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
事跡材料是一種把某人的突出事跡,大家在撰寫事跡材料的時候需要注意條理清楚;你知道哪些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5篇,歡迎大家分享。
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篇1】
考上飛行員之后,景海鵬先是在保定的飛行學院學習了三年半,接著,到臨汾的初級航校,又學習了半年。在運城機場的中級航校,學習了一年,學會了飛初教機。在永濟的高級航校,學會了駕駛噴氣式飛機。
在剛開始學飛行時,憑著不服輸的倔勁,景海鵬不僅度過了飛行員人生的第一道難關,還讓他得到了全中隊第一個獎勵。在小時候,景海鵬就一直很內向,根本沒有其他農村孩子的調皮搗蛋勁,不少兒童都會的游泳,旱鴨子景海鵬卻一竅不通。
作為飛行員,如果不學會游泳,下一步的命運肯定是淘汰。景海鵬不甘心自己的飛行員夢早早夭折,就下決心苦練游泳。只是短短的一周時間,景海鵬的游泳就從不會到會,從及格再到優秀。他因此得到全中隊第一個嘉獎。當時,他所在的中隊,是125名飛行學員。
在永濟學完后,景海鵬又來到江蘇,正式成為空軍的一員。他先是在連云港,后來又到無錫,繼續學習更高級的飛機駕駛。也是在無錫,景海鵬遇到了后來成為他愛人的張萍。
張萍的老家在河北省滄州,是縣級市河間的一個普通農家。當時她在無錫一家賓館是管理人員,因為姑父也在無錫機場,經??从H戚的張萍認識了景海鵬。
景海鵬和張萍結婚時,是在運城老家舉行的典禮儀式。一直記著兒子結婚情景的王珍玲說,因為當飛行員有規定,海鵬結婚時,已有29歲,比小他三歲的弟弟海龍都已結婚幾年,并且生了女兒。
海鵬的結婚日子是1993年的農歷九月二十四,這一天,正好是他29歲的農歷生日。而算公歷,又是張萍的生日。小夫妻的農歷、公歷生日正好與結婚的日子重合,日子雖然清貧,他們卻開始了浪漫的幸福人生路。
1997年,景海鵬結婚后的第四年,張萍在無錫生下了一個男孩。而就在此一年前,國家開始在飛行員中選拔宇航員。已不甘心只是一名飛行員的景海鵬也報名參加了選拔。
飛行員選拔條件本來就很嚴,選航天員更是嚴上加嚴。要求身體素質特別好不說,還不能有病史。景海鵬從小身體就非常健康,也沒有過住院史。航天員選拔時,他自然成了幸運兒。
兒子生下來后,因為心里一直牽掛著航天員選拔,景海鵬一直不給兒子起名。到孩子4個月的時候,他終于接到航天員錄取通知。于是,他的兒子,就有了一個承載景海鵬飛天夢的名字——景宇飛。
接下來,景海鵬就從無錫來到北京航天城,成為航天員大隊的一名學員,直到最后,他成為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
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篇2】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糧食于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著樸素。話并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個農民”。
不同于別的院士坐在室內、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在田里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著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后,產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農民大力稱贊。之后,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養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說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于“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里?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的。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里去了?!