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
名人的成功故事可以很好的激勵現在的年輕人奮發努力,去追求人生的高度。從長遠來看人才的崛起有利于推動歷史的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仇敵的勸告使投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告使投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擺蕩,反倒刀切斧砍地說:“惟有以死為國效力,我毫無所求。”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2】
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
蕭邦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已很出名氣了。厥后他出國深造。在送別晚會上,朋友們贈予給他一只裝滿故國土壤的銀瓶。這只銀瓶一直陪同著他19年。1849年秋日,蕭邦病重告急。他囑咐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當局不會容許將我的遺體運回華沙,就把我的心臟帶回故國去。”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3】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4】
吳玉章維護國度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期中國貧窮衰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吊掛的萬國旗中,存心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度尊嚴,吳玉章自告鼓起勇氣,代表留日學生向當局嚴明提出:必需當即向中國粹生道歉并改正紕繆,不然,就要進行拒絕上課以及斷絕飲食以示抗議。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5】
安徒生跟老友決絕
丹麥聞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本來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魯士進進入國境內丹麥的國境,這類侵略行為導致安徒生的潑天憤慨。四年后,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涌到車站去迎迓他。一名朋友說:“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里等您,但愿您去以及她們會見。”“我不肯去見她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役,我怎么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慨地說著。從此,兩位老朋友決絕了。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6】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游,考察歷史古跡,搜集到了許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后代的人們。之后他父親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著想,說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理解腐刑。司馬遷家里沒錢。他萬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么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愿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里中斷,英雄的事跡在我心中埋沒。此刻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司馬遷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么深厚啊!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7】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先生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地人們的尊重。
有一天,鎮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先生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位老農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生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寫完,這才連夜往鎮上趕。
再說鎮上那家,因為家產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先生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區小事,拿什么架子。”他吩咐仆人筆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先生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子女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地好事的就慫恿湯顯祖先生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先生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先生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狂生起先以為湯顯祖先生是補充去世人心態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8】
為了拯救祖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志士們開始了-清朝的革命。這些志士中,有個叫陳天華的,是位杰出的革命宣傳家。陳天華是個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俄國企圖侵占我國東北,就咬破手指,寫了幾十幅血書寄回國內,號召開展反侵略斗爭。他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踐踏,禮貌古國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國人喪失了信心,就奮筆寫了《警世鐘》、《猛回頭》兩本小冊子,用長長的詩句,歌頌我們的山河、人民和歷史。他寫著:“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不比那,彈丸地,僻處偏方。論方里,四千萬,五洲無比;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論物產,真是個,取之不盡;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
他又十分憤恨地寫了外國侵略者占我國土殺我人民的罪行。最后他呼喚人們趕快覺醒:“睡猛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陳天華寫的小冊于,對宣傳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許多人就是讀了他的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之后為了喚醒民眾,不惜投海自盡,用生命報效祖國。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9】
少年王尚茂全家在泰國曼谷,爸爸是醫生,媽媽是教師,爺爺開了一個花生油廠。他是個獨生子,家里人都很喜愛他,每天上學、放學,都用小汽車送接。
雖然王尚茂的物質生活很優越,但他的心里,卻深深感受到“海外孤兒” 的屈辱和痛苦。新中國誕生了,他決定回到祖國。那時帝國主義對我國封鎖禁運,回國是很不容易的。
1952年7月23日清晨,他瞞著爸爸、媽媽,說是到海濱去旅行,卻悄悄鉆進一艘開往香港的輪船。一上船,他就藏在船艙底下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他在那里整整呆了七天七夜,幾次昏了過去。到了香港,他又藏進另一艘輪船大鍋爐的隔壁,忍受著攝氏六十度高溫的熬煎。接著,他又藏進堆滿幾千包大米的貨艙縫隙里。經過種種艱難困苦,他終于回到了祖國。那時,他才14歲。
名人愛國故事四年級篇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出席招待會的中外記者濟濟一堂。下面請諸位記者提問題!周恩來的話音剛落,一位西方記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地用中文說:請問總理閣下,中國有沒有妓女?對于這一不懷好意的問話,周恩來泰然自若,雙眼盯住這位記者,思索了一下,鄭重地回答:有!這一問一答,引起了全場的騷動。記者們轟動起來了。周恩來接著說:中國的妓女,在中國的臺灣省!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一陣掌聲。大家清楚,如果硬說中國有妓女,那就得承認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如果不承認臺灣歸屬中國,那中國自然就不存在妓女問題了。
