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高考名人故事素材
王亞平,英雄航天員、中國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現(xiàn)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你是否在尋找“王亞平高考名人故事素材”?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亞平高考名人故事素材參考,歡迎大家分享。
王亞平高考名人故事素材
王亞平,1980年出生在山東煙臺,她從酷愛運動,尤其是長跑項目,每次都能名列前茅,而且一直是學校的校隊。
每次長跑就算再苦再練她都會堅持跑完,她的體育老師說:“王亞平體力耐力非常好,能爭第一的,絕不要第二。”
在她17歲的那年,王亞平憑借著過硬的身體素質(zhì)和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成功考入長春飛行學院,在那一年,她勤學苦練,掌握了四種機型的駕駛能力,老師們對她的評價都是成績十分優(yōu)異。
在20__年,她成為了武漢空軍運輸航空兵部隊的一名飛行員。
并在后來的幾年遇到了趙鵬,陽剛帥氣,做事認真的趙鵬就此出現(xiàn)在王亞平的世界,趙鵬也看中這位刻苦勤奮、意志堅定的女生。20__年兩人正式走上婚姻的殿堂。
一位向往太空的追夢人
20__年5月,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選拔啟動,航天員隊伍首次為女性開放。
王亞平踴躍爭先,參加了選拔,趙鵬和王亞平的家人一開始是持反對態(tài)度,但是王亞平是那種一旦認定目標就堅持到底的人,所以趙鵬在后來也全力支持王亞平的航天夢想。
但是航天員的選拔標準是十分苛刻,需要承受各種壓力,在地面上也要經(jīng)過很多次考驗和層層篩選。
受試者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zhuǎn),測試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
在低壓試驗艙經(jīng)受5000米、1萬米高空環(huán)境的考驗,測試耐低氧能力;
在旋轉(zhuǎn)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前庭功能 ;
進行下體負壓和頭倒位等各種耐力測試以及超常規(guī)的心理檢查;
在經(jīng)過了一系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身體測試后,王亞平成功通過審核,成為了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王亞平在接受采訪時說:
飛天之路從不偏愛女性,女航天員的付出往往最多。因為太空是失重環(huán)境,宇航員進入太空后,感覺功能與運動功能都會減弱,甚至會出現(xiàn)肌肉萎縮、骨骼退化的現(xiàn)象。
而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對太空環(huán)境會更加敏感,要克服弱勢,就要加倍努力和做更多的準備。
一位摘星星的媽媽
在神舟十三航天任務的出征時,王亞平已經(jīng)有了一位5歲的女兒,在神舟十三發(fā)射前現(xiàn)場,女兒眼眶濕潤對著媽媽說:
“媽媽,我想要你回來時幫我摘星星”
王亞平回答道:“那你要媽媽幫你摘幾顆星星呀”
女兒說:“一顆就好?!?/p>
“為什么只要一顆星星呢?”王亞平問。
“如果都摘了那天上就不亮了”女兒說。
說完,兩人揮手道別,王亞平奔向太空...
