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
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可以嘗試多收集素材,例如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等等;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篇1
吳孟超總結式地對記者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國,我也許會很有錢,但不會有我的事業;如果不在人民軍隊,我可能是個醫生,但不會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黨組織,我可能會做個好人,但不會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吳孟超出生在福建閩清。因為家境貧寒,在他3歲時,父親就背井離鄉到馬來西亞謀生。5歲那年,吳孟超跟著媽媽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很快,小孟超就幫著家里舂米、割橡膠了。
“父母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再窮也要讓我認字、讀書。”于是,上午割膠、下午上學,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到17歲。吳孟超讀書刻苦、用功,成績總是數一數二。而正是那段時間割膠,他把割膠刀玩得飛舞。采訪中,詼諧的吳孟超對記者說,這就是最早的“手術訓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吳孟超深受抗日救國思想影響。初中畢業時,身為班長的他和同學們商量,把畢業聚餐費捐給國內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們竟然收到了朱德、毛澤東發來的感謝電。那封感謝電像燒紅的烙鐵一樣,深深地印在了吳孟超心里,成為他一生難以忘卻的紅色記憶。
回國到延安找共產黨,上前線去抗日!這是他當時最迫切的愿望。1940年春天,吳孟超約好同學一起登上回國的輪船。他們一路車船顛簸,經新加坡、過越南,自昆明入境。
到云南后,由于戰爭封鎖,一時到不了延安,吳孟超只好在昆明繼續求學讀書。1943年秋天,吳孟超考取了德國人創辦的同濟醫學院,成為“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學生。
吳孟超至今記得1949年上海解放時的情景。那天,天剛蒙蒙亮,他打開宿舍臨街的窗戶,發現馬路邊躺著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沿街商鋪的門靜靜地關著,沒有半點嘈雜和喧鬧。他被眼前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對共產黨充滿向往的他,此時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這支隊伍,跟黨走。
1956年,吳孟超的夙愿終于實現。這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如愿參軍入伍。從此,不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受到什么樣的委屈,他對黨的信仰沒有絲毫動搖,為黨工作的忠心始終不變,并且始終充滿奮斗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為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兼職教授,吳孟超再次成為他的學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導下,吳孟超手術水平大有長進。但吳孟超覺得光做個普通“開刀匠”還不夠,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老師。裘法祖對他說:“肝臟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國又是肝臟疾病高發地區,如果你有決心,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
吳孟超茅塞頓開。從此,拉開了向肝膽外科進軍的序幕。
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篇2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人。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我國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兒時的張衡天資聰明,態度謙虛,特別喜歡思考問題。他對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充滿了興趣。早上帶著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懸天空的太陽,晚上天空中皎潔的月亮、一閃一閃的星星都讓他產生了無窮無盡的聯想。他總是跟在父母身后問這問那。
有一次,他和母親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時候,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紅艷艷的,煞是可愛。他不經意間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長。他想,我要是長得像影子那樣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母親挖了滿滿一籃子野菜。他跟在母親后面,一蹦一跳地走著。“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驚奇地叫道。低頭一看,影子縮成了一團,踩在腳底下。張衡趕忙問母親這是怎么回事,母親說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陽升得,影子就會變短縮成一團,到了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影子還會變長的。
