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人軼事匯總
宋朝時期文化繁榮,出了許許多多的名人;那么宋代名人軼事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宋代名人的軼事匯總,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朝名人軼事——蘇軾
蘇軾是個悲劇人物。他重氣節、有志向。博通經史,關心時事,以圖強國。21歲那年中進士,沒想到剛剛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場沒完沒了的政治的風波之中。
蘇軾做主簿、簽判一類地方官的時候,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蘇軾反對“新法”。他寫了幾篇文章如《商鞅論》、《擬進士廷試策》,或是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是借題發揮,旁敲側擊,而在《上神宗皇帝》萬言書中則是公開的全面攻擊了。
王安石是敬重蘇軾的,認為蘇軾“乃當今奇才”。雖然,蘇軾和他政見不同,但王安石畢竟是王安石,他和蘇軾的交情依舊。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些新王安石的人不停地在打蘇軾的小報告,在王安石的耳邊添油加醋地“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三人成虎”,王安石便也有些相信了。待皇上問“可用蘇軾時”,王安石說:“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蘇軾”。蘇軾呢,也感到京城難呆,便再三請求外調。之后幾年,他做過通判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罷相,追求高官厚祿的投機者越來越多地混入變法派。嚴肅的政治斗爭部分地變成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傾扎和報復。蘇軾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諫官李定等人摘出他一些諷刺新法的詩句,加以彈劾,他被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過了七年,司馬光等舊黨上臺,蘇軾雖未能完全消除對王安石變法運動的敵意,但又不滿于司馬光舊黨集團的倒行逆施、舊黨中的一些人便把他看作第二個王安石,他在舊黨中也無法容身,于是又請外調。到宋哲宗執政、新黨再度上臺,蘇軾的日子一天比一到難過,一貶再貶,從惠州直到遙遠偏僻的海南島,后死在遇赦北歸的途中。
蘇軾的過錯:一是在于他敢講真話,他自稱“言必中當世之過”,說自己作文“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濟世之實用”。他欽慕屈原、諸葛亮那樣經世濟時的人物,想做一個風節凜然、敢作敢為的儒者;二是小人作怪。蘇軾才華過人,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眾,眾必非之”。他對王安石有意見,對司馬光有看法,那些伺空獻媚取悅,以謀榮升的小人們看得清清楚楚。等到時機已到,或說蘇軾非議新法、譏蔑王安石,或說蘇軾不滿舊黨,痛罵司馬光等等。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人向皇上反映道:“蘇軾四年前護送父親靈柩回川妄冒公差,往還以舟載物,販賣私鹽”,皇上將信將疑,命人查辦,均無所得時,轟動一時的“蘇案”才算了結。可惜,蘇軾無辜蒙冤,閉門待罪,心有怨氣而無可奈何。
蘇軾才高德重,卻不善走“鋼絲”,那樣為求活而求活,對他來說很難活著,就算勉強活著,也會活得很苦、很累、很不值得。
生命,有相同的開端和相同的歸宿,不盡相同的是生命的過程。這其中,有崇高、有偉大、有卑劣、有渺少……
宋朝名人軼事——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家,江西廬陵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嚴謹,為人平和。
他晚年取號為“六一居士”,別人問他:“‘六一’是什么意思呢?”
歐陽修回答道:“吾家藏書一萬卷,錄三代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酒一壺。”“但這只有五一啊!”歐陽修笑道:“以吾一翁老于此,豈不為‘六一’乎。”
歐陽修和朋友們行酒令,規定各人作詩兩句,內容必須犯徒刑以上的罪過。于是,一位吟道:“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另一位也吟道:“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歐陽修接著吟道:“酒粘衫袖濕,花壓帽檐偏。”有人認為他的詩不至于犯徒刑,因而提出疑問。他笑著說:“列位想想,被酒佯狂,放蕩無羈,還怕不犯徒刑以上的罪嗎?”
有一天,歐陽修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兩位年輕人,自稱為詩人,說要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便提出要與他們一塊坐船去,但沒有說明身份。這兩人走到半途,看見一只白鵝跳下了清水池塘,于是詩興大發,作起詩來。甲吟道:“遠望一只鵝”,乙續道:“撲通跳下河。”可是再也吟不下去了。歐陽修不假思索,立刻接著吟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泛清波。”很自大的兩人說:“雖然不好,也還勉強可以。”
一會兒,船到了一個地方,看見岸上有一堆灰,兩人又做起詩來。甲說:“遠看一堆灰”,乙道:“近看灰一堆。”下面又聯不出來了,歐陽修只好又續道:“一陣狂風起,滿天作雪飛。”兩人仍然自大地說:“雖然不好,也還勉強。”
這時,歐陽修雖然有修養,不便發作,但對這兩個自稱詩人的草包早已看清。正好那兩人又作起詩來,甲說:“兩人同一舟”,乙道:“去訪歐陽修。”歐陽修就不等他們再說,立刻接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說完,揚長而去。
宋朝名人軼事——王安石
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是最不修邊幅的人。他有時忙著看公文,上朝時來不及吃早點,便拿了面餅坐在上朝的車中去吃,以致弄得滿身都是面屑。
王安石也不講究衛生,他不太喜歡洗臉,也不常換衣服,因此,有時衣服上竟生了虱子。有一次,王安石和另一位大臣禹玉因事一同去見皇帝,不注意衣著的王宰相衣領上有個小蟲,可能是個虱子,它從衣領爬上了王安石的胡須。皇帝看了,不覺暗自好笑。禹玉伸手替他捉去,隨口說:“這小蟲太光榮了,曾在宰相的胡須上閑蕩過!”王安石也覺察到了,于是解嘲地說:“它不僅光榮而且幸福,連皇上都親眼看到了它。”
王安石的生活非常儉樸,不拘一格,毫不講究,反對奢華鋪張的作風。
在他任宰相的時候,部屬百官宴請他,雖然桌上擺滿了佳肴,他只夾面前的幾樣菜吃。吃飯時也是心事重重,一副食不知味的神態。他在家里請客時相當隨便,一般是兩碟小菜,一壺清酒。有一次,他竟將客人吃剩的煎餅餅皮拿來吃了,令客人大感不安。
醫生們看到王安石臉上愈來愈黑,以為是生病了。但診斷結果,不是病,而是積的汗垢,用澡豆擦洗就清潔了。平時就懶得修飾容貌、講究衣著的王宰相,自然是拒絕用澡豆洗面的。還說:“上天要給我一張黑面孔,我為何要用澡豆洗凈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