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后一位公主是誰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封號。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宗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那么中國最后一位公主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公主是恭親王奕欣的女兒,恭親王奕欣是咸豐皇帝的異母弟,辛酉政變后,慈禧慈安垂簾聽政,奕欣成了總攬外朝內廷大權的重臣。其長女生于咸豐四年二月。當時慈禧太后對其恩寵有加,宣其女進宮生活,破格賜稱榮壽固倫公主。
個人簡介
榮壽固倫公主(1854-1924)道光六子恭親王長女。咸豐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年2月28日)巳時,嫡福晉瓜爾佳氏所出,公主1924年去世,終年71歲。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咸豐帝病逝,懿貴妃(慈禧太后)和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當慈禧獨攬政權時,為表達謝意,封奕訢為議政王和軍機大臣等職位,也將他七歲的女兒接進宮中撫養,晉封為固倫榮壽公主,固倫榮壽公主性格沉靜、不茍言笑,即使面對權傾天下的慈禧,也不曾委曲求全的拍馬屁,是慈禧晚年少數敢直接面諫慈禧的人物,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1864年2月9日),兩宮皇太后正式冊封恭親王長女為固倫公主。
同治四年九月(10—11月),固請撤去長女“固倫”名號,兩宮皇太后準奏,改封為榮壽公主。同年九月初六日(10月14日),長女榮壽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于固倫額駙景壽之子志端。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正式下嫁志端,五年后志端死。1881年,皇太后懿旨:封其為固倫公主。1894年正月,皇太后懿旨:賞食固倫公主雙俸(約800兩白銀)。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公主避難雷橋村,后暫住昌平麻峪村,其間常常與農民往來,多有關照。
1924年公主去世,時年71歲,葬安定門外立水橋東雷橋村南側。公主墓地原占地數十畝,南向,建制完整。1937年日據時期公主墳被偽冀東保安隊所盜,1961年地方上修建水庫,公主墳拆毀無存。公主死后葬于雷橋村,1937年被冀東保安隊盜發。1961年,地方上以修水庫為名,將公主墳徹底拆毀。
公主下嫁
到她12歲時,慈禧太后就做主為這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小姑娘選夫婿。據清宮老太監回憶,這一天,榮壽公主打扮起來,穿上格格的鮮艷禮服,像個大人一樣走著不急不緩的宮廷步伐,王妃命妃等貴婦做前引,先去后宮朝見慈禧太后。然后就走進一間昏暗的內屋,放下門上的竹簾,靜靜地等著見她未來的丈夫。依次走進三個少年,并排站好,先向公主請安,然后就屏氣低頭垂手站著。過了一會兒,太監示意三個少年可以退下了,公主已挑選完畢。
