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結果
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稱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爆發在1219年,它標示著蒙古與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貿易失敗的結果,也是"蒙古西征"的開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圖片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背景
13世紀初,在成吉思汗的統治下,蒙古部族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先后攻滅了草原上的多個部落。
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間,花剌子模沙(國王) 阿拉烏定·摩訶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為首的使節晉見成吉思汗,其目的是為了了解蒙古征服金國后的真實情況。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團成員,并表示:朕為東方的統治者,沙就成為西方的統治者吧。我們雙方保持和平友好的關系,要讓商人自由通行。
1216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隊回訪花剌子模國(居今黑海東、威海西,錫爾河南)。
1218年,成吉思汗滅掉西遼,蒙古帝國開始與中亞國家花剌子模接壤?;ㄘ葑幽H艘越浬讨Q于世。蒙古帝國興起后,大批花剌子模商人來到蒙古,通過與蒙古人的貿易,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1218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見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議,雙方締結了和平通商協定。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起因
1218年蒙古大商隊被害事件。成吉思汗根據蒙古和花剌子模兩國達成的通商協議,派出由450人組成的大商隊,用500峰駱駝馱著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貍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帶著成吉思汗給花剌子模沙的信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在信中寫道:"吾人應使常行的和荒廢的道路平安開放,因之商人們可以安全地和無約束地來往"。
商隊行至錫爾河上游的訛答剌城后,因守將亦納勒出黑(號海兒汗)貪財,將商隊扣留,并派人報摩訶末說,商隊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摩訶末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決商隊成員,并沒收其全部財物。亦納勒出黑遵照摩訶末的命令,殺害蒙古商隊成員,其中只有一人從牢里逃出,得以幸免,向成吉思汗報告了商隊被害經過。
成吉思汗發誓要為死者報仇。但他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于是,派以巴合剌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使者向摩訶末國王轉達了成吉思汗的原話: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主。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即備戰。摩訶末對此置若罔聞,不僅殺害了巴合剌,而且將兩名副使的胡子剃光趕回。這些不足取的作法是產生事端,引起惡感及仇報、猛襲的原因,使和平安寧遭到破壞。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過程
蒙古使臣被害后,成吉思汗覺察到兩國關系已無法用和平方式解決,決定親率大軍向花剌子模問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軍從克魯倫河畔出發,越阿爾泰山至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畔度夏。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托雷及大將速不臺(一寫速別額臺)、哲別、大斷事官失吉忽圖忽等隨行。畏吾兒、阿力麻里、合剌魯皆出兵,惟西夏拒絕出兵??傆嫳?0至15萬,成吉思汗對外號稱60大軍。
1219年秋,經別失八里、不剌(今新疆博羅市),通過鐵木兒懺察(亦稱松關,今名果子溝)至阿力麻里,西行渡伊犁河,經海押立向花剌子模挺進。當時,鐵木兒懺察是非常難行的隘口。1222年丘處機去西域見成吉思汗時也通過該隘口,他的隨徒__常在《長春真人西游記》里寫道: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道臥,古今不許通輪蹄。蒙古大軍通過時,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理石開道,并且砍木修橋,共修筑48座。橋的寬度,可容兩輛車并行。
