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軫勸退楚國大軍的趣談
齊國說客陳軫勸退楚國大軍,或編造畫蛇添足故事,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陳軫勸退楚國大軍的趣談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陳軫勸退楚國大軍的趣談:
當初昭陽如果偏要“畫蛇添足”,攻打齊國,或許就是錦上添花了。如果昭陽知道蛇的原始物種本來是有腳的,并以此相告,那陳軫還會詭辯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據說蛇是由古代蜥蜴“變形”產生的新物種,不知是進化,還是退化,反正蛇也是有腿和腳的,只是生活環境的改變,使其逐步喪失了肢體。一直到現在,某些較為原始的蛇類,如蟒蛇,還殘留著一雙爪子。雄蟒蛇在談情說愛時,能適時利用這對爪子,牢牢地抓住雌蛇。可見,畫蛇添足也是有一定的動物學和“遺傳學”根據的。可惜,古人可不管“科學道理”。
在劉向編著的《戰國策》,提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楚懷王(前328年-前299年在位)時期,楚國大將昭陽率軍攻打魏國,戰果輝煌,占領魏國襄陵(今河南睢縣)一帶八座城池,威震諸侯各國。
把魏國打趴下之后,昭陽調轉馬頭,率軍東征,意欲收拾齊國。楚軍此時正氣勢如虹,列國都為齊國捏了一把冷汗,齊國更是心跳加速。正當此時,卻出現了一個名為陳軫的人,他作為齊國的說客,跑到昭陽面前,輕輕松松就讓楚軍退兵了。
陳軫何許人也,當年秦國丞相張儀,行走列國搞陰謀,煽風點火,強詞奪理,是以嘴殺人的老祖宗,而陳軫則是很少能與他媲美的詭辯奇才之一。陳軫問昭陽,按照楚制,軍功最大者,能得到怎樣的職位。昭陽說最多也就是最高軍事統帥——上柱國。陳軫接著說,還有比上柱國更大的職位嗎?昭陽說那就只有丞相一職了。陳軫便說,楚國已經有丞相了,不可能為再設一個丞相。
見昭陽漸入迷魂陣,陳軫便再接再厲,舉了楚國門客畫蛇添足的例子,再加以論證,說昭陽的戰功已然無以復加,楚王能夠獎賞他的,也只有上柱國這個職位了。如果不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反而會遭殺身之禍,這就與畫蛇添足之人喝不到酒一樣了。
昭陽聽了這番言論,居然退兵不打齊國了。畫蛇添足的故事是陳軫說出來的,他還特意強調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楚國,而昭陽正是楚國貴族。這個絕佳案例,很有可能是詭辯家陳軫編造出來的,因為,即便楚國真有這么個因畫蛇添足而吃虧的門客,也跟昭陽是否攻打齊國沒有任何邏輯關系。昭陽為自己和楚國多謀一點“福利”,難道就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嗎?即便如陳軫所言,昭陽戰功再大,也做不了丞相,難道就要因此而放棄唾手可得的一塊天鵝肉嗎?更何況,昭陽最終還真做了楚國的丞相。
陳軫的確是一個會舉例、說段子的高手。后來,他為楚國所用,而楚國的丞相正是昭陽,他倆居然做了同事。不久,陳軫又應聘到秦國。當時,張儀在秦國如日中天,一山不容二虎,他便對秦王說,陳軫經常將秦國的機密告訴老東家楚國,必須殺之。秦王便試探著問陳軫若離開秦國,是不是要回楚國。陳軫很談定地說是,接著又舉例說明。
他說,某位楚國人有兩個妻子,有一個好色之徒前去勾引她們,結果其中一個嚴詞拒絕了,而另一個則欣然接受。等她們的丈夫死去之后,好色之徒反而說,要娶就娶那個當年拒絕過他的,而非有意于他的女人。因為,現在的立場不同了,當初拒絕過他的女人,才可以放心養在家里做妻子。陳軫接著說,同樣的道理,如果他自己現在把秦國的機密告訴楚國,楚國就會換位思考,既然他能人在秦國,卻為楚國賣命,那么當初就能人在楚國,卻為秦國辦事。楚王和楚相都不是吃素的,他們會再次接納我老陳嗎?我陳軫之所以說離開秦國后,就會去楚國,僅僅只因為我是一個正人君子,到哪兒都會受到歡迎。
秦王如昭陽一樣,徹底被說服,而張儀的讒言徹底破產。楚國兩女人的例子即便是杜撰的,也還算跟陳軫本人的“操守”有著邏輯關系,至少比畫蛇添足的例子更有說服力。
當初昭陽如果偏要“畫蛇添足”,攻打齊國,或許就是錦上添花了。如果昭陽知道蛇的原始物種本來是有腳的,并以此相告,那陳軫還會詭辯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陳軫簡介:
陳軫,戰國時期縱橫家。許多成語,從他而來,比如畫蛇添足、卞莊刺虎。
陳軫憑借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甚至張儀要陷害他,都被他巧妙地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化解。即便是強大的秦王,也經常聽他的主意,甚至還因此大敗敵國。
陳軫(前354年-前292年),戰國時期之齊國人士。是舜帝姚重華之脈裔子孫,是周朝周武王所賜封的十二個大諸侯國之一陳國第十五任國君厲公陳躍之子陳完的后代。《戰國策•秦韓戰于濁澤》記載:公元前317年,陳軫獻緩兵之計,幫助楚懷王巧退秦韓兩軍合圍,導致秦韓兩國爆發“岸門之戰”自相殘殺,而楚國則坐山觀虎斗。陳軫的緩兵之計運用成功,解除了楚國被兩面夾擊的態勢,被楚懷王封為潁巛侯,是為潁巛陳氏始祖。
春秋時期因陳國內亂,陳國國君厲公陳躍之子陳完避難逃于齊國后又改姓田,稱田完,號敬仲。田完十一世孫田和發動政變奪取齊國政權,史稱“田氏代齊”。至秦滅六國田氏改姓王氏隱居,直至西漢中期改姓祖姓姚氏,西漢諫議上大夫翼州刺史姚平舉姚氏全族南遷荒野南蠻之地吳興郡[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并定長子為姚姓其余諸子分別姓媯、陳、王、虞、胡、陸、姫等姓,一則為了永續祖宗舜帝姚重華之血脈,二則為了分別承續夏、商、周時曾經用過的國號姓氏。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吳興姚氏是舜帝正統血脈,今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幾代了,吳興姚氏---中華姚氏求正堂德府世家德主人姚丹萍即是舜帝姚重華的正統嫡裔血脈140世嫡孫。姚氏和陳氏都是舜帝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