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經典故事12篇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古代名人經典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1
陳__,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
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2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3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4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锖庑r候勤奮好學,但由于家中沒有蠟燭照明,而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于是匡衡就在墻上打洞鑿穿墻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
同鄉有個大戶叫文不識,家中有很多書。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傭人卻不求得到報酬。文不識對匡衡的舉動感到奇怪,問他,他說:“我希望能夠讀遍主人家的書。”文不識感到驚嘆,就把書借給他。最終匡衡成為了大學問家。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5
這個故事說的是王羲之小時候,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
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忍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6
范仲淹年幼時家境貧寒,無法上學,但他讀書心切,只好到寺院的一間僧房中去讀書。
在寺廟讀書期間,他將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常常通宵達旦。由于家貧,他的生活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后,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兩塊,晚上再吃兩塊,這就是“劃粥”。沒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飯,這就是“斷齏”。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堅持專心于讀書學習?!皵帻W劃粥”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7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
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朔蓑湴磷詽M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8
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于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
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柜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于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學家。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9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無錢買紙買筆。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10
項羽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項羽,身歷七十余戰,攻無不克;起兵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項羽這個人物的致命弱點是什么?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準備________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劉邦對項羽的評價:“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高中第二冊學習了課文《鴻門宴》,讓我們對項羽這個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文再現】
——《鴻門宴》
素材評析
從上段節選中可見沛公能親自的忍辱屈從,這正是大丈夫的襟懷,也是他后來能成就帝業的性格因素。然而,一生總是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項羽,對沛公來赴鴻門宴賠罪,不但心里毫無疑惑戒備,反而出賣了為他通情報的曹無傷。不但如此,自己還坐在宴席上的尊位,一副天下非他莫屬的傲氣,而對范增決意要殺劉邦的示意示而不見,以為劉邦早晚得臣服于他。
適用話題
項羽性格上的某些閃光點,如不畏________、不耍陰謀詭計、光明磊落應當給以肯定,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心靈的選擇”、“誠信”、“張揚個性”、“傾聽”、“快樂幸福與思維方式”等;而性格上的缺點如剛愎自用、缺乏遠見、軟弱、優柔寡斷等則應該揚棄,此性格特點適合話題“包容”、“人與路”、“談意氣”等。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11
在古代西方人還不知道石油是什么東西時,__老百姓已經用這種黑色液體燒飯點燈了。這要歸功于我國古代的一位讀書人,是他經過反復研究,弄清了這種東西的性質和用途,動員老百姓推廣使用。這位讀書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名字:“石油”,這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這位讀書人就是北宋時期的沈括(1031—1095)。
沈括是北宋年間錢塘(今杭州市)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學家,在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地質、氣象、生物、醫學等學科中都有重大成就。西方人稱他為“__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33歲到京城開封研究天文歷法。王安石變法期間,被任命為負責觀測天象、制訂歷法的司天監長官。他用自己制定的《奉元歷》代替舊歷,提出《十二氣歷》代替農歷,《十二氣歷》比現在__用的公歷──格里高利歷還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納。
沈括在物理學方面建樹很多。他通過實驗找到了使用指南針的辦法,使針總是精確的指向南方。這是世界上關于如何使用指南針的最早記錄。此后,他在用指南針定向時,發現磁針常向東偏,不指正南,在歷史上第一個指出了地磁場存在磁偏角,這比歐洲人要早400年。他對凹面鏡成像和小孔成像的說明,對聲音振動的實驗,都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沈括在地學方面也有不少貢獻。他到浙江東部地區考察,提出雁蕩山群峰是經過千萬年流水的沖刷而成。他經過太行山麓,見山壁中間有一條由卵石螺殼組成的堆積層時,斷定這里是古時的海邊,并推論出“大陸都是混濁泥沙沖積形成”的。這些獨到的見解,與現代科學結論有許多相通之處。
沈括晚年居住在潤州(今鎮江)的夢溪園,專門從事著述,為后人留下了一部26卷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庫。像活字印刷、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練鋼等重要成果,就是由這本__錄留傳下來的。這部書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意義。
古代名人經典故事篇12
東床快婿,指為人豁達,才能出眾的女婿。其實不用小編多作解釋,大家應該也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但是這個詞語,與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有關,因他而生想來大家就不知道了。
王羲之出身魏晉名門世家瑯琊王氏,在朝廷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之職。
但他的成就不在政治上,而在藝術上。王羲之書法出眾,有“書圣之稱”,其所寫《蘭亭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
據傳當初晉帝到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將祝詞寫在木板上,再拿去讓工人雕刻。工人將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書法墨跡一直浸到木板里面去了。一直削了有三分的深度,才算見了底。王羲之筆力雄勁,以致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東床快婿中的“婿”,那么“東床”和“快”又指什么呢?這還要從一個小故事說起。
東晉重臣郗鑒有個女兒,名叫郗璇,年方二八已是到了婚嫁的年齡。郗鑒自然要考慮給自己的女兒,擇一位上好佳婿。
郗鑒與王導同朝為官,感情不錯,又聽人說瑯琊王氏的子弟,個個生得豐神俊郎,才華橫溢。與其找些不知根底的人家,不如與王導結親。
郗鑒將自己的想法給王導說了,王導聽了也十分干脆。他直接對郗鑒說:“那好啊,我家子弟甚多,您抽空到家里來看看。若是您相中了哪個,不管是誰,我都是同意的?!?/p>
別看王導說的好像不把自己子弟當回事兒,但正是這種隨便人選的態度,可見其子弟都是出眾之輩,不丟人。
郗鑒聽了王導的話,沒多久就讓管家帶上禮物上門,先來打聽打聽消息。
而這邊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覓婿,個個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管家看來看去,覺得王府的確子弟出眾,個個都是青年才俊。但要說一眼驚艷,當即想讓人定下來的那也沒有。于是管家就說,沒有別的人了嗎?
王府管家一看,人數還真少了一人,便是王羲之。王府管家帶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里,就看見靠東墻的床上躺著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
原來王羲之回府半路上賞玩了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早忘了還有相親這么回事兒了。回府之后,又因為天氣太熱,就隨手脫掉外衣,袒胸露腹的喝茶。
管家見王羲之安然自若的躺在床上,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于衷,心中十分驚訝,暗自留了心。
等回到太尉府之后,郗鑒詢問結果。管家說:“王家年輕公子二十多人,聽說您覓婿后,都爭相恐后。但唯有東床上有一位公子,對此事無動于衷,袒腹躺著若無其事。”
郗鑒聽了后笑道:“我要找的女婿正該是這樣的人,走,快帶我去看看。”
郗鑒來到王府,見王羲之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他十分滿意,當場就下了聘禮,擇王羲之為婿。
這“東床”指的是王羲之躺的床,而“快”則說郗鑒定下王羲之的速度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