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錢幣的奇葩趣談
漢代錢幣多奇葩,漢武帝劉徹曾經(jīng)拿白鹿皮造錢,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漢代錢幣的奇葩趣談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漢代錢幣的奇葩趣談:
古今中外,稀奇古怪的錢比比皆是:比如所羅門群島的雅浦島,就把一種巨大的鑿孔雷石當錢,這種“巨錢”有的重達3噸,兩頭牛都不一定能拉得動;所羅門群島直到今天還有人拿豬牙當錢使,這種“豬圈里的錢”還作為“一國重器”,堂而皇之地登上國旗、國徽的大雅之堂。
這類聽起來有些“奇葩”的怪錢,中國古代其實也是有的,比如,漢武帝劉徹拿白鹿皮做的錢。
白鹿皮,顧名思義,就是白鹿身上的皮。這些白鹿原本是漢武帝在長安城外上林苑里豢養(yǎng)的寵物,它們繁衍得越來越多,不但全然喪失了物以稀為貴的寵物爭寵資本,而且靡費飼料,成了宮廷財政的巨大負擔。
這時正是漢武帝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此時和匈奴和東南、西南諸少數(shù)民族的大規(guī)模戰(zhàn)事已開,國內(nèi)各種“樓堂館所”和基建項目也鋪開了大攤子,正是國庫捉襟見肘的當口,漢武帝和他的財政團隊恨不得把一文錢掰成兩半花,自不肯任由這群不再可愛的白鹿空耗財政。
他手下寵臣張湯就真給出了個好主意:把白鹿宰了,鹿皮硝好后切成一尺見方的小塊,畫上彩繪,然后,這些連做雙童靴都不夠的小塊鹿皮,就成了標價40萬文的頂級錢—白鹿幣。
這個主意看上去真的不錯:一方面,白鹿皮能做錢,上林苑的白鹿數(shù)量就會得到有效控制,不再糟蹋糧草;另一方面,原本令人頭疼的白鹿繁衍速度,如今反倒成了一本萬利的生財之道。可以說,倘這招好使,等于從一頭白鹿身上,硬剝下兩張皮來用。
可漢武帝君臣千算萬算,漏算了物價這個最要緊的因素。
漢武帝時,通脹現(xiàn)象已經(jīng)出現(xiàn),物價比“文景之治”時漲了很多,但總的價格還是比較便宜的。居延漢簡里記載“小奴二人”只值3萬文,“牛車二輛”只值4000文,“田五十畝”也不過值5000文,這是邊遠地區(qū)的物價。長安一帶價格最高,一石糧食價格不過100文,《漢書》記載,名將李廣的哥哥、漢武帝時代曾當過丞相的李蔡,私下盜賣了京郊陽陵墓葬土地三頃,總地價也才40萬文—即一張白鹿幣的標價。一畝這種當時“頂級墓地”,價格也就1500文上下,而同時代的文獻顯示,“一類地區(qū)”頂級農(nóng)地的價格,一畝也不過3000文,一張白鹿皮,居然堪比100多畝最好的農(nóng)田。
可想而知,如此“大面值鈔票”拿出來發(fā)行,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接盤”,如此大的“面額”,又如何能在市面上流通?漢武帝君臣千算萬算,唯獨漏算了“市場用不起”這一道,只得“強買強賣”,規(guī)定諸侯朝覲必須進貢白鹿幣,也就是說,他先把白鹿幣按40萬文一張的價格賣給諸侯,再讓這些諸侯把白鹿幣原物奉還,等于白訛人家一大筆錢。可這諸侯的數(shù)量,怕還比不過上林苑中白鹿的數(shù)量多。這些白鹿幣又不斷在皇帝和諸侯間循環(huán)打轉(zhuǎn),“鹿皮積壓”問題,是無論如何無解的了。
歷史上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chuàng)察舉制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帝國、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chuàng)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yè)輝煌。
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補充: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開元盛世、漢武盛世、康乾盛世(此處有爭議)】。
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征和二年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漢武帝大事年表:
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劉徹出生,是漢景帝第十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己巳,漢景帝立庶長子、栗姬子劉榮為太子,史稱“栗太子”;同日,封劉徹為膠東王,劉徹時年四歲。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正月,漢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同年夏四月乙巳,王夫人封為皇后,七歲的膠東王劉徹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為儲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臨江王劉榮“坐侵廟壖垣為宮”(侵占宗廟外空地擴建宮室而犯罪)入獄,不久自殺;九月,梁王劉武刺殺袁盎等十余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駕崩,十六歲的劉徹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用趙綰、王臧開始建元新政。
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趙綰王臧下獄自殺新政挫敗,劉徹開始韜光養(yǎng)晦。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擴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病死,二十二歲的劉徹正式執(zhí)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馬邑之圍未能伏擊匈奴而失利;開始與匈奴大規(guī)模交戰(zhàn)。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車騎衛(wèi)青大破龍城,取得了自漢朝開國以來對匈戰(zhàn)役的首次勝利,從此,進入對匈戰(zhàn)爭的轉(zhuǎn)折點。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衛(wèi)子夫生漢武帝長子劉據(jù);三月,封衛(wèi)子夫為皇后;武帝時年二十九歲。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實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實行;同年,衛(wèi)青收復河朔之地,驅(qū)走白羊、樓煩王,筑朔方城,從此徹底解決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衛(wèi)青受封長平侯。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張騫出使西域歸來,歷時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車騎衛(wèi)青擊敗匈奴右賢王,得右賢稗王十余人,畜數(shù)千百萬,天子于軍中拜其為大,諸軍皆從大號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戰(zhàn),封冠軍侯。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驃騎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今河西走廊),打擊匈奴,收復河西走廊。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際,大衛(wèi)青大戰(zhàn)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單于逃走;驃騎霍去病的東路軍大敗左賢王,封狼居胥山,左賢王敗逃而去,徹底解決了匈奴之患,從此“漠南無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馬驃騎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寶鼎于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禪,始有年號“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馬大衛(wèi)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歷,以正月為首(原以十月為首)。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戰(zhàn)敗于浚稽山而投降,漢武帝腐司馬遷。次年,漢武帝因誤信匈奴俘虜,認為李陵為匈奴練兵防備漢軍,遂族李陵母弟妻子。隴西士夫皆以李氏為恥。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孫賀緝捕的通緝犯朱世安誣告賀之子公孫敬聲以巫蠱咒武帝,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wèi)青長子長平侯衛(wèi)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七月,太子劉據(jù)因“巫蠱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殺江充,被迫起兵,衛(wèi)子夫在漢武帝派人收皇后綬印時自殺;八月,太子自殺,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孫子劉病已幸免,后為漢宣帝。
武帝征和二年(前90年)李廣利與劉屈氂密謀立李夫人之子劉髆為太子,后事發(fā),劉屈氂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田千秋上疏,漢武帝為巫蠱之禍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建“思子宮”“歸來望思之臺”以寄托哀思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書,建議在輪臺戍兵以備匈奴,漢武帝駁回其建議,并下詔反思,稱“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nóng)。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史稱《輪臺罪己詔》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駕崩,終年七十歲,在位共五十四年,葬于茂陵,謚號孝武皇帝。遺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輔佐幼子劉弗陵(時年八歲,后改名劉弗)即位,為漢昭帝。
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漢宣帝劉詢尊武帝的廟號為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