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
亞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蘇炳添一句話讓所有人熱血澎湃;你是否在尋找“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1)
說到體育,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些耳熟能詳的運動員,如蘇炳添,孫楊,張繼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體育明星粉絲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稱,號稱“亞洲飛人”的——蘇炳添。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中國國家田徑隊隊員,是中國田徑的主力軍。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號稱“亞洲飛人”。2018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lián)世界室內巡回賽男子60米冠軍,并刷新亞洲紀錄。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的兩大體育盛事嗎?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和雅加達亞運會。
蘇炳添在雅加達亞運會中有一張精彩絕倫的比賽——男子100米決賽。
比賽開始了,蘇炳添風馳電制,如箭離弦般地沖向終點。他拼盡全力,因為他知道,自已背負著使命,有13億雙眼睛在盯著他,為了金牌,為了自己和國家的榮譽,沖啊!蘇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亞洲飛人”。果然,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獲得了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并刷新了亞洲紀錄,他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自從這場比賽之后,我更徹徹底底地迷上了蘇炳添,成了“蘇粉”。我愛“亞洲飛人”蘇炳添。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2)
中國田徑一直有一個夢,那就是在百米賽場上,中國選手能占有一席之地。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百米賽場“飛人”大戰(zhàn)中一飛沖天,成功圓夢。
夢想的實現離不開不懈奮斗,在百米跑道上,運動員每快0。001秒,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每一次的自我超越,都離不開對夢想的執(zhí)著和日復一日的堅持。每次站上賽場,他都拿著卷尺測量起跑器距離的細節(jié)家喻戶曉。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訓練場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蹬踏起跑器,一次又一次地回看錄像。壓低身體向前,起身,沖出跑道,再回到起點,俯身,沖出跑道……每個動作都全神貫注、精益求精,每場訓練都會全力以赴、力求突破。成千上萬次的錘煉,艱苦卓絕的奮斗才成就了賽場上的速度突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沒有一蹴而就的勝利,體育競技的賽場也不例外。他在重大賽事中因為搶跑被罰下場,但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把照片存進手機,提醒自己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在25歲時,他萌生了更換起跑腳的想法,這意味著他既要與自己長期訓練中形成的習慣對抗,也要與可能出現的一連串不理想成績對抗。30歲時,骨裂和腰傷的苦痛曾一度令他消沉,但最終他還是憑借頑強的意志,不屈的精神走出低迷,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不向挫折低頭。
從首次突破10秒大關到10次跑進10秒,從追平亞洲紀錄到將亞洲紀錄大幅提升0。08秒……他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但其實除了短跑運動員的身份,他還是一名老師。在課堂上除了耐心指導動作外,他也樂于分享自己運動生涯中的奮進故事,“若不是百煉成鋼,誰能飽經風霜;若不是咬緊牙關,誰能一路向前”,他正在更多人的心中埋下拼搏的種子、注入前行的力量。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3)
廣東不僅有美食,還有亞洲跑得最快的人,蘇炳添。
蘇炳添,1989年出生于廣東省中山市,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暨南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自劉翔之后,亞洲人再沒能在田徑賽場上展露過頭角,似乎這場黑色旋風永遠都不能過去,然而在東京奧運會100米短跑決賽的賽場上,蘇炳添跑出了亞洲最好成績9秒83,這是黃種人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蘇炳添曾說,當運動員,就是到了一個高度,就想要另一個高度。
現如今,蘇炳添已被人成為“蘇神”。時間回到2019年,當時的蘇炳添在北京時間2月14日的凌晨打響了愛爾蘭AIT室內田徑大獎賽冠軍戰(zhàn)。蘇炳添以6秒52摘得男子60米冠軍,取得新賽季開門紅。
當時蘇炳添在第5道出發(fā),他保持了非常好的節(jié)奏,對手沒能給蘇炳添太大壓力,蘇炳添出發(fā)后一路領先,最終以較大優(yōu)勢率先通過終點,成績?yōu)?秒52。這也只是蘇炳添2019賽季的首秀。
2021年,蘇炳添獲得了年度體育人物,獲獎理由是,他刷新了紀錄,創(chuàng)造了奇跡,也創(chuàng)造了歷史。32歲的他,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以9秒83的成績,以小組第一的身份闖進男子百米決賽。這是他的個人歷史最好成績,也是新的亞洲紀錄,更是中國選手第一次站在奧運會百米決賽跑道上。這是長年刻苦訓練和科學訓練的結果,也是堅韌不拔意志的體現。他是真正的奧運精神的體現者。