應該說,有了這個程序,被選中的男孩子,當然是她相對喜歡的。不過,榮壽公主的婚姻自主權極其有限。反正是個程序,太后準備的候選人,怎么都好。公主不是對少男有很多幻想和喜歡挑揀的人。這個被選中的少年叫富察·志端,樣子溫和斯文很好學,一等蔭生,是滿清王公富察·景壽的兒子,景壽娶的也是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女兒固倫壽恩公主。皇親國戚親上加親,榮壽公主的婚事沒有任何異議和阻礙。
定親之后,就在地安門外的寬街建公主府。在公主府不遠處,駙馬第也同時修建中。公主府在眾人的矚目中逐漸成型,相當氣派。公主出嫁五年左右,額駙志端就因病去世。她17歲時,做了寡婦,沒有生育。按照清朝對公主“管制”,公主的子嗣肯定很少甚至沒有。清制是這樣的:公主出嫁當日,就沒有所謂的花燭之夜。大約行完大禮,就各回各的府邸。以后駙馬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去公主府請安,請安完畢就回自己的府邸——除非公主宣召他,他才可以留宿,之前還有諸多的規矩。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中年婦女。榮壽公主守寡的時候才17歲,還是“少女”,漫長而寂寞的日子,她會像石頭人一樣毫無感覺嗎?清宮老太監說:經常看到榮壽公主獨自在院子里騎馬玩。慈禧看她年輕守寡,著實寂寞可憐,便把她接到宮中。慈禧自己也是年輕守寡,親王的女兒中,若有守寡而無子的,慈禧都叫她們進宮里來,大家熱鬧些。慈禧的身邊,圍繞著一堆寡婦。包括后來的隆裕皇后和瑾妃,光緒皇帝嫌她們丑而無趣,根本不理她們,也跟寡婦沒什么兩樣。在這些寡婦中,榮壽公主是最合格最本分的寡婦。她本來面容老相,孀居后,更不穿任何花哨衣服,不做任何妝飾打扮,“雖二十許人,望之若嫗媼也”。
榮壽公主長得不美。老太監說,從后面看,經常跟光緒帝的隆裕皇后混淆。隆裕皇后面色枯黃,牙齒微齙,瘦高而干枯,因為高得不好意思,經常抱歉地扭歪著身子。榮壽公主大約正面比她好看一點,行坐端正,看上去更具威嚴。
政治生活
其實,榮壽公主不是枯燥無能的人物。她沉靜低調,對慈禧一片忠心。皇宮是她從小生活的最最熟悉的地方。在復雜的后宮中,她眼觀六路,處事公允,喜怒不形于色。除了討厭李蓮英,她跟宮里的任何人都處得很好。她是親王的女兒,慈禧的養女,熟知貴族和皇宮禮儀,王公大臣的夫人拜見慈禧太后,莫不先經過她的安排;就是外國使節的太太進宮,也需要她接待作陪。而且,榮壽公主并不是沒有情趣的人。沒事的時候,她就自學花鳥畫,畫得很像那么回事,跟瑜貴妃的山水畫,并稱“宮闈二妙”。
在后宮,她生活得游刃有余。慈禧萬分信任她,也離不開她。也只有她,敢當面勸告慈禧太后。榮壽公主很少進言,但只要進言,慈禧多半肯聽從。王公大臣知道她的分量,對她都很敬畏。說起來,連慈禧太后也怕大公主三分。慈禧喜歡穿艷麗奢華的衣服,大公主看了就不高興,說話很直率很不中聽:這么靡費做什么?你不過是清朝的老寡婦而已,還有心情打扮得妖妖冶冶的,給人家落話柄……一通嘮叨,慈禧太后怕了她,每次大公主來見,慈禧就挑一件相對樸實的衣服穿,妝也不敢化得太過分,珠寶首飾也不敢多戴。宮人都說大公主簡直像慈禧的媽。
有一次,太后偷偷做了一件極其華麗的袍子,是江南的工匠用織錦精工做成,花費不少銀兩。慈禧太后囑咐左右人說:“這事兒不要讓大公主知道。”誰知大公主還是知道了,見到慈禧就不開心地嘮叨:“我對您老人家不好么?我天天都想著母親喜歡什么,喜歡穿什么,喜歡用什么,喜歡吃什么,然后告訴其他人,讓他們去辦來。母親可倒好,偷偷地做一件衣服來穿,叫別人知道,當我們娘倆是什么人呢?……”說得慈禧太后趕緊轉移話題,跟左右人亂說了一氣。等大公主一走,慈禧就埋怨左右人:“一定是有人去告訴大公主了,不然我怎么會受她一通勸告!都怪你們,多嘴多舌的!”