笔沁@般的樸質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的鉆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愿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說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著世界,關注著農業,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美德——孜孜以求,鉆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樂業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著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篇3】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入黨就作了宣誓,愛黨愛人民,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張富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部隊,他不顧生死選擇沖鋒在前,立下赫赫戰功。轉業后,他選擇服從大局,投身偏遠異鄉建設中去,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他身上體現了對黨忠誠、為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堅守初心的高貴品質,不愧為“時代楷?!睒s譽稱號。
應該說,我們有許多的黨員,能夠牢記入黨誓言,視諾言為生命,勇于擔當,像張富清那樣,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堅信馬列主義,聽黨話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推動了黨的各項事業向前發展。但是也有少數黨員同志淡忘了人黨誓言,言語隨便無原則,行動自由無黨性,視承諾為“兒戲”。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在群眾面前表態、承諾可“直入云霄”,可是事后辦理的底氣能“低到塵?!?在涉及群眾一些切身利益問題上,搞暗箱操作,甚至貪污腐化。細想想,這些年來,為什么有的領導講話群眾當“耳旁風?為什么有些人不信馬列信神佛?為什么有些人辦事要花錢找關系?原因雖多,但也值得我們從黨員干部“言行不類”的角度反思和改進。
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人民群眾之所以能義無反顧跟著黨走,就是因為信任黨。越是直面社會轉型期的挑戰,越是面臨利益多元改革的考驗,黨與群眾之間的信任就越彌足珍貴。而正是基于這樣的信任,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難的疙瘩也能解開,再寬的鴻溝都能跨越。革命先輩留下的精神財富,我們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倍加珍惜,繼承發揚。
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生動感人,各級黨組織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如椽巨筆公眾號整理,應通過重溫入黨誓詞、上黨課、坐談交流等形式大力宣揚,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對標先進查找差距,找回剛入黨時那種場面、那股子精氣神,提醒黨員干部不要忘記自己黨員的身份,更不要忘記黨的理想和奮斗目標。
一朝宣誓,一生踐行。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張富清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造福。張富清知道自己是宣了誓的,所以他六十多年深藏功名,從不顯擺,默默無聞為黨工作,以實際行動兌現著入黨誓言。
我們每一名黨員,都曾經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地宣誓,這是何等的自豪和光榮。既然宣了誓,就要信守諾言,堅守初心,忠實履行好黨員權利和義務,立足本職崗位,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以扎實的工作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實際成效,回應張富清老英雄的期待,告慰革命先烈,向黨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篇4】
如今的東楊家卓村,早已是運城民航機場所在的空港開發區的一部分。因為離機場不遠,海鵬從小就有當飛行員的夢想。
海鵬的父母都還記得,在海鵬的小時候,不遠的鄰村有一個青年人被驗收通過當上了飛行員。在大家都議論此事時,海鵬就非常羨慕。平時一有空,他就想法打聽,想知道一些有關這個鄰村青年的成長故事。
海鵬是在解州中學上的高中。當時的解州中學,不僅是運城地區的重點中學,還是山西省中學里最有名的飛行員培養基地。在高二的時候,海鵬就摸上了招飛行員的程序道道,曾告家里人他想要報考飛行員。到海鵬上高三的時候,保定的十二航校來運城招飛行員。景海鵬就找班主任,要求請假參加第二天的體檢。
在班主任的眼里,景海鵬的學習成績很好,完全能夠考上統招的普通高校。一聽景海鵬要請假體檢,根本就不同意;“說啥都行,驗飛行員體檢就是不準假!”
