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辯機法師簡介
辯機簡介:
辯機,生年不詳,卒于貞觀二十三年。十五歲出家,師從大總持寺著名的薩婆多部學者道岳,并駐長安西北的金城坊會昌寺。幫助玄奘翻譯經文,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后因高陽公主相贈之金寶神枕失竊,御史庭審之時發案上奏,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斬。
據他在《大唐西域記》卷末的《記贊》中敘述,他少懷高蹈之節,容貌俊秀英颯,氣宇不凡,15歲時剃發出家,隸名坐落在長安城西南隅永陽坊的大總持寺,為著名法師道岳的弟子。后來道岳法師被任為普光寺寺主,辯機則改住位于長安城西北金城坊的會昌寺。十余年中潛心鉆研佛學理論,至貞觀十九年(645)玄奘法師回國在長安弘福寺首開譯場之時,便以諳解大小乘經論、為時輩所推的資格,被選入玄奘譯場,成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是時辯機的年齡約當26歲。
辯機的家世和詳細履歷,在一本名叫《古今萬姓統譜》(明·凌迪知)的書籍中,意外發現了一句有關辯機和尚的重要記載:"唐,辯機,婺人,高陽公主。"這句話的意思很好懂,就是唐代的辯機和尚是金華人(金華在唐初期稱婺州),生前與高陽公主存在某種關系。這一史料充分佐證了坊間關于辯機和尚為金華人的說法。這是因為他獲罪之后,僧傳不敢為他立傳,其他文獻也盡量對他的事跡避而不提造成的。但據一些零星的記載,我們對他的生平還可以得到一個大概的認識。
玄奘法師最早的一批譯經助手中,辯機以其高才博識、譯業豐富,又幫助玄奘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而名噪一時。此后卻因與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私通,事發死于非命,而被譏為淫僧、惡僧,名列正史,千百年來受到正統封建士大夫的口誅筆伐。但也有一些學者十分贊賞辯機的才華,對他因一女子之累而早死十分惋惜。所以在佛教史上,以及在中國古代史上,辯機是一位功罪難評,聚訟紛紜的人物。
高陽公主和高僧辯機的疑案成為高陽公主遭受世人詬病的最大罪名,但是在較早成書的《舊唐書》根本沒有提及此事,而是由百年之后宋朝編纂的國史《新唐書》歐陽修等史學家權威寫下,于是從宋朝仁宗以后高陽公主和辨機的事件是為正史,也是高陽公主化為淫蕩史料形象的開始。如今因為沒有更為詳實的史料佐證,所以盡管后來研究者對此事提出種種考證質疑,但仍不足以推翻《新唐書》為高陽公主的定位。
高陽公主和辨機關系到底是怎樣的?《新唐書》為我們描述了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主負所愛而驕。房遺直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讓弟遺愛,帝不許。玄齡卒,主導遺愛異貲,既而反譖之,遺直自言,帝痛讓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怏怏。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金寶神枕,自言主所賜。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更以二女子從遺愛,私餉億計。至是,浮屠殊死,殺奴婢十余。"從史料看我們大致梳理一個過程,起因是房遺愛和房遺直爭嗣,直接導致高陽公主在太宗面前失寵。在這個時候御史發現了高陽公主和高僧辨機私情得到物證寶枕。唐太宗才知道高陽公主與和尚淫亂,于是震怒下旨賜死辯機,殺奴婢十余。等到了《資治通鑒》記載"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無戚容。上即位,主又令遺愛與遺直更相訟,遺愛坐出為房州刺史,遺直為隰州刺史。又,浮屠智勖等數人私侍主,主使掖庭令陳玄運伺宮省祥。"高陽公主的罪名除了淫亂還有擅行巫蠱之術窺伺天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