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么不想救漢獻帝
劉備為什么不想救漢獻帝?諸葛亮一條妙計暴露真相,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告訴大家劉備為什么不想救漢獻帝,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劉備為什么不想救漢獻帝:
劉備故鄉(xiāng)在涿縣,史實證明,他確是漢景帝玄孫,漢室宗親。所以皇叔并不是劉備忽悠人的。那劉備對他的漢室宗親身份是怎么看待的呢?易中天曾從他的兩個兒子劉封、劉禪的名字上說劉備有稱帝之心。其實從名字上還不足以斷定劉備有稱帝之心,劉備認劉封這個螟蛉之子時絕不會是看上他的名字里有個封字。不過劉備有稱帝之心在后來就慢慢表現(xiàn)了出來。先是劉備落難到許昌時,國舅董承曾私下向劉備表示漢獻帝想除去曹操,劉備雖然咬牙切齒,并與董承等人共立了盟誓,不過排在劉備心中第一位的還是怎樣擺脫曹操控制,建立自己的割據(jù)勢力。
還有他在向諸葛亮請教天下大勢時,他最關(guān)心的還是如何與東吳、曹操抗衡,成為第三股勢力,而非如何營救漢獻帝。如果劉備真憑自己的割據(jù)勢力,打敗了曹操,他會甘心只做一個開國功臣嗎?答案是否定的,世上還沒幾人能真正擺脫權(quán)力的誘惑。
劉備聽到漢獻帝被迫禪位給曹丕,徒居山陽城時,雖然哭得呼天搶地,但他并未采取實際行動,反而托病不理朝事,政務全交給孔明。在漢獻帝禪位第二年,劉備就在諸葛亮的“妙計(實是借用耿純勸劉秀稱帝故事)”下,“被迫”稱帝。而劉備稱帝的第二天便在大殿上宣布“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以報關(guān)羽之仇,全不把曹丕篡漢的國仇放在心上。在眾在臣諫阻無效下,起兵七十五萬(這個是蜀漢對外兵勢最大的一次討伐戰(zhàn))討伐東吳。
蜀軍一路上勢如破竹,殺得吳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孫權(quán)沒法可施,不得不送還張飛人頭和范疆、張達二人,并許諾歸還荊州、孫夫人來求和。但劉備并不領(lǐng)情,反想乘機并吞東吳。最后用兵失策,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自己也病逝白帝城。
劉備稱帝時,年號章武,是取自《尚書》:“天命有德,五服五章。”而當時的曹丕年號黃初,孫權(quán)稱王時年號黃武,稱帝后改黃龍,連黃巾起義的張角也自以為“黃天”。他們的用意都是要取漢而代之。因為東漢自稱“運應火德”,在五行中土能克火,土屬中央,崇黃。劉備不用黃是自視為漢室正統(tǒng),仍然崇火德。在劉備心目中,他要做的并不是張良、韓信那樣的開國功臣,而是漢光武帝劉秀那種繼往開來的帝王。
劉備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jù)《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農(nóng)歷二月初五)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jié)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yōu)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劉備入蜀后,實行拉攏當?shù)睾篱T士族的政策,發(fā)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因而深得民心。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quán)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jié)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guān)鍵。”[2]
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jù)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么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后來,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yè)。他在鄉(xiāng)黨之中得到后來勇冠三軍的關(guān)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zhèn)守了漢中這個戰(zhàn)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zhàn)的優(yōu)點。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jié)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趁機逃脫,聯(lián)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夷陵之戰(zhàn)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quán)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quán)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quán)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quán)并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quán)!”,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