回到家里,張衡一直關注著自己的影子的長度。他發現真的像母親說的那樣:傍晚時分,自己的影子又變得像早晨時那樣長。他感覺自己又學到了一點新知識,高興極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父母帶著小張衡一起到打谷場上納涼。這是人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大人們一邊搖著扇子,一邊海闊天空地聊天;孩子們則嘰嘰喳喳地玩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過家家。只有張衡一個人不聲不響地呆在旁邊,望著茫茫夜空,嘴里還小聲默念著“一個,兩個……”母親以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著了,就說:“衡兒,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著吧,不要愣在那里,丟了魂似的。”張衡好像沒聽見,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轉睛地望著蒼穹。
父母見他沒吱聲,也就不再管他。又過了好一會兒,大人們都困倦了,接二連三地回家睡覺了,他還在那里望著天空。這時,一個大點兒的孩子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咳!傻了,老瞅著天上干什么,那上邊又不會掉金豆子。”張衡這才回過神來,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說:“誰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數星星。”此語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數星星,真新鮮,還有數星星的傻瓜。那我問你,數清了嗎?”那位大哥哥問。“我還沒有數完呢,不過現在己經數到一千多顆了。”
旁邊的一位老爺爺插話道:“孩子呀,別數了,天上的星星是數不完的。這些星星無窮無盡,飄忽不定……”張衡卻打斷老爺爺的話:“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顆,只要我堅持數下去,肯定會數完的。”老爺爺被張衡的執著精神打動了,一下子不知道說什么好。
張衡的父親趕緊過來打圓場:“不許這樣跟老爺爺說話。”張衡意識到自己的不對,連忙向老爺爺道歉。但他回過頭來,還是想跟父親辯解一番。父親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說:“衡兒,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這樣挨個數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規律的,你要按照這些規律,把它們分成一個個星座。這樣才會把它們弄清、記牢。”
小張衡點了點頭,按照父親說的去做,果然又認識了許多新的星星。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衡的求知欲越來越強烈。當時,各種自然災害頻繁地發生,地震帶來的災難尤為嚴重。它來無影去無蹤,一旦發生卻極具破壞力。這引起了張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種在地震發生后準確測定其方位的儀器,以便及時調撥物資進行救援。定下目標以后,他查閱了大量關于地震的資料,并且多次實地勘測。
有時,張衡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親自來到剛剛發生地震的地方,測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測震儀插入大地,剛要讀取數據,一波劇烈的余震襲來,離他不遠處的一道土墻轟然坍塌。幸虧他眼疾手快,往旁邊一跳,才躲過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繼續看儀器上的數據。遠處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他簡直是發瘋了。但張衡不為所動,仍然夜以繼日地研究地動儀。
不久,地動儀成功問世了。
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篇3
戰國末年,天下群雄爭霸,一時風云際會,出現了很多才能卓越的文臣武將,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其中有兩個非常著名的人物,一個叫蘇秦,另一個叫張儀。
蘇張二人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兩人志同道合,胸懷大志,也都非常勤奮好學。年輕的時候,兩人便結伴游學,尋訪。一路上兩人一邊打工,一邊刻苦學習,雖然旅途艱辛,但是兩個人親如兄弟,日子還不是那么難過。有一天,他們走累了,兩人倚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不知不覺睡著了,卻忽然被一位相貌古怪的老人喚醒。老人好心勸告他們不要睡在風口上,當心著涼。于是兩人便同那老人攀談起來。原來那老人就是傳說中的鬼谷先生,蘇張二人被老人淵博深厚的學識打動,愿意拜他為師。鬼谷子很高興地答應了。
蘇張跟隨鬼谷先生學了十一年,六韜三略、布陣行軍和辯論之術都學精了,于是鬼谷子便讓他們出谷,但在出谷之前必須先過一關,就像現在的畢業考試一樣。鬼谷子叫人挖了一個兩丈深的大窖,然后讓他們輪流到窖里去。鬼谷子對他們說:“你們在窖里盡量發表你們的演說,如果你們的演說能讓我掉眼淚,那么將來就一定能說動人君,實現你們的抱負。”結果蘇張二人雄辯滔滔,都通過了老師的考驗,但是張儀要比蘇秦稍微遜色一點。
蘇張二人要去各國游說,當時秦國最為強大,于是便決定先去秦國。但是兩人不識路途,于是鬼谷子給他們一只拖鞋,讓拖鞋給他們引路。兩人出了門,便把拖鞋往地上一扔,結果拖鞋變成了一只小狗,搖著尾巴向北走去,蘇張二人緊隨其后。狗跑得很快,兩人也不由自主地走得很快,結果當天就到了千里之外的秦國。但是兩人都沒有被秦王接納。于是蘇秦又跑去游說趙國,做了趙國的宰相。后來又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其他國家,最后竟然掛了六國相印,把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歷著名的“合縱”。
