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
誠信往往是商人成功的秘訣之一,誠信的品質會幫助商人在業內樹立起好口碑;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有哪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7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1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漢武帝的太子劉據被奸臣江充害死,使漢武帝的后嗣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漢武帝已是垂暮之年,長子衛太子出事,次子齊懷王劉劇六歲夭折,三兒子燕刺王劉旦和四兒子廣陵厲王劉胥又不爭氣,不斷犯有過失,很難為太子。只有寵姬鉤弋夫人趙婕妤生的小兒子劉弗陵聰明伶俐,因此,漢武帝從內心里想讓弗陵繼承帝業。但是,當時弗陵才三歲,漢武帝又不放心,他死后弗陵能否保住江山,漢武帝便打算在大臣中找一位值得信賴、可以托孤的人。選擇誰呢?又用什么樣的方式托付幼子呢?
漢武帝想來想去,覺得只有霍光堪當重任,能夠輔佐兒子支撐劉氏社稷。霍光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的父親叫霍仲儒,他當年在河東郡平陽縣縣衙里做小官時,曾被派到平陽侯家里臨時當差,與平陽侯家的侍女衛少兒私通,生了霍去病。霍仲儒在平陽侯家里服役期滿回家后,娶妻生下霍光,便和衛少兒斷絕來往,不通音信了。過了很久,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寵愛,被立為皇后。霍去病因為是皇后姐姐的兒子,也很受漢武帝寵愛。霍去病成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霍仲儒。霍去病還沒有來得及去尋訪探問,正巧就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出征匈奴,路過河東郡。河東太守親自到郡界迎接,替霍去病背著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了平陽后,霍去病便派屬官去接霍仲儒。霍去病為父親購置了許多田產、房屋及奴婢,然后就離去了。霍去病出征匈奴回來,又從平陽經過,就帶了弟弟霍光到長安。霍光這時才十幾歲,漢武帝任命他為郎官,后慢慢地升為侍中,負責掌管尚書下設各部的事務。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做了奉車都尉兼光祿大夫,漢武帝出行時侍奉車輦,回宮后就在身邊侍奉,出入宮廷二十多年,小心謹慎,從無差錯,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選定了霍光后,就命令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背著成王接受諸侯朝見的畫,把它賜給霍光。后元二年(前87年)春天,漢武帝到五柞宮游玩,病情突然加重,霍光流著眼淚問:“陛下如有不測,誰應是帝位的繼承人呢?”漢武帝說道:“你沒有明白我前次送你那幅畫的用意嗎?立我的小兒子,你就像周公那樣輔助幼主。”于是,漢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第二天,漢武帝去世。隨后,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昭皇帝。漢昭帝這時年僅八歲,國家大事一概由霍光決定。
霍光為人忠厚信實,辦事沉著精細,嚴謹不茍,每次進出殿門,停和走都有一定的方位。郎仆射暗中記下,每次都不差寸分。霍光不負漢武帝之托,盡忠盡責地輔助漢昭帝。剛輔佐漢昭帝時,一切政令都由霍光親自頒發。
霍光和左將軍上官桀是兒女親家,關系親近。霍光的大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生了一個女兒,和漢昭帝年紀相近,上官桀就托漢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把自己的孫女納入后宮為婕妤,幾個月后就立為皇后。上官桀因此做了驃騎將軍,封為桑樂侯。每逢霍光休假出宮,上官桀就代他處理政事。上官桀父子得到高官厚爵,很感激鄂邑公主的恩德。公主的私生活不檢點,寵愛丁外人,并為其求取封爵,希望按照娶公主為妻者封為列侯的國家舊例,也封丁外人為列侯,霍光不同意。公主又請求任命丁外人為光祿大夫,想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召見,霍光又沒有允許。鄂邑公主因此對霍光非常不滿。上官桀父子也因一再為丁外人求封不成而感到臉上無光。
本來在漢武帝時,上官桀已經做到九卿的要職,地位比霍光高。到后來,父子兩人都做了將軍,宮中又有皇后可以借重——皇后是上官桀的親孫女、上官安的親女兒,霍光只不過是她的外祖父,反而獨攬了朝政。因此上官桀心里很不服氣,便與霍光開始爭權。燕王劉旦自以為是漢昭帝的哥哥,卻未能繼承皇位,常常心懷怨恨。還有御史大夫桑弘羊因為創立了酒類專賣、鹽鐵國營的制度,為國家開辟了財源,夸耀自己有功,想為子弟謀求官職沒能如愿,也怨恨霍光。
于是,鄂邑公主、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與燕王劉旦串通,就以燕王的名義給漢昭帝上一奏章,說:“霍光出外總領郎官演習,沿途超越本分地下令嚴懲,并預先派皇上的膳食官到目的地為他準備飲食。”還說:“霍光持權營私,把自己府上沒有什么功勞的人都封了官,最近又擅自選調增加大將軍府的校尉。他專斷朝政,為所欲為,必有陰謀。我劉旦愿意交還封國的玉璽,回京到宮中做侍衛,以監視奸臣的行跡。”上官桀等到霍光出宮休假的日子,就把奏章呈奏上去,并打算趁機將奏章發給主管官員審理。那時,桑弘羊則同其他大臣把這作為把柄,想以此迫使霍光辭職。不料奏章呈上后,漢昭帝不批。這使他們沒有了主意。
第二天,霍光知道了此事,就停留在西閣畫室里不去上殿。漢昭帝問:“大將軍在哪里?”左將軍上官桀回答道:“因為燕王告發了他的罪行,所以他不敢上殿了!”漢昭帝心知肚明。于是下詔宣霍光上殿。霍光進來,脫下帽子叩頭謝罪。漢昭帝說:“請大將軍戴上帽子,我知道,這封奏書是假的,漢將軍沒有罪。”霍光問:“陛下怎知是假?”漢昭帝說:“將軍去廣明總領郎官演習,是最近的事,我知道。至于選調校尉一事,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因為即使將軍要作亂,也不需要增加校尉啊!”當時漢昭帝才十四歲,在場的尚書和左右朝臣都敬佩他見英明。
