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最有名的名人名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名言吧;老子最有名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死献幼钣忻拿嗣?00句,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子最有名的名人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7、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20、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3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老子名人名言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
4、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5、出處:《道德經(jīng)》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第八章》
8、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9、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它的意思是,能夠勝過他人的人就是有智力的人,能夠克服其私謂勝己,故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自強的人。
10、釋義:不尊重老師,不借鑒得失,自以為聰明,其實卻是已經(jīng)迷失了自己,這就是奧妙要訣啊。
11、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
12、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13、有人曾經(jīng)提問: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知足”有標準嗎?工資收入多少知足、住房面積多大知足、買車價位多高知足、仕途達到什么程度知足、日子過成什么樣知足……這一系列問題確實無法回答,因為每個人的學識、工作、家庭條件和所處的環(huán)境等不同,很難給“知足”定下統(tǒng)一標準。
1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15、釋義:人生在世能夠學問成就,或修道成就,就要有兩種能力:“提得起”是做學問要“為學日益”;“放得下”是修道要“為道日損”,一切放下。但是普通一個人,能夠具備這兩種能力,兩種智慧,兩種勇氣,所謂智勇雙全,就太難了。
16、【翻譯】能了解別人的人只能叫做聰明,能認識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17、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第六十四章》
18、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9、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20、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1、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22、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23、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24、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tài)者,賤莫甚。
25、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2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7、老子,男,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后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28、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2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0、上善若水,大器晚成,奈何以死懼之。出自《老子》。
31、釋義: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
3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33、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34、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35、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36、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37、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38、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39、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4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的名人名言精選
1、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jīng)》
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3、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道德經(jīng)》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0、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1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12、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4、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6、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jīng)》第七十二章
1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道德經(jīng)》
18、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9、“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意即挫掉銳氣,超脫糾紛,含斂光耀,混同塵俗。昏昏噩噩的中國社會把人的生氣、個性、菱角和創(chuàng)造性全要磨滅、消解。
20、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