一直做著上天夢的景海鵬這次沒有聽老師的話。他后來偷偷溜出校門,和學校的其他同學一起相跟著來到運城,參加了體檢。最終,他是3名合格的人員之一。
體檢完之后,知道自己完全合格的景海鵬非常高興,不顧自己剛做完散瞳檢查一時還難以恢復,戴著為保護視力而發的墨鏡,一路步行10多工里,從運城回到東楊家卓的家中。
景靠喜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形:“海鵬回到家時,我們還在地里干農活,家門被大鎖鎖著。他就戴著墨鏡跑到地里,告我說他的飛行員體檢過了。我和他媽一時沒有準備,聽了兒子的話還有點發愣。后來明白過來,我和他媽再也無心干活,當下就和扛著鋤頭和兒子回了家。心里真是高興啊?!?/p>
體檢通過后,接下來是政審。景海鵬一路綠燈,成為保定的十二航校1986年在運城所招的飛行員之一。
當代中國功勛人物事跡【篇5】
郝建秀,女,漢族,1935年11月出生于山東青島嶗山大翁村,全國紡織工業全國勞動模范,團中央委員,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委員。歷任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山東省總工會副主任,省婦聯主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婦聯副主席,國家計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全國____九屆常務委員。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于青島的一個貧苦家庭??谷諔馉巹倮螅瑖顸h接管青島,郝建秀想到紡織廠當工人,可到工廠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門外。1949年6月青島解放后,為了盡快恢復生產,各紡織廠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僅13歲的郝建秀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報了名,當時就被錄用。同年9月,郝建秀來到青島國棉六廠細紗車間上班,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中的一員。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細紗操作規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節儉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細紗工作法,創造了七個月細紗皮輥花率平均僅0。25%的新記錄。這個記錄為當時全國棉紡織工業平均皮輥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線好、浪費少、清潔棒的好技術最終引起原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領導人的重視。1951年,中國紡織工業部和全國紡織工會總結了她的操作方法,并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運用科學原理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典范。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強勞動緊張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國紡織廠推廣,對全國紡織工業增加生產、節儉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創造了很多財富,并且促進了紡織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951年郝建秀當上了全國勞動模范。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應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并登上國慶觀禮臺,真是興奮極了。郝建秀激動地對記者說:“像我這樣一個趕大車人的女兒,能夠有今日,并且能夠站在觀禮臺上,感到無比幸福。我從內心里感激黨對我的教育培養。”1951年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囑托中央辦公廳復信表揚了郝建秀:“由于積極工作和學習,創造了新的工作方法,這個成績是值得表揚的?!?0月5日,青島團市委發出通報,號召“全市青年團員向郝建秀同志學習、看齊”。10月13日,團中央授予郝建秀“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隨后,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切地接見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節,郝建秀又以新中國的工人階級優秀代表的身份出此刻莫斯科紅場觀禮臺上。國際友人稱她為“新中國的花朵”,并在她的胸前掛上了光榮花。
1952年,根據形勢的需要,中央決定在全國重點大學成立工農速成中學(以后改為工農預科),讓一些工廠企業中的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和優秀的工農干部,經過這個階段的學習完成高中學業,然后再進入大學深造。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郝建秀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勞模和先進人物,于1952年9月進入山大工農速成中學學習。
郝建秀等這批學員進入山大工農速中學以后,學校給予多方面的關心與照顧,但在學習期間郝建秀始終把自我當成一名普通的學員,嚴格要求自我,同時,還拒絕了學校領導安排的單身宿舍,堅持自我吃、住、學都和同學們在一齊,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華崗校長親自主持校務委員會,研究決定速中的辦學問題,并配備較強的速中領導班子,同時抽調部分優秀教師任教。羅竹風、張惠等軍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學員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生活安排,并經常深入班級找學員談話,幫忙解決問題。為搞好這批特殊學員的學習,學校特地從文學院、理工學院選拔一些優秀學生來速中擔任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在幫忙速中學員的思想文化提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頑強的學習毅力。每一天下班后不管多么勞累,也必須要學習政治與文化。根據陳少敏大姐的提議,全總和團中央特地派來教員幫忙郝建秀學習,廠里也派優秀技術人員,幫忙她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術。所以郝建秀提高很快,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課程。在進入山大速中后已是完全脫產學習,她就把全部時間用在自我的學業上。在這期間,臺旭多次在學校內采訪她,并向全國報道她和其他優秀學員如何克服困難,取得優異成績的事跡。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來自陜西的全國勞模張秀英,她們兩個結成對子,相互幫忙,共同提高,并且一齊取得突出的學習成績。為此,臺旭還寫了一篇她們共同學習成長的長篇通訊向全國介紹。
郝建秀成名后,往往要參加全國的一些活動。為了方便起見,經陳大姐提議,1953年底郝建秀轉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工農速中學習。在人大修業期滿后,組織上即保送郝建秀進入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這名新中國自我培養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學生在華東紡院畢業,進入中央國家機關工作,開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幾十年已過去已進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國家計委副主任,仍不懈地為國家的改革開放、繁榮富強而努力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