后來上官桀的同黨又有進言毀謗霍光的,漢昭帝就發怒說:“大將軍是忠臣,是先帝特意囑托輔佐我的人。他忠心耿耿,天地可鑒。再有敢說大將軍壞話的就治罪。”從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說什么,就謀劃讓鄂邑公主出面宴請霍光,埋下伏兵殺他,想就此廢掉昭帝,迎接燕王回京為帝。不料這個陰謀被發覺,霍光在漢昭帝的支持下殺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燕王劉旦、鄂邑公主也都自殺了。
霍光忠心耿耿輔佐漢昭帝,漢昭帝始終將政事委托給霍光,直到去世,共十三年。這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富裕,四方外族都歸附漢朝,俯首稱臣。
誠信是君主用人的首要條件,霍光出入宮廷二十多年,小心謹慎,從無差錯,贏得了漢武帝的信任,因而贈圖托孤。漢昭帝不聽讒言,充分信任霍光;霍光不負武帝之托,盡忠盡責地輔助昭帝。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君臣之間的誠信,才有了霍光理政期間西漢的.民富國強。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2
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尤其是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特別重要的影響。李光前為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杰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同時市民們全部出動,自發為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都為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新加坡共和國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李光前生前引起了特別多的驚訝,聲名遠揚的華人實業家。這位一生熱心于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在他小時候,他的家境特別的貧寒,但是,難得可貴的是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沒有多少錢,但是仍要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李光前只有10歲,就跟隨父親從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變得特別的低。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而且還大多都是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因此,穿的都比較少衣,凍得直打哆嗦。
陳嘉庚當時也在船上,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當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你通知全船的人,凡是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毛毯。”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都報名說自己姓陳,實在是被凍壞了 ,于是,便先拿一條毛毯御寒再說。
之后,陳嘉庚到各船艙巡視,看到大家都領到毛毯,就放心了。可是當陳嘉庚走到船艙的一個角落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那里直打哆嗦,覺得很奇怪,就問:“為什么沒去領毛毯。”這個小孩子說:“我不姓陳,不敢冒領。”這個小孩子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李光前來到新加坡,就進入了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
1909年,李光前由于學習勤奮、成績出色,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后,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后轉到唐山路礦專門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局非常的動蕩,李光前的學業由此打斷。他只好回到新加坡,不久又考上當地政府辦的測量專科學校,同時攻讀美國一所大學的函授工程課。3年后,因生活所迫,再次中斷學業,開始謀生計。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朋友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當時民國初立,中國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書局分別出版了新型的“共和版”課本和“中華版”教科書,東南亞各地都有許多華僑學校,但采用的仍是清末的舊課本。李光前目光敏銳,感到機不可失,于是與國內出版社聯系,買入大批新教科書轉售給各僑校,為公司贏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后,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后,便到陳嘉庚辦公室來取雨傘。陳嘉庚忙招呼他坐下,并感謝他借傘之情。兩人在辦公室內邊喝茶邊聊天,李光前才談起他當年由廈門來新加坡的輪船上,陳嘉庚贈毛毯幫他御寒之事,至今感激不盡。陳嘉庚這才想起來,大笑起來。
