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名人軼事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伽利略的名人軼事你知道哪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伽利略的名人軼事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伽利略的軼事
伽利略17歲那年,考進了比薩大學醫科專業。他喜歡提問題,不問個水落石出決不罷休。
有一次上課,比羅教授講胚胎學。他講道:“母親生男孩還是生女孩,是由父親的強弱決定的。父親身體強壯,母親就生男孩;父親身體衰弱,母親就生女孩。”比羅教授的話音剛落,伽利略就舉手說道:“老師,我有疑問。”比羅教授不高興地說:“你提的問題太多了!你是個學生,上課時應該認真聽老師講,多記筆記,不要胡思亂想,動不動就提問題,影響同學們學習!”“這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動不動就提問題。我的鄰居,男的身體非常強壯,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5個女兒。這與老師講的正好相反,這該怎么解釋?”伽利略沒有被比羅教授嚇倒,繼續反問。“我是根據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講的,不會錯!”比羅教授搬出了理論根據,想壓服他。伽利略繼續說:“難道亞里士多德講的不符合事實,也要硬說是對的嗎?科學一定要與事實符合,否則就不是真正的科學。”比羅教授被問倒了,下不了臺。
后來,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評,但是,他勇于堅持、好學善問、追求真理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改變。正因為這樣,他才最終成為一代科學巨匠。
伽利略的主要貢獻
1、力學。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
2、天文學。他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余年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3、哲學。他一生堅持與唯心論和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實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盲目迷信,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發展唯物主義的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4、熱學。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只溫度計。
5、相對性原理。在發現慣性定律的基礎上,伽利略提出了相對性原理:力學規律在所有慣性坐標系中是等價的。力學過程對于靜止的慣性系和運動的慣性系是完全相同的。
名人伽利略的事跡
亞里士多德在西方被稱為“最博學的人”。他的很多觀點被西方人奉若神明,他本人也被奉為絕對權威,他憑著“自信的直覺”,做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這種觀點統治了西方學術界將近20__年。
1590年的一天,年輕的比薩大學數學教授伽利略,邀請比薩的一些學者和大學生來到斜塔下面,他和他的助手登上斜塔,讓一個重一百磅和一個重一磅的鐵球,同時由塔上自由下落,輕的和重的幾乎同時落地。
伽利略把實驗重復一次,結果仍然相同。伽利略的實驗,動搖了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占統治地位的臆斷,在觀眾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伽利略發現了真理,但卻觸怒了比薩大學里亞里士多德學派的信徒,他們攻擊伽利略膽敢懷疑亞里士多德,必定是圣教的叛徒。伽利略被趕出了比薩大學,但他由于這個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當時他剛26歲,是他當教授的第二年。
伽利略,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比薩市一個沒落貴族的家庭,1581年考入比薩大學,遵從父命學醫。在大學里,伽利略深深地愛上了數學,在宮庭數學家里奇的悉心輔導下,他把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和杠桿原理結合起來,獲得了精密的測量方法,發明了用以測定合金成分的“液體靜力天平”,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
1589年夏天,他受聘為比薩大學數學教授,年僅25歲。離開比薩大學后,伽利略來到學術空氣自由的帕圖拉大學。每逢他上課時,大廳里擠得水泄不通。遠至瑞典和蘇格蘭的學生也慕名遠道而來,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后來都成了著名的學者。伽利略給學生們講宇宙,并告訴他們,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是一成不變的,這與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正好相反。他還告訴學生,所有東西、所有原子、所有星球都在運動。
1609年,伽利略聽說荷蘭人發明了望遠鏡,他通過別人的一點描述,憑著自己獨特的天賦,經過刻苦鉆研和實驗,成功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3倍的天文望遠鏡。在這架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伽利略探索了深邃神秘的天空,在一年之內他就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發現:月球表面并不象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樣平滑,而是呈現不規則的凹凸起伏。銀河也不是人們所說的銀白的云彩,而是由千千萬萬顆暗淡的星星所組成的。木星旁邊有四顆運轉著的衛星;地球并不是各個天體旋轉的唯一中心。太陽上面有黑子;土星周圍有光環……所有這些結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日心說”):即地球和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星際使者》,向全世界宣布了他的上述發現。人們驚訝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1611年,伽利略在《關于太陽黑子的通信》中,肯定太陽是宇宙的中心,維護哥白尼的“日心說”。他竭力想分清宗教和科學的界限,認為前者屬于人們的道德行為范圍,后者屬于自然界和人的關系的范圍。他指出,天體的永恒,只是相信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教士們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天主教的教義。
然而,當時勢力強大的教會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們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是圍繞地球轉動,而地球是不動的。因此教會在1616年給伽利略下了一道禁令,不準講授哥白尼的學說。伽利略為此煩惱不已。1623年,伽利略冒險開始他最有名的著作——《關于兩種世界體系之間的對話》的寫作。
同時他6次請求教皇烏爾班接見他。他小心翼翼地向教皇介紹哥白尼學說的書籍,教皇同意他把對“日心說”贊成和反對的論點一起寫出來,但不允許他得出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的結論。隨后的6年時間里,他完成了他的杰作。在書中他巧妙地闡明了自己支持哥白尼學說的證據,而反對哥白尼“日心說”的人的辯解卻愚蠢而無力。伽利略把哥白尼的學說當作“一種純數學假說來敘述”。
1632年,這本書得到了教會監察吏的許可后出版發行。但是,教會的權威人士很快就發現了伽利略仍在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于是便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押上宗教法庭。當時的伽利略已年近七旬,身患重病,體質虛弱。在宗教法庭上,他的精神和肉體受盡了折磨。1633年6月22日,他被迫雙膝跪地發誓,哥白尼的理論純碎是一派胡言亂語。他要“放棄、詛咒、痛恨”過去的種種錯誤,并保證以后永不宣傳和談到它,違犯了甘愿受死。伽利略剛宣布完他的誓言,就大聲喊道:“不管怎么說,地球畢竟是在運動著的”。
這說明伽利略并沒有放棄自己所堅持的學說。伽利略被判處終身監禁,監外執行。但他沒有放棄科學,經過3年的頑強拚博,他又完成了一部巨著《關于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明》。在書中,他大膽敘述了物體的各種運動和動力學有關的一些問題,為近代實驗科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這部書被偷運到荷蘭出版時,伽利略已雙目失明。伽利略的晚年境遇極為凄涼,只有他的女兒在他身邊照料他。
1634年他的女兒先他而死,他更加孤獨和痛苦。1642年1月8日這位終身為科學真理而斗爭的偉大巨人含冤離開了人世。1983年,羅馬教會終于為伽利略冤案公開平反,為此在羅馬成立了一個由不同宗教信仰的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它的宗旨是:“研究科學同宗教信仰的關系,伽利略案件的科學方面以及伽利略學說對現代科學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