還有影響。在這期間,諾曼人擴張的方式也從劫奪轉變為殖民。
諾曼人的擴張分為三條路線,中線主要為丹麥人。公元789年,丹麥人第一次入侵不列顛,豐富的收獲使諾曼人記住了這個地方,以后不斷前來襲擾。851年,他們第一次在英格蘭過冬,進而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了“丹麥統治區”。9世紀初,威塞克斯國王兼并六國,統一全英格蘭,但對丹麥人卻無可奈何。879年,英格蘭國王的阿爾弗雷德(871——899年在位)打敗了丹麥人,與他們訂立和約。和約規定以倫敦向西北延伸到徹斯一線為界,北部,東北部為丹麥人統治,丹麥統治者向當地收取“丹麥金”,南部仍屬英格蘭。在搶掠英格蘭的同時,諾曼人還于9世紀初入侵法蘭西,845年攻占巴黎,搶劫了亞眠,波爾多,馬賽,盧昂,波爾多等城市。911年,諾曼人羅洛率軍占據了法蘭西西北部一大片地區,稱其為“諾曼底”(北方人的土地),他自稱“諾曼底公爵”。一部分丹麥人還入侵了意大利,與拜占庭帝國發生了戰爭。在西線的擴張的主要為挪威人,他們占領了愛爾蘭、冰島、格陵蘭、北美洲,據后世考證他們還曾到達北美洲的東北部。在東線擴張的主要是瑞典人,他們被俄國人稱為“瓦良格人”(意為北歐漂泊者)。7至8世紀時他們就在波羅的海沿岸從事商業活動,9世紀初他們通過芬蘭灣進入斯拉夫人的土地。在擴張過程中他們亦商亦盜,商隊向南一直到達君士坦丁堡,與希臘人、拜占庭人進行貿易,加速了文化在東歐的傳播。862年,瑞典人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政權,882年,他們又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后來他們被東斯拉夫人所同化,成為今天俄羅斯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