返航出艙后王亞平說的第一句話便是:“這一百八十多天的太空之旅很不容易,我想跟我的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p>
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我相信王亞平的女兒此刻也是熱淚盈眶,激動萬分。
王亞平,在我心目中她是意志堅定,刻苦勤奮的追夢人、是敢于遨游太空為女兒“摘下星星”的母親,是報效祖國,敢為人先的時代楷模,更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堅定搏擊者!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干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航天人物作文素材
1. “衛(wèi)星之父”孫家棟:93歲的他見證了中國航天史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wèi)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边@是“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的頒獎詞,雖然寥寥數(shù)語,卻道出了孫家棟傳奇的航天人生。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從導彈到衛(wèi)星,從“北斗”到“嫦娥”,孫家棟院士用一生踐行著這一誓言,他見證了中國航天發(fā)展史。 孫家棟的一生與中國航天多個第一密切相連:他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第一顆返回式衛(wèi)星的總體設計,承擔了包括東方紅三號通信廣播衛(wèi)星、風云二號氣象衛(wèi)星和中巴資源衛(wèi)星等第二代應用衛(wèi)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擔任我國北斗導航工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善于抓住最主要的問題,并且敢于決斷,是他書寫航天傳奇的密碼。比如說‘嫦娥’什么情況下發(fā)射。孫先生認為,安全就發(fā),不安全就不能發(fā),其他因素都不必考慮。因為不安全,什么目標都達不到。
2.任新民:我這一生只干了航天這一件事
翻開中國航天史,其實每一座里程碑的背后都有任新民傾注的心血。
在新中國一窮二白時,他毅然放棄美國優(yōu)越的生活,回國開啟兩彈一星的征程。1960年,蘇聯(lián)專家撤走了,西方國家放言:“中國導彈夭折了”。他帶著火箭的發(fā)動機研制組,來到了北京的南苑——一個很破爛的修理廠,而且漏風漏雨。但他和小組成員,就是在最簡陋的工棚下,硬是讓我國仿制的第一枚液體近程導彈發(fā)射成功。
1982年,中國航天人正面臨著航天事業(yè)何去何從的問題。時任航天工業(yè)部科技委主任的任新民提出:要發(fā)展載人航天。1992年,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式批準立項,在全國悄無聲息地全面開展起來。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30周年。從東風導彈到神州飛船,任新民就像火箭發(fā)動機一樣不停運轉(zhuǎn)著,正如他所說:“我這一生只干了航天這一件事。”
3.“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用知識點亮璀璨星空
提到王亞平,相信不少人的記憶還停留在4 月 16 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平安回家,“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和女兒的暖心互動讓大家集體破防。“中國第一位進入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中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這是她身上的頭銜。有人說,她是美貌與實力并存的“天選之女”。殊不知,出身平凡的她一直在用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唯有知識,才能點亮璀璨星空。 想必這也是她在“太空”傳道受業(yè)的其中一個動因。
今年讀書節(jié)前夕,王亞平在“人民日報”刊文談讀書——“我由衷希望通過意義非凡的太空課堂,激發(fā)青少年崇尚科學、求知閱讀的興趣?!?/p>
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王亞平和翟志剛、葉光富完成了兩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微重力環(huán)境下細胞學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這一切都讓孩子們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平時課堂上接觸不到的知識。“只要敢于追夢、勇于追夢,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fā)射時刻?!边@是王亞平給某位聽課小朋友回信里寫的話。這種互動,折射出航天事業(yè)對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的召喚和激勵。正如科幻作家劉慈欣所說,“太空課堂”最棒的地方,是像一支畫筆一樣,為孩子描繪了一個與地球重力世界不同的太空世界。
王亞平作文素材
在最新的一次航空旅途中,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宇航員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線中,王亞平作為國內(nèi)第一位走向宇宙的女宇航員,值得被載入史冊。
為了入選宇航員,王亞平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專業(yè)的訓練,面對繁重的文化課和專業(yè)訓練,王亞平全都咬牙堅持下來,真正向?qū)W生們展現(xiàn)了堅持夢想的力量和追求理想的勇氣。
夢想的實現(xiàn)是因為堅持,學生要學習她們身上堅韌的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筆者看來,想要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無論做什么都要有堅持下去的恒心與韌勁,就像這四位勵志女性一樣,保持自律的腳步,在成功的道路上穩(wěn)步前進。
對于學生們來說成功的關鍵就是堅持學習,雖然說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學習,確實有些枯燥,但是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何況只是簡單的枯燥,只有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才能保持學習的動力。
學生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學習對于自己發(fā)展的意義,只有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而學生面對困難也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將挫折變?yōu)樽约旱膭恿?,遇到不會的問題要沉下心來鉆研,通過自己的思考,突破每一次困難,只有在困難中不斷地進步,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學生要保持學習的動力,不斷突破自己,追求更加優(yōu)秀的自己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為自己制定合理的學習規(guī)劃,只有按照計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督促著自己不斷前行,追求下一個優(yōu)秀的自己。
同時學生要貫徹“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牡览?,多學習身邊人的優(yōu)點,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所以學生要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歸納總結(jié)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學以致用,不斷充實自己。
只要學生堅持自己的目標,保持學習的動力,就猶如行舟在燈塔的指引下前進,只要不斷突破自己,就一定會乘風破浪,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