蒙古大軍到達花剌子模邊堡訛答剌城后,兵分四路:察合臺、窩闊臺率師圍攻訛答剌;術赤率師征氈的、養吉干諸城;塔孩率5000騎兵征戰忽氈(今納巴德)等城;成吉思汗與托雷取中路,渡錫爾河,向西南橫渡紅沙漠直逼布哈拉城。1220年三月,術赤等三路軍馬全部占領了錫爾河兩岸的城市,成吉思汗的中路軍也占領了伊斯蘭教的文化中心布哈拉城,完全切斷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主要城市)和舊都烏爾根奇(今土庫曼尼亞城市,漢籍曾寫為兀龍格赤)之間的交通。1220年五月,蒙古四路大軍在撒馬爾罕城下會師,合圍撒馬爾罕。經過6天的苦戰,才得以攻克撒馬爾罕城。當時撒馬爾罕城守軍約11萬。城破之前,花剌子模沙已從城內逃跑,成吉思汗遂命耶律阿海留守城內,哲別、速不臺率3萬騎兵追擊阿拉烏定·摩訶末;窩闊臺率術赤、察合臺進攻兀龍格赤;成吉思汗和托雷向阿富汗推進,進攻巴里黑(今阿富汗馬札里沙夫西)、塔里寒(今阿富汗塔利甘)等地。
1220年七月,窩闊臺率領的5萬兵馬攻打烏爾根奇。城內守將是忽馬爾,統帥著11萬大軍,日夜堅守。該城防衛工事十分堅固。蒙古軍在城周圍安營扎寨,一面遣使召諭居民投降,一面忙于做攻城前的準備。待攻城的器械齊備后,蒙古軍立即向城內發動了全面進攻。于當日破城,進入街區后,士兵到處燒殺,由于居民的頑強抵抗,蒙古軍不得不轉入巷戰。襲擊阿姆河橋的3000蒙古兵,無一生存。經過7天的激烈戰斗,才占領了全城。根據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記載,烏爾根奇的11萬守軍,全部陣亡。工匠和婦女、兒童被當作俘虜,運送到蒙古。烏爾根奇(兀龍格赤)的失守,使河中地區全部被蒙古軍占領。
之后察合臺、窩闊臺去與主力軍會師,并在塔里寒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隊伍,而術赤則回到了額爾齊斯河其輜重所在的營地了。
摩訶末死后,他的兒子扎蘭丁糾集了一些殘兵敗將,企圖繼續抗擊蒙古大軍。1221年,蒙古軍隊在印度河畔與扎蘭丁的部隊展開了決戰。札蘭丁的六七萬大軍全部覆沒,札蘭丁縱馬入河,游至對岸,僅剩4000余名跟隨者逃往印度。1221年冬,成吉思汗在不牙迦圖兒駐營,休整部隊。第二年春,到白沙瓦(今巴基斯坦北部)取原路返回。巴剌率領的蒙古軍繼續追擊札蘭丁余部,一路未見其蹤跡,再加上時值炎夏,難以適應北印度的氣候條件,就于1223年撤回,在巴魯安與成吉思汗會師。九月,成吉思汗渡阿姆河,在撒馬爾罕城東下營,十月下詔班師。1224年到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駐夏,翌年二月回到土拉河行宮。
成吉思汗占領花剌子模國后,命長子術赤鎮守,并在各城設置達魯花赤(督官)。烏爾根奇城的牙老瓦赤、馬里忽惕(屬忽魯木石氏)父子二人向成吉思汗提出了管理城邑的辦法,得到允準,遂派馬思忽惕同達魯花赤共同管理布哈拉、撒馬爾罕、烏爾根奇等中亞城市,派牙老瓦赤管理中都(今北京)。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影響
這次西征涉及范圍之廣、影響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實屬罕見。在人類歷史上意義非凡。西征的最后勝利證明了成吉思汗這一戰略抉擇的正確性。
蒙古第一次西征將中亞一切具有使用價值的人口作為"馬背稍將來的人口"擄到中國。這些人口到中國后,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民族過 程。經過蒙古帝國和元朝一百多年的統治,其中一部分散居于中國各地的中亞民族逐漸同化于中國各民族當中;另一部分聚居在中國西北的中亞民族形成了回族的主體。
在整個戰爭期間,極大的充實了蒙古國家和個人的財富,以及對蒙古軍事技術、生產技術、社會管理和文化知識等方面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為新的征服準備了雄厚的基礎。元朝統治者尊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尤其對伊斯蘭教徒施行寬容政策。經過20余年的治理,到13世紀60年代,中亞的州縣社會經濟恢復繁榮景象。但掠奪政策給中亞各國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巨創。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戰爭評價
成吉思汗在開始西征起,便······把東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掃除了,把阻礙經濟文化交流的堡壘削平了,于是東西方的交往開始頻繁,距離開始縮短了。中國的創造發明如火藥、紙幣、驛站制度等輸出到西方,西方的藥品、織造品、天文歷法等也輸入了中國。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戰爭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的戰略基本原則是: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在政治上,爭取對方貴族、官吏、宗教領袖、軍事首領等代表人物降服,在軍事上,針對花剌子模分軍防守要點的特點,采用迂回及突然襲擊等戰術,逐次占領對方戰略要點,從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