1989年8月,蘇炳添出生于廣東中山古鎮(zhèn)一個普通農民家里,父母都是樸實的農民,家族里有6個是做過運動員的。小時候的蘇炳添個頭并不高,也沒有出色的身體天賦和條件。
但他特別喜歡運動,從小就在泥巴地里奔跑。小學畢業(yè)后他就到當地的初級中學上學。但他學習成績差,又特別好動,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差生。面對枯燥而無聊的課本,他根本沒有興趣,就連考高中也成為了問題。
初二時候的蘇炳添已經展現出小小的短跑天賦,在他們村里的比賽里,身高只有1米5多的蘇炳添已經可以超過很多大孩子,拿到第一名了。剛剛進入田徑隊,還沒有經過什么系統(tǒng)訓練,蘇炳添在泥巴地里都跑得非常快。參加當地的中學生運動會,石子鋪成的跑道上他都能跑到11秒多。
2004年11月,蘇炳添第一次參加正規(guī)百米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他代表古鎮(zhèn)中學以11秒72的成績拿下冠軍,這已經是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這個成績吸引了中山市體校,同年12月,15歲的蘇炳添被體校錄取,開始接受專業(yè)訓練,兩年后,他毫無懸念地通過選拔,進入省隊。
中國田徑的傳統(tǒng)訓練模式沿襲自前蘇聯(lián),以大負荷量、高強度的“苦練、狠練”為主,缺乏深刻的運動生物學理論支撐。直到2007年劉翔在大阪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10米欄獲得冠軍,提倡了很多年的“科學訓練”和“國際交流”才真正被田徑界廣泛接受。那時,18歲的蘇炳添對未來還懵懂,他只懂得刻苦訓練才能達到健將水平,成為專業(yè)運動員,只要轉正,每個月就有工資拿了。在高負荷的訓練下,他的成績以0。01秒為單位,艱難地在秒表上向前爬行,2007年10秒45,2008年10秒41,2009年,他用全國錦標賽上10秒28的成績跑入國家隊。
肌肉記憶有多重要?這是短跑運動員的命門,發(fā)令槍響后的條件反射決定了運動員的起跑速度。而蘇炳添的教練認為他應該從右腳起跑改為左腳起跑,這樣相當于蘇炳添需要將自己曾經的身體反應從新來過,這個過程不亞于武俠小說中的“洗髓”。然而“蘇神”靠著千萬次的訓練和堅強的意志力,硬是將自己的起跑腳換過來了。
“別人說我會失敗,我用成功去回擊就好了。”這是蘇炳添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都有超出常人的品質。7點起床,23點睡覺,中午午休一個小時,每天訓練結束寫日記。蘇炳添對訓練有強迫癥,仰臥起坐、蹲起,要求100個就是100個,少一個都不行。每日訓練后,堅持水療和按摩,不管開心或不開心都不會更改訓練強度,10多年來一直如此。有次和喬丹一起參加耐克的活動,活動開始前,他還到酒店健身房,練了會兒慢跑。
蘇炳添的個人故事,縱然是一碗典型的勵志雞湯。他擁有雞湯里的所有元素:小鎮(zhèn)青年、半道出家、不完美的身材、不占優(yōu)勢的人種、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無人能及的高度。但熬成這些雞湯的,是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不服輸的精神。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4)
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chuàng)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fā)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zhàn),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tài)。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tài)明顯不可持續(xù),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同樣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進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年如一日,十數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更好的自己。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5)
相同的筆,相同的畫,相同教室,相同的人,不同的心態(tài)。這就是奧運精神帶給我的啟示與改變。
八月,暑氣蒸騰,蟬聲煩躁。畫室內,畫板上,稿紙已被橡皮擦得幾乎破掉,我癱坐畫前,熱情殆盡,心下黯然,“為什么?為什么總畫不好?”無心再試,屢試屢敗,試了何益?倒不如,收筆,回家。尚在門口,解說人激情講解的聲音早已破門而出,是爸媽在回看男子100米半決賽!我忙不迭脫了鞋,扔了畫板,搶到爸媽跟前,占據沙發(fā)最好的位置。前兩組很快比完了,來到第三組。我驚喜地看到蘇炳添站到了四號跑道上。他目光中透露的自信,讓我不禁感到:這或許就是一個中國人進決賽的希望!我不由得開始期待這場比賽。“砰”,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如箭一般射了出去,我驚喜地看見四號跑道上的蘇炳添,竟沖在最前方!“加油!你一定要贏!”他自是聽不見。此刻,蘇炳添正拼盡全力地加速,因為旁邊幾位運動員已經追上來了,蘇炳添不敢有絲毫地松懈。終點離他們越來越近,最后還是蘇炳添最先跨過終點,9秒83!進入了決賽,創(chuàng)造了亞洲的紀錄!
看完比賽,我既欣喜,又好奇:蘇炳添,到底是誰?我馬不停蹄跑回房間,上網一搜,鋪天蓋地而來的是“蘇炳添:亞洲飛人”“蘇炳添,沒有亞洲人的極限之說”,一篇又一篇,一一點進去,蘇炳添的田徑道路上,坎坷曲折,令人心酸。最初,身材不夠高大,不被理解,甚或遭遇嘲諷與挑釁,然而他堅定選擇,百折不撓,終于成就了今日中國田徑的奇跡——他實現了中國奧運男子百米決賽零的突破。縱然他不在短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縱然他不被很多人看好,但他依然在努力超越自我,超越極限!原來,所謂的厲害,只不過是“從一而終”。所謂的無極限,只不過是“堅持不懈”。想到這兒,我似心有所悟。
突然,媽媽冷不丁敲門進來,揶揄道:“看個奧運,連這都不要啦?”她手上拎著的,正是被我棄在家門口的畫板。心頭悸動,“怎么會呢,媽媽!”我笑道。接過畫板,放下,沉思。對啊,跑步如此,繪畫不亦如此嗎?