調和矛盾
有件事,榮壽做得很顧全大局,那就是她與載湉,就是光緒帝,相處得很好。據說,載湉即位后,恭親王一家對他很嫉妒。但榮壽公主卻能顧全大局,與載湉相處得很好。
在慈禧晚年,大公主更是沒少調和慈禧和光緒帝的矛盾。
雖然慈禧立載湉為皇帝,但非常不喜歡他。這個文弱害羞而胸有大志的年輕人支持變法,更令慈禧大怒,幾欲將他置于死地。大公主常常對人說:“皇帝很可憐,五歲入宮,再也見不著親娘,咱們應當輔助他才對。”光緒帝知道榮壽公主是慈禧的心腹,不敢過于接近。但榮壽公主對他的憐憫和私下照顧,他不會感受不到。
光緒帝變法失敗,處境十分危險。據說按慈禧的意思,不如傳旨,在乾清門前宣布祖訓廢掉光緒皇帝亂棒打死,珍妃聽說后因替光緒求情也即將被慈禧賜死。此時,大公主正在去熱河省親的路上,慈禧正好趁大公主不在宮中的時候處置光緒帝。有人探得這個消息,報告了大公主。大公主從來沒有這樣急過,她本是最穩得住的人,此時一聽說,便連夜趕往西苑,跪著請求太后息怒。這樣,光緒帝才得以暫保帝位和性命,在瀛臺被軟禁起來,珍妃也沒有被賜死。事后,慈禧太后覺得大公主來得這樣快,定是有人告密,還追查了一氣。
其實受大公主暗中照顧最多的,是光緒帝寵愛的珍妃。珍妃長得明艷嫵媚,很出眾。因很多的原因,珍妃跟慈禧太后有很深的矛盾。除了光緒帝,沒有人敢對珍妃好。只有大公主暗中關照她。珍妃也經常向大公主哭訴,說萬一有什么大變故,請大公主一定要相救。到了八國聯軍攻入京城時,慈禧攜光緒西逃,臨走時,命太監將珍妃推入故宮的井中。此時,大公主早已出宮避難。慈禧也算趁著大公主不在的時候,將珍妃弄死。大公主后來回宮,得知珍妃已死,非常難過,經常對人說:“我對不起珍兒。”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封號。通常是皇女位號,只有在部分特殊情況下,宗女才能破格晉封為公主。在中國典籍中常將公主簡稱為主。那么中國最后一位公主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公主是恭親王奕欣的女兒,恭親王奕欣是咸豐皇帝的異母弟,辛酉政變后,慈禧慈安垂簾聽政,奕欣成了總攬外朝內廷大權的重臣。其長女生于咸豐四年二月。當時慈禧太后對其恩寵有加,宣其女進宮生活,破格賜稱榮壽固倫公主。
個人簡介
榮壽固倫公主(1854-1924)道光六子恭親王長女。咸豐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年2月28日)巳時,嫡福晉瓜爾佳氏所出,公主1924年去世,終年71歲。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咸豐帝病逝,懿貴妃(慈禧太后)和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當慈禧獨攬政權時,為表達謝意,封奕訢為議政王和軍機大臣等職位,也將他七歲的女兒接進宮中撫養,晉封為固倫榮壽公主,固倫榮壽公主性格沉靜、不茍言笑,即使面對權傾天下的慈禧,也不曾委曲求全的拍馬屁,是慈禧晚年少數敢直接面諫慈禧的人物,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1864年2月9日),兩宮皇太后正式冊封恭親王長女為固倫公主。
