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軼事
軼事,也寫作“逸事”,指人們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歷史書上沒有記載過,是零零星星沒有經過匯集的事跡。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今中外名人軼事【5篇】,歡迎大家分享。
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篇1)
屈原在山洞里讀書
在長江三峽的巫峽和西陵峽之間,有一座名叫秭歸的縣城。這里就是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故鄉。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在學堂里深得老師的賞識。可有一段時間,他放學后經常遲遲不回家。家里人問他緣故,他總是神秘地笑笑說:“我現在誰也不告訴。你們放心吧,反正我不會去干壞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媭心里仍不踏實。這天,她在放學前先趕到學校,當屈原背完晚書走出校門時,便悄悄地跟在了后面,一直跟到了后山坡的一個山洞里。
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筍和石鐘乳,在虛無縹緲的霧氣中亭亭玉立。晶瑩閃亮的水滴順著石鐘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墜落,叮咚之聲,猶如珠落銀盤。
屈原在泉邊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隨手掏出一卷竹簡,低聲吟詠起來。
女媭站在洞口默默地傾聽著。她仿佛跟著弟弟一起,一會兒來到了洞庭湖畔的漁翁、蠶女中間,一會兒又來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獵人中間……直到夜幕降臨,洞內一片朦朧時,她才輕輕地喊了一聲:“弟弟”。
“誰?”屈原猛一怔。當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親愛的姐姐站在洞口時,連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讀的都是咱們楚國的民歌,美極啦!
可是,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里讀它,沒辦法,我就……”
“那也得對家里說一聲啊。”女媭只責備了一句,便拉著弟弟的手一塊兒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里讀書的事很快就傳開了。他死后,故鄉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把后山的這座山洞取名為“讀書洞”。
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篇2)
放下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是個大胡子,濃密的胡須鋪垂近腹。
據說有一人見此,頓生好奇,問:“張先生,睡覺時,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還是擱在里頭的?”
大千先生一愣:“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沒在意這個呢?這樣吧,明天再告訴你。”
晚上就寢,大千先生將胡子撂在被子外頭,好像不太對頭;收進被子里面,又覺不自然。折騰了半宿,都不妥當。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這可不是什么問題呀,現在怎么成了件頭痛的事呢?
第二天,大千先生對那人說:“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時是擱哪的。”那人見大千先生兩眼布滿血絲,似有所悟,愧疚道:“對不起,張先生,讓您受累了。”
大千先生的煩惱源于平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引起了他的關注。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為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壓造成的。我們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鄰里無意的評足,太在意同事間的小摩擦,太在意上司偶爾的責罵,太在意愛人一時的賭氣。誰那么幸運,一生中從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考試失敗,深造喪失,愛情平淡,家庭不幸,工作挫折,評優無緣,晉升無望,下崗威脅,老來落寞。人生總會有煩心事,睜開雙眼歷歷在目,閉上雙眸空無一物,倘若凡事都記取,怎能不讓人負重前行!
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篇3)
這個故事出自《呂氏春秋·去私》。晉平公作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當這個縣官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縣官。解狐上任后,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后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后稱贊說:“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別人不計較私人仇怨,對自己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后來,人們就用“大公無私”這個成語,形容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篇4)
今天,我讀了《牛頓的故事》。故事說了牛頓出生時只有三磅重,當時他的接生婆和他的親人都擔心他能不能活下去。到了上學的時候,他讀書很不認真,經常偷偷地做機械和模型。因此,同學們都笑話他,罵他笨。直到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同學借故踢了牛頓一腳,并罵他笨蛋
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超越同學,一定要發奮讀書。從此,牛頓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終于,牛頓經過刻苦鉆研,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在班級上名列前茅。
有志者事竟成,在牛頓22歲時發明了微分學,23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在這個故事中受到了十分多啟發。因為,牛頓本來對學習很沒興趣,可是他一聽同學這樣說自己笨,很不服氣,開始認真地學習的事讓我感受到:一個出生只有三磅重的嬰兒,家人都對他沒信心的環境下,最后卻成了科學巨星,牛頓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所以,我要向牛頓學習,學習他刻苦鉆研,善于動腦筋的精神,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今后,我要以牛頓為榜樣,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古今中外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2:才高八斗的曹植
曹植,字子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他把五言體詩歌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華。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后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搟,沉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于被立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開始整治當初的對手,曹植是首當其沖的一個。他幾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難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不然,將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古今中外名人軼事(篇5)
拉斯頓斷臂求生
4月的一天,27歲的亞倫·拉斯頓只身來到位于猶他州東南部的布魯莊峽谷攀巖。
出發前,他將手機留在了家里,并決定不告訴任何人他要去哪兒,后來發生的事情證明,這是一個令他后悔的決定。
就在他攀上一塊重達800磅的大巖石時,巖石突然松動了,拉斯頓的手頓時失去了抓攀點,慣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巖壁上。與此同時,大巖石迅速向他滾來,壓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后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劇痛,還有恐懼。一開始拉斯頓就意識到,靠自己絕不可能把手臂弄出來,因為不管他怎么擺動身體,大巖石就是紋絲不動。在隨后的幾十分鐘時間里,拉斯頓拼命用自己的身體去頂撞大巖石,希望大巖石能挪動一點點。但這一番掙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沒有絲毫作用,拉斯頓就這么被困在那里整整5天,靠身上所帶的少許食物和水維持著生命。
為了防止脫水,他還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與水都已經耗完。拉斯頓看著那塊巨石,心里冒出了一個可怕的念頭:用刀子切斷胳膊。只有切斷自己的胳膊,才能有生還的機會。
為防萬一,拉斯頓打開數碼攝像機,給家人記錄下他最后的信息。“真對不起……”他說,“你們每一個都讓我感到驕傲。”然后,他開始用自己的身體做杠桿,使勁往下擰胳膊,越擰越低。不知過了多久,他的耳邊響起了“啪”的一聲。那聲音就像一聲槍響,在山谷里回蕩。拉斯頓知道他的骨頭斷了。那一刻,他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鉆心的痛。
接著,拉斯頓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開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軟管塞子上的繩子當止血繃帶,牢牢扎住血管。然后迅速把血管切斷,再切斷大動脈。那一瞬間,拉斯頓覺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進了熾熱的巖漿中。但是,伴隨著劇痛的,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痛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獲得自由之后所產生的美好感覺。然而拉斯頓遠沒脫離危險,因為要走出峽谷,他還要走將近4個小時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順著他的雙腿往下流,濕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頓靠著堅強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終于,他碰上了一個徒步旅行的家庭。這家人在上山時曾碰到了正在峽谷入口搜救拉斯頓的搜救隊。看到拉斯頓,他們馬上幫他聯系搜救隊。前來搜救的直升機迅速趕到。搜救隊長查看了拉斯頓的傷勢后,馬上對駕駛員說:“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斷了,我們必須趕快把他送往醫院。”
傷愈出院后,拉斯頓把這次痛苦的經歷按時間順序寫成了一本書,起名為《生死兩難》一這本書于20__年出版,并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他也成為一名勵志演說家,在一場場演講中,他把自己從那場苦難中學到的經驗、教訓和感悟傳播給更多的人。
“我必須下決心勇往直前,盡管不知未來還會發生什么事情。”拉斯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在關鍵時刻戰勝恐懼而斷然采取行動,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頓還在繼續新的行動。他已安裝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還登上了位于阿根廷的海拔高達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