八月,太陽火紅奔放。背畫板,攜熱情,我重新走進了畫室。擺上畫板,拿起炭筆,筆尖輕劃,棱角分明、方臉闊口的蘇炳添躍然紙上。這一次,我重拾繪畫初心,心中一片光明。畫中的蘇炳添,陽剛帥氣;畫外的我,堅定不移。謝謝你,蘇炳添,是你讓我明白,雖然可能屢試屢敗,但我們也要屢敗屢試,試到成功,試到突破!而這,也正是奧運精神!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6)
“983”一戰(zhàn),“蘇神”二字再一次成功刷屏。
其實,自初中開始走上專業(yè)運動員道路,蘇炳添年少時也曾春風得意馬蹄疾——2009年時年僅20歲的他就曾橫掃國內賽場,囊括了各大田徑短跑比賽中大大小小11枚金牌。然而很快他就遭遇了傷病困擾,第二年幾乎有半年時間都在養(yǎng)傷,無法正常訓練。
不過年輕的蘇炳添積極康復,養(yǎng)傷期間無法落地跑步便主攻上肢力量,最終趕上了當年的廣州亞運會,還與隊友們一起在廣州亞運會上以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拿回了闊別20年之久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
小荷初露后,蘇炳添的成績既有突破又有瓶頸,一方面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成為了中國短跑史上第一位晉級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選手,還在第二年闖入了世錦賽男子百米半決賽,但卻在全運會男子100米決賽里惜敗于國家隊隊友張培萌,特別是張培萌當年還跑出了10。00秒的成績,成為當時該項目的中國第一人,風頭一時無二。
不過避開了輿論的“追捧”,反倒給了蘇炳添更多時間沉下心來去鉆研短跑技術。他和他的廣東教練袁國強一起嘗試做了更科學、更適合自身的改變,包括起跑、步幅、步頻等都在不斷地調整,畢竟短短100米賽道上,每個0。01秒都要凝結許多心血。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努力,蘇炳添終于在2015年迎來了重大突破,他在國際田聯(lián)黃金聯(lián)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跑出了9。99秒,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
此后三年間,他又七次打開10秒大關,還曾在2018賽季兩度跑出過9秒91的好成績。然而,就在大家以為這位廣東飛人終于可以穩(wěn)步起飛時,惱人的傷病卻降臨在了蘇炳添身上,在咬牙又堅持了一個賽季取得東京奧運入場券后,他不得不暫停了2020賽季的所有比賽,專心養(yǎng)傷,在腰傷最痛苦的時候,連彎腰系鞋帶這樣的簡單動作他都無法正常完成。
不過年逾30的蘇炳添,并不希望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是在傷病和遺憾中結束,奧運延期也為他爭取了更多康復時間,就這樣從直不起身也要堅持訓練,到重新回到跑道,蘇炳添不僅克服了外界對他的所有質疑,還在東京奧運男子100米比賽里兩度“破10”,創(chuàng)造了9秒83的驚人成績,兌現了他“絕不放棄”的承諾。最終蘇炳添在東京奧運閉幕式上擔任了中國代表團的旗手,這也是對這位廣東老將多年來堅持最好的肯定。
“曾經大家都覺得,百米運動員破不了10秒,但是通過這幾年科學訓練,我發(fā)現并不是這樣。”2014年之后,蘇炳添開始有不斷出國學習的機會,他開始真正感受到跑步技術中有很大的學問。
“直到今年的全運會,大家也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田徑100米的決賽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很多運動員已經開始接受一些新的訓練的理念和手段了。”
“我覺得,因為那些曾經的定義,沒有人去嘗試走出這一步。但是現在我站出來,跑到了這個歲數,之前所謂的定義就被打破了。每個人的人生是被定義的,還是要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
蘇炳添追求卓越勵志簡介簡短(精選篇7)
最初,其實沒人看好蘇炳添。他的身體條件并不優(yōu)越。小時候在體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練勸他離開田徑隊。從10秒59到9秒99,蘇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們總以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生來就是天才。殊不知,那個在舞臺上閃著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過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無人問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脫胎換骨的自我蛻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正是因為從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來的模樣才被被慢慢點亮。就拿運動健兒來說,如果您也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終身鍛煉,終身成長,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體育鍛煉的愛好,定時拿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只依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父母要有良好的體育習慣,以自己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帶孩子多進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體魄與身體素質。
其次,體育鍛煉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當然,這需要家長充分引導,以身作則!孩子由于還處于未成年階段,對待困難容易氣餒,容易放棄。父母應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失敗觀。
此外,家長還可以及時關注一些體育方面的話題,讓孩子接受到一些體育知識,提升體育的興趣。在飯桌上,茶余飯后之時,不再只一味關注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多給孩子講講體育新聞或者趣聞,對提高孩子對體育的興趣頗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