同治四年九月(10—11月),固請撤去長女“固倫”名號,兩宮皇太后準奏,改封為榮壽公主。同年九月初六日(10月14日),長女榮壽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于固倫額駙景壽之子志端。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正式下嫁志端,五年后志端死。1881年,皇太后懿旨:封其為固倫公主。1894年正月,皇太后懿旨:賞食固倫公主雙俸(約800兩白銀)。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公主避難雷橋村,后暫住昌平麻峪村,其間常常與農民往來,多有關照。
1924年公主去世,時年71歲,葬安定門外立水橋東雷橋村南側。公主墓地原占地數十畝,南向,建制完整。1937年日據時期公主墳被偽冀東保安隊所盜,1961年地方上修建水庫,公主墳拆毀無存。公主死后葬于雷橋村,1937年被冀東保安隊盜發。1961年,地方上以修水庫為名,將公主墳徹底拆毀。
公主下嫁
到她12歲時,慈禧太后就做主為這個看起來老實巴交的小姑娘選夫婿。據清宮老太監回憶,這一天,榮壽公主打扮起來,穿上格格的鮮艷禮服,像個大人一樣走著不急不緩的宮廷步伐,王妃命妃等貴婦做前引,先去后宮朝見慈禧太后。然后就走進一間昏暗的內屋,放下門上的竹簾,靜靜地等著見她未來的丈夫。依次走進三個少年,并排站好,先向公主請安,然后就屏氣低頭垂手站著。過了一會兒,太監示意三個少年可以退下了,公主已挑選完畢。
應該說,有了這個程序,被選中的男孩子,當然是她相對喜歡的。不過,榮壽公主的婚姻自主權極其有限。反正是個程序,太后準備的候選人,怎么都好。公主不是對少男有很多幻想和喜歡挑揀的人。這個被選中的少年叫富察·志端,樣子溫和斯文很好學,一等蔭生,是滿清王公富察·景壽的兒子,景壽娶的也是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女兒固倫壽恩公主。皇親國戚親上加親,榮壽公主的婚事沒有任何異議和阻礙。
定親之后,就在地安門外的寬街建公主府。在公主府不遠處,駙馬第也同時修建中。公主府在眾人的矚目中逐漸成型,相當氣派。公主出嫁五年左右,額駙志端就因病去世。她17歲時,做了寡婦,沒有生育。按照清朝對公主“管制”,公主的子嗣肯定很少甚至沒有。清制是這樣的:公主出嫁當日,就沒有所謂的花燭之夜。大約行完大禮,就各回各的府邸。以后駙馬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去公主府請安,請安完畢就回自己的府邸——除非公主宣召他,他才可以留宿,之前還有諸多的規矩。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中年婦女。榮壽公主守寡的時候才17歲,還是“少女”,漫長而寂寞的日子,她會像石頭人一樣毫無感覺嗎?清宮老太監說:經常看到榮壽公主獨自在院子里騎馬玩。慈禧看她年輕守寡,著實寂寞可憐,便把她接到宮中。慈禧自己也是年輕守寡,親王的女兒中,若有守寡而無子的,慈禧都叫她們進宮里來,大家熱鬧些。慈禧的身邊,圍繞著一堆寡婦。包括后來的隆裕皇后和瑾妃,光緒皇帝嫌她們丑而無趣,根本不理她們,也跟寡婦沒什么兩樣。在這些寡婦中,榮壽公主是最合格最本分的寡婦。她本來面容老相,孀居后,更不穿任何花哨衣服,不做任何妝飾打扮,“雖二十許人,望之若嫗媼也”。
榮壽公主長得不美。老太監說,從后面看,經常跟光緒帝的隆裕皇后混淆。隆裕皇后面色枯黃,牙齒微齙,瘦高而干枯,因為高得不好意思,經常抱歉地扭歪著身子。榮壽公主大約正面比她好看一點,行坐端正,看上去更具威嚴。