閑談之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正好自己的公司目前正處于發展階段,于是他便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
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主要負責的是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為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至此之后他便開始在商界嶄露頭角。
李光前在工作期間,不恥下問,勤奮好學,很快的就掌握了橡膠生意的知識,而且還打通歐美市場。因為辦事干練精明、業務熟練加上老成持重,他很快就榮升為謙益公司橡膠貿易部經理,甚得陳嘉庚器重。
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芳齡17歲,她看到李光前年輕有為,之后,陳嘉庚便有意把長女許配給他,經人提親后,李光前覺得陳愛禮雖是名門之后,但是她卻端莊賢惠、平和穩重,而自己已經27歲了,該是成家的時候了。于是他便答應了這門親事。
從這之后,李光前為謙益公司的事業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后工作了11年,在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并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為他日后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1927年,李光前準備開始建立自己的事業,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資本,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英國商人準備回國,想把麻坡的1000英畝膠園以10萬元價格出售,這在當時的價格已經很低了,李光前調查之后決定購買。
可是,陳嘉庚是非常謹慎的,因此極力反對,他認為膠園價格之所以這么低,是因為園內經常有猛虎傷人。現在買下來,如果工人都不敢去割膠,即使膠園再便宜,也會荒蕪。
但是李光前有著自己的想法,之前他曾在英文報刊看到報道,政府有意在這附近開公路,發展麻坡的.事業,只要公路一開,車來人往,老虎到時候便會自然絕跡,到時膠園價格將會倍增,他堅持己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籌錢把膠園買了下來,并取名為“芙蓉園”,以紀念他的出生地福建省南安縣芙蓉鄉。
不久,李光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政府在此膠園附近修建公路,膠園價格暴漲了2~3倍。1928年,李光前把這片膠園以大約40萬元的高價售出。這樣,在短短一年內,李光前就凈賺了30萬元左右。李光前正是用這筆錢,終于在麻坡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南益橡膠公司,他的膽魄和眼光甚至讓陳嘉庚都為之稱贊。
公司開業的第3年,正逢世界經濟大蕭條,生意特別的難做。李光前在資本薄弱、慘淡經營的情況下,他憑著在謙益公司時與工商界建立的良好關系,勉強支撐,始終沒有在同行的激烈競爭中被擠垮。
1931年,經濟危機即將過去,李光前看準各國經濟開始復蘇的機會,擴大資金,將公司改為南益橡膠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長。他一面不斷擴大經營渠道,發展對外貿易;一面又不失時機地開展多種經營,除經營橡膠制造、種植、運送膠片和膠液外,還進行黃梨的種植與生產。幾年后,李光前的企業擴展到泰國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家喻戶曉的橡膠與黃梨大王了。
李光前雖然在商業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
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匯豐銀行合并,以華僑銀行命名。合并后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后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后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大阪、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為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為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
新加坡華僑銀行如今更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二戰結束后,李光前的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日本鐵蹄下的新加坡幾乎是一片廢墟,尤其是華僑的事業更是損失嚴重,從美國回來的李光前看到這一切,特別的難過,立即著手進行南益橡膠企業的恢復與重建,使之適應戰后市場的巨大需求;與此同時,他也竭盡全力協助當地恢復經濟,為重建戰后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戰后的市場,需要新生力量去填補。李光前不斷地挖掘潛在的市場,兼并、創辦了一個又一個企業。到60年代末期,他的橡膠園總面積已達1.85萬畝,南益橡膠有限公司附屬機構多達35家。除橡膠企業外,他還先后經營了黃梨廠、油廠、彩色印刷廠、火具廠、木材廠、南益餅干廠、南益種植、南益聯合橡膠等等,共23家有限公司,再加上華僑銀行與東方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可以說是聲名遐邇的大富豪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財。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3