那位記者當然不服氣,接著問道: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在建國的初期,這句話當然是在譏笑中國的貧窮。周恩來幽默地回答:中國人民銀行的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這一回答,使全場記者為之愕然,場內鴉雀無聲,都在靜聽著周恩來的解釋。周總理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面值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種,加起來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到:中國人民銀行是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金融機構,有中國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越,幣值穩定,實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總理的話再次激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這位西方記者啞口無言,只得面紅耳赤地坐了下去。
總理正是用他敏銳機智的頭腦來捍衛祖國的尊嚴,這種民族的骨氣,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0】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后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于實現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1】
“振興中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它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最早提出來的。在孫中山之前,也有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像林則徐、魏源、嚴復、李善蘭、徐壽等思想家、科學家,還有一些清朝的官員,都在想辦法使中國強盛起來,但是他們大都是在清朝的“軀體”上進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敗和反動,認為只有推翻這個絆腳石,實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894年,孫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現屬美國)創建了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顧名思義,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指出,成立本會的目的,“專為振興中華”。后來,他又經常不斷地宣傳振興中華的思想。有一次,他說:“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到了現在怎么樣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我們中國人要趕快想想法子怎么樣來挽救……不然中國就會成為一個亡國亡種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還要說過:“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么中國前途的運命,還是很大的希望。……我們就是要從革命這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救中國。”
孫中山和他的戰友們前仆后繼,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武裝起義,很多人流血犧牲,終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雖然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可這為祖國的富強創造了條件。“振興中華”從此成為更多的中國人奮斗的目標。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2】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鉆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后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3】
居住在國外的華僑和外籍華人,除極個別的民族敗類以外,都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們在所在國努力工作,受到各國人民的稱贊;同時也不忘有機會為祖國服務,擴大中國的影響。
比如在美國,華人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美國的發展中特別是西部的開發中,華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美國的著名大學里,有約1/3的系主任是華人;美國登月工程的科技人員,華人也占了不少。還有不少華人參加了航天飛機的設計和制造。所以美國流傳著一句話:“美國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里,智慧在華人的腦袋里。”海外華人為中國爭得了榮譽。
清朝末年,有個愛國華僑叫張振勛。他有一次聽法國人說,要在瓜分中國之后,到山東煙臺建葡萄酒廠,因為那里生產的葡萄質量特別好。他就想:中國的土地和物產,為什么中國人不能利用呢?后來,他就到煙臺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生產出紅、白葡萄酒20多種,味道十分醇美,不但風行全國,而且暢銷海外。在1915年萬國博覽會上,張裕公司制作的金獎白蘭地、雷司令等名酒獲得了金質獎章。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4】
刺繡,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手工藝術。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出現了一位刺繡能手,原名沈雪芝,后改名沈壽。沈壽從小熱愛刺繡藝術,十幾歲就繡出了上等佳品。她不滿足模仿前人的技法,而是努力創造了仿真新針法,繡出的花卉、人物,明暗對比,有立體感,極大地提高了刺繡的工藝水平。
后來,沈壽在清朝農工商部的女子繡工科擔任總教習,還到日本進行考察,決心為中國刺繡在世界上爭得地位。她一方面教授學生,一方面進行創作。她繡制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得了世界萬國博覽會的最優等獎;繡制的意大利皇帝皇后像在意大利引起轟動,意大利皇帝親筆致信中國政府和沈壽本人表示謝意。這幅作品也獲得了萬國博覽會金質大獎。從此,中國的刺繡藝術,名揚海外,為各國推崇。沈壽用辛勤的勞動為祖國增添了光彩。
愛國名人的簡短故事【篇15】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京劇演員。京劇又是我國戲曲藝術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種。梅蘭芳從小學戲,靠勤學苦練和勇于實踐,很早就成了名,被評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他不但藝術精湛,而且有愛國思想,立志要把京劇介紹給外國,在世界上宣傳中國傳統藝術。
1919年以后,梅蘭芳先后到日本、美國、蘇聯等國家訪問并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東方人的氣質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受到熱烈歡迎。許多外國人第一次見到中國戲曲的表演,非常新奇。著名電影大師卓別林,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蘭芳會面,結成好友,對中國戲曲給予很高評價。國外有些人還把中國戲曲藝術和歐洲戲劇兩個流派稱為世界戲劇三大體系。梅蘭芳為中國戲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貢獻。
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梅蘭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監視。日本人要求這位世界馳名的中國演員出來演出,好美化他們的侵略行為。梅蘭芳拒絕了。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留起了胡須。因為他是旦角演員,留胡子意味著將不再登臺表演。為了祖國的榮譽,他寧愿割舍了藝術生命。這一愛國行為,受到了普遍贊揚,為中國人爭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