政治生活
其實,榮壽公主不是枯燥無能的人物。她沉靜低調,對慈禧一片忠心。皇宮是她從小生活的最最熟悉的地方。在復雜的后宮中,她眼觀六路,處事公允,喜怒不形于色。除了討厭李蓮英,她跟宮里的任何人都處得很好。她是親王的女兒,慈禧的養女,熟知貴族和皇宮禮儀,王公大臣的夫人拜見慈禧太后,莫不先經過她的安排;就是外國使節的太太進宮,也需要她接待作陪。而且,榮壽公主并不是沒有情趣的人。沒事的時候,她就自學花鳥畫,畫得很像那么回事,跟瑜貴妃的山水畫,并稱“宮闈二妙”。
在后宮,她生活得游刃有余。慈禧萬分信任她,也離不開她。也只有她,敢當面勸告慈禧太后。榮壽公主很少進言,但只要進言,慈禧多半肯聽從。王公大臣知道她的分量,對她都很敬畏。說起來,連慈禧太后也怕大公主三分。慈禧喜歡穿艷麗奢華的衣服,大公主看了就不高興,說話很直率很不中聽:這么靡費做什么?你不過是清朝的老寡婦而已,還有心情打扮得妖妖冶冶的,給人家落話柄……一通嘮叨,慈禧太后怕了她,每次大公主來見,慈禧就挑一件相對樸實的衣服穿,妝也不敢化得太過分,珠寶首飾也不敢多戴。宮人都說大公主簡直像慈禧的媽。
有一次,太后偷偷做了一件極其華麗的袍子,是江南的工匠用織錦精工做成,花費不少銀兩。慈禧太后囑咐左右人說:“這事兒不要讓大公主知道。”誰知大公主還是知道了,見到慈禧就不開心地嘮叨:“我對您老人家不好么?我天天都想著母親喜歡什么,喜歡穿什么,喜歡用什么,喜歡吃什么,然后告訴其他人,讓他們去辦來。母親可倒好,偷偷地做一件衣服來穿,叫別人知道,當我們娘倆是什么人呢?……”說得慈禧太后趕緊轉移話題,跟左右人亂說了一氣。等大公主一走,慈禧就埋怨左右人:“一定是有人去告訴大公主了,不然我怎么會受她一通勸告!都怪你們,多嘴多舌的!”
調和矛盾
有件事,榮壽做得很顧全大局,那就是她與載湉,就是光緒帝,相處得很好。據說,載湉即位后,恭親王一家對他很嫉妒。但榮壽公主卻能顧全大局,與載湉相處得很好。
在慈禧晚年,大公主更是沒少調和慈禧和光緒帝的矛盾。
雖然慈禧立載湉為皇帝,但非常不喜歡他。這個文弱害羞而胸有大志的年輕人支持變法,更令慈禧大怒,幾欲將他置于死地。大公主常常對人說:“皇帝很可憐,五歲入宮,再也見不著親娘,咱們應當輔助他才對。”光緒帝知道榮壽公主是慈禧的心腹,不敢過于接近。但榮壽公主對他的憐憫和私下照顧,他不會感受不到。
光緒帝變法失敗,處境十分危險。據說按慈禧的意思,不如傳旨,在乾清門前宣布祖訓廢掉光緒皇帝亂棒打死,珍妃聽說后因替光緒求情也即將被慈禧賜死。此時,大公主正在去熱河省親的路上,慈禧正好趁大公主不在宮中的時候處置光緒帝。有人探得這個消息,報告了大公主。大公主從來沒有這樣急過,她本是最穩得住的人,此時一聽說,便連夜趕往西苑,跪著請求太后息怒。這樣,光緒帝才得以暫保帝位和性命,在瀛臺被軟禁起來,珍妃也沒有被賜死。事后,慈禧太后覺得大公主來得這樣快,定是有人告密,還追查了一氣。
其實受大公主暗中照顧最多的,是光緒帝寵愛的珍妃。珍妃長得明艷嫵媚,很出眾。因很多的原因,珍妃跟慈禧太后有很深的矛盾。除了光緒帝,沒有人敢對珍妃好。只有大公主暗中關照她。珍妃也經常向大公主哭訴,說萬一有什么大變故,請大公主一定要相救。到了八國聯軍攻入京城時,慈禧攜光緒西逃,臨走時,命太監將珍妃推入故宮的井中。此時,大公主早已出宮避難。慈禧也算趁著大公主不在的時候,將珍妃弄死。大公主后來回宮,得知珍妃已死,非常難過,經常對人說:“我對不起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