吳斌是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的快客司機,跑杭州-無錫路線。5月29日中午,他駕駛大型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車上有24名乘客。11時40分左右,車行駛至錫宜高速公路宜興方向陽山路段時,一塊大鐵片突然從天而降,在擊碎擋風玻璃后,砸向吳斌的腹部和手臂。面對突如其來的致命打擊和后面驚慌的乘客,作為司機的吳斌會怎么做?監控畫面記錄下他當時堅強的1分16秒:被擊中時的一瞬間,吳斌看上去很痛苦,本能地用右手捂了一下腹部,但他沒有緊急剎車或猛打方向盤,而是強忍著疼痛把車緩緩減速,停靠在路邊,打起雙閃燈,拉好手剎,最后他解開安全帶掙扎著站起來,回頭對受驚嚇的乘客說:“別亂跑,注意安全”。
車上一名周姓乘客回憶說,當時他正打瞌睡,聽到一聲巨響后就被驚醒了。“車子沒有失控,而是穩穩地停了下來。我立刻跑上前去看,司機表情很痛苦,已經說不出話來,腹部都是血……”周先生說,若不是吳斌的敬業,很可能發生車毀人亡的慘劇。
乘客們見狀,馬上報警。吳斌隨后被送往無錫解放軍101醫院救治。按醫生的說法,他的肝臟就像被掏空了,另外多根肋骨斷裂,肺腸也嚴重挫傷。6月1日凌晨,吳斌因傷勢過重去世。
“我弟弟這一生都很平凡,在最后一刻卻做出了最偉大的事。”吳斌的姐姐吳冰強忍著悲痛說。在父母眼里,吳斌是一個十分孝順的孩子,平時住在一起,他出車之余還會幫忙做些家務。他也是女兒眼中的好爸爸,平時會帶讀高二的女兒出去打打羽毛球,緩解她的學習壓力;他還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很顧家……
吳斌的同事介紹說,他從2003年進入該公司擔任班車駕駛員起,就視手中的方向盤為生命線。10年來他已經安全行駛10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近30圈,卻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訴。同時,他還常助人為樂、拾金不昧。
“吳斌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平凡的駕駛員,但是對駕駛員來說,每天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吳斌體現了一名職業駕駛員高尚的職業素養。”吳斌的同事孟聯建說。
吳斌在遇襲后靠毅力完成安全停車的1分16秒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數百萬網民表達了敬意,大家毫不吝嗇地稱他為“最美司機”。同時在論壇、微博上,網民們還自發地為他祈福、送行。
“剛看到堅強司機吳斌的新聞報道,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動,平時默默無聞,關鍵時刻堅守崗位的高貴品格讓人敬仰!英雄已逝,而您最后一刻的堅持撼動了所有平凡的心靈!”網民“傳家保”在微博上說。“這就是英雄!何謂敬業愛崗?這是最好的詮釋!吳大哥一路走好,我們會永遠記著你!”網民“永恒”說。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4
陳嘉庚對于李光前而言是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筑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
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
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于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于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讓他特別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后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并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很多的流言,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后,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愿,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依然還會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并發揚光大。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5
新中國誕生后,有一天,一個幼兒園接到上級通知,說宋慶齡副主席要來看望孩子們。大家高高興興做好了一切準備。誰知到了那一天,天氣驟變,飛沙走石。大家紛紛議論:“宋副主席可能不會來了”,“也許,風停了再來……”正在這時,只聽大門外汽車喇叭聲鳴,宋奶奶冒著漫天的沙塵來了。幼兒園老師很感動,一位老師歉疚地說:“天氣不好,您就改個日子再來嘛!”宋副主席搖了搖頭,認真地說:“不,我不能失信,我應該遵守諾言。”
宋慶齡從小就注重養成遵守諾言的美德,答應的事,一定去做,從不失信。
一個星期天,宋慶齡一家用過早餐,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做客。
小慶齡聽到這個消息后,高興得跳了起來。她最喜歡到這位叔叔家去了,叔叔家養的鴿子長著尖尖的嘴巴,紅紅的鼻子,黑黑的小眼睛,漂亮極了!叔叔還說準備送她一只。小慶齡想到這些心里就高興,她急急忙忙跑到自己的房間,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找出來穿上,準備和爸爸宋耀如一起去叔叔家。
她剛跟著爸爸媽媽走出門,突然想起今天上午小珍要來跟她學疊花籃,于是就不知不覺地停住了腳步。小珍和小慶齡的年齡差不多,兩人可要好了。
父親見小慶齡站在那里不動,就問:“慶齡,你怎么落后了,難道你不想去看鴿子了嗎?”
