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部落是怎么形成的
夏朝(約公元前2146~前1675年),始于大禹,終于桀,共有十七位統治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也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朝代。那么夏朝的部落是怎么形成的?
夏朝的部落是如何形成的?
據史書記載,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落與周圍其他部落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夏部落大約是在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顓頊以后逐漸興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獻均把夏族追溯到顓頊。其中《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稱鯀為顓頊之子,但很多文獻都說鯀是顓頊的玄孫:黃帝次子曰昌意,生顓頊,顓頊之子名鯀,鯀之子曰禹,為夏后啟(即夏啟)父。
這些記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顓頊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黃帝后裔顓頊高陽氏與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個部落,夏部落一開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東遷至晉南、豫西伊洛流域。
關于夏朝是如何形成的?
最早有文獻記載的一位夏氏族成員是鯀。《國語·周語》中說鯀作為夏族首領被封在崇,故稱“崇伯鯀”。
鯀,是禹的父親。
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后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之后禹繼承了鯀,為“崇伯禹”。這表明夏族早期活動于崇山附近 。
當時河水泛濫,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聯盟,鯀被四岳推選領導治水,歷時九年而最終失敗。治水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善于團結族人及其他部落。《尚書·堯典》記載,堯最初認為鯀方命圮族、毀敗善類而反對鯀領導治水 ,說明鯀在領導治水時,有不少部落對他不滿。《尚書·洪范》與《國語·魯語》中又提到“鯀障洪水”,說明鯀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許這亦是鯀治水九年失敗的原因之一。
鯀治水失敗后,被殛死于東方黃海海濱的羽山。禹是鯀的兒子,鯀死后,禹受命,又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
夏朝的建立
禹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禹治水有功,隨后舜又派禹去討伐三苗。禹屢敗三苗,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君權。
之后,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死后,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后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
夏朝的科學
《夏小正》是中國現存最早一部具有豐富物候知識的著作。其經文有463字,按一年12個月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關生產的農耕、蠶桑、養馬以及采集、漁獵等活動。地圖的出現,從夏禹治水的傳說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已經認識了許多高山大河,確定了大地的東西南北,學會了開渠、分洪、修堤,并且掌握了計算、測量和繪制簡單的地圖。傳說大禹通過自己的實踐,收集了九州島島獻來的銅等金屬,鑄了九個大鼎,鼎上分別有各州的山川、草木、禽獸,有人說這可能是導游的「指南圖」,或者說是4000年前的原始地圖。 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重要王朝,依據史書記載,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此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為止在考古學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據(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實存在性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許多中國歷史學家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便是夏朝遺存。對夏王朝記載比較多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據《史記》記載,夏王朝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初到公元前16世紀初,前后大約有500余年,經歷了5個世紀,有17個帝王先后作為統治者。
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擁護,根據“禪讓”制而做了舜的繼承人。他在位時,曾經將當時的中國劃為9個州,這大概就是“九州大地”的來歷。大禹還制定了各種制度,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大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權位。啟在與伯益爭奪權位的斗爭中獲勝,而且殺死了伯益。而伯益本來是大禹按照禪讓制選定的傳位的對象,啟的即位,打破了禪讓制,成了歷史上王位世襲繼承制的開端。也就是“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啟在位期間,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時期。夏朝統治的范圍大約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為中心,北到河北,南到湖北;東到今天的河南、河北、山東的三省交界處,西到山西南部。
可是,啟死后,繼承王位的太康在東夷族的進攻下喪失了權力,經過3代的爭斗,直到少康繼位以后夏朝才得以鞏固穩定。這就是從“太康失國”到“少康中興”的過程。以后的統治者都善于控制東夷,或是同東夷搞好關系。可是到了桀統治的時候,卻一味地討伐邊國,耗費了大量財力。而且,桀是一個昏庸無能、貪圖享受的暴君,殘害百姓,重用奸佞。在夏王朝陷入內外交困時,商湯對它進行了討伐。桀被商湯戰敗,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夏王朝的各種制度和經濟文化上的發展,尤其是在農業生產、鑄銅技術、天文歷法等方面的進步都對后世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