當時張儀還沒有得志,正在貧困中,于是便跑去投靠蘇秦。誰知道一向待他親如手足的蘇秦竟然一反常態,叫他坐在大廳下奴仆坐的位置,用給奴仆吃的飯食招待他,并且百般刁難、刺激他,想讓他另謀出路。張儀實在無法忍受,憤而出走。可是當他跑去秦國時,蘇秦卻又暗中派人一路護送他,到了秦國,又給他金銀車馬,裝點門面。在蘇秦的暗中幫助下,張儀這次終于見到了秦王,并且做了秦國的宰相。他主張說服各國連橫事秦,對各國施行各個擊破的策略。
后來張儀知道了這一切原來都是蘇秦的安排,感慨地說:“我一直在蘇君的計謀當中,卻絲毫沒有察覺,這就是我不如蘇君的地方啊!”雖然張儀的主張正好與蘇秦相反,兩人各為其主,但是一直到蘇秦死去,張儀都沒有和他正式對抗過。
蘇秦死后,六國合縱抗秦的局面逐漸解體,六國人心不齊,最終被張儀的連橫之術鉆了空子,一個一個都相繼被秦國消滅了,秦王最終統一了天下。
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篇4
那次朋友請王安石吃飯,佳肴滿桌,但王安石獨對那盤鹿肉感興趣,頻頻伸箸,幾乎是一個人把它消滅干凈了。朋友后來到王安石家做客,與王安石夫人聊起,說王公太偏食,只喜歡吃鹿肉。王夫人問:這盤鹿肉擺在哪一邊?那朋友說擺在王公那頭,王夫人說:那就是了,下次,你請客,你把一盤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實沒任何偏食,只不過是哪一盤菜靠他最近,他就向這一盤菜伸筷子。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斷王安石之愛好,準嗎?宋仁宗也曾經這么判斷過王安石,也錯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說要請大家去釣魚,滿朝文武自然展顏開懷。
王安石也隨大流,跟大家來到現場,只是他似乎對宋仁宗特地安排的這次娛樂活動沒一點興趣,獨自悶坐在那里,斂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習慣吧,他一手支頤,一手抓碟,把擺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顆接一顆地往口里送,送豆進一顆,嘣脆咬一顆,心不在焉,把滿碟豆子吃完了。遠處,有一雙眼睛在瞄著,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聽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將王安石從地方調來中央,安排在自己身邊,察其言,觀其行。也許在宋仁宗看來,工作時間往往難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動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譜,所以他組織了這次垂釣活動。
而這次,宋仁宗沒有看上王安石。不是因為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宋仁宗看著王安石吃完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個幾乎可以斷絕其前程的判斷:王安石是百分百的-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實只是魚餌。宋仁宗覺得,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誤吃一粒,可以理解;錯嚼兩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這么一碟魚餌都被吃完了,這不是作秀嗎?這不是故意裝深沉嗎?這次垂釣活動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來了。王安石從地方帶來的萬言改革書,被宋仁宗高高掛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對嗎?我們都是這么看人的,三歲看老,一錢落職,相人一面定人生死,從一滴水里看太陽光輝……我們都自詡是識人大師,可以從一個細節識別他人之好壞、之忠-。然則,世界上最復雜的,可能就是人了。指望一眼把人看準,哪那么容易?多半會把人的品質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人生到了蓋棺都難以論定,哪能一時可以論定?
古今中外名人的軼事作文素材篇5
相傳,范陽節度使安祿山驍勇善戰,屢立戰功,但是,總也得不到重用。一天,聽人講起飛將軍李廣的故事,這個大男人不禁淚如雨下——難道我注定要和飛將軍一樣,終生玩命卻得不到任何回報?他想起了自己的一個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紹的那個叫做楊國忠的地痞無賴,那人鬼精靈得很,說不定會有什么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處打聽不著此人。后來聽說他居然是當今皇帝寵妃楊貴妃的遠房哥哥,已經進宮做官去了。這消息讓安祿山差點兒死過去——這么一個無賴,居然也當上了官?!而且據說是身兼數要職。
安祿山托人打聽到了楊國忠的住處,不惜血本上了一份大禮。向楊國忠表達了自己戰功赫赫卻不得重用的遭遇,楊國忠看見大禮,自然是深表同情。他覺得安祿山驍勇善戰,值得培養,便把安祿山引薦給了楊玉環。楊玉環見安祿山生得勇武,頓時喜愛不已,當即認作干兒子。并向他傳授了一個升遷秘笈——當今圣上喜愛胡旋舞,你如果會跳這種舞,并且在適當的時候展示,比在疆場上立戰功重要得多。安祿山忙問哪里去學?楊玉環當即為他跳了一曲。安祿山哪受過這待遇,跪在地上山呼“娘娘千歲千千歲”,那舞蹈極其輕盈,跳起來疾如飛鳥。安祿山萬萬沒有想到體態如此豐滿的娘娘千歲居然會跳這樣的舞蹈,心中佩服不已。楊玉環為他引薦了一個民間胡旋舞師,專職教他。安祿山體重足有200斤以上,如果達到疾如飛鳥的境地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為了達到目的,安祿山不惜力氣,五年寒暑終成一代胡旋舞大師。此后,楊玉環專門為他安排了一次在皇帝面前顯露的機會。安祿山的表演引起了玄宗極大的好感,他對這個胖大的家伙如此精于舞蹈而感到詫異。安祿山五載苦修,一朝成為寵臣,因為胡旋舞。而后來的馬嵬兵變,楊貴妃被逼自盡,也是因為胡旋舞。
安祿山的成功,可以說是得益于唐玄宗所創造的當時最豪華的宮廷娛樂圈兒,他感動了宮廷娛樂圈兒的總策劃,而恰恰這個總策劃的另一個職業是皇帝,于是,剩下的一切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