小慶齡說出原委。父親說:“沒關系,明天你到小珍家里教她。”
她為難地說:“不行,我們已經約好了,不見不散。我走了,會讓她失望的”
姐姐說:“小珍不會怪你的,明天見到小珍,解釋一下就行了。”
可是小慶齡仍然站在那兒不動:“爸爸說過,做人要信守諾言。如果我忘了,明天見到她,可以道歉;可是現在我想起來了,我就得在家里等她,不然就不守信用。”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6
宋耀如同了女兒的話,心里很高興,于是就對其他的孩子說:“慶齡做得對,你們都應該向她學習,做個講信用的孩子。”
父親到了朋友家,把這件事跟他的朋友講了,那位叔叔還讓父親給慶齡帶回兩只鴿子,算是對她的獎勵。
宋慶齡從小就養成的誠實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隨她一生。她是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妻子,孫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堅持自己的政治立場。雖然孫中山創立了,但是統治下的已經,脫離了孫中山先生創立時的宗旨。于是宋慶齡始終站在共產黨一邊,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被尊稱為 “國母”。
關于誠信的名人事例 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
父親的書房外,是司馬光和姐姐的樂團。一個秋天的下午,司馬光撿來很多核桃讓姐姐幫他把皮剝掉。核桃皮厚且非常堅硬,所以姐姐用指甲劃、手指掰都無濟于事。如果用石頭砸就容易連核桃仁一塊砸碎了。姐姐吃不上,就生氣地跑掉了。剩下小司馬光獨自在為難。
恰好一個仆人走過來,看到發呆的司馬光,感到有些奇怪,就過來詢問。聽完原因后,她把司馬光帶進屋子里,把核桃放進開水里燙一燙,然后用小刀一刮。這樣,核桃殼一下就掉了,她把一個完整的核桃仁交給司馬光。司馬光拿著核桃仁,走到先前的核桃堆前,驚奇地欣賞著,正巧被走過來的姐姐看到。她奇怪地問司馬光:“你是怎么剝掉核桃殼的?”司馬光晃了晃腦袋,得意地說:“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
阿里云
姐姐知道弟弟聰穎過人,前不久他還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呢。于是就信以為真,連連稱贊說:“好弟弟,你真聰明,但你究竟是怎樣弄掉的,教教我吧。”司馬光只是兜圈子,不愿改口。
坐在書房讀書的父親將屋外發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放下書本,走到屋外,看著司馬光的眼睛問:“這核桃仁是你剝的嗎?”父親一問,司馬光臉就紅了,低下頭去。父親要求司馬光把核桃仁是怎樣剝出來的真實情況講給姐姐聽。司馬光不得不老老實實地講了仆人是怎樣幫忙的。
父親看到司馬光沒有撒謊,很滿意,就告訴他說:“一個人聰明是好事,但如果仰仗聰明就說謊騙人,就不是好孩子。我希望我的兒子不僅聰明,還要永遠做一個誠實的人。”
父親的教育讓司馬光受益終生。他后來成長為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和政治家,即使對皇帝權貴也不說自己違心的話,贊成就是贊成,反對就是反對。他對當朝宰相王安石提了很多尖銳的意見,但王安石也一直贊許司馬光是一位誠實無欺的人。
有關誠信的名人軼事精選篇7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里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面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后,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么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
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于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那個人聽了,什么也沒說,默默地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