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節約的名人軼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關于節約的名人軼事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關于節約的名人軼事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節約的名人軼事
1、周恩來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周恩來總理的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國務院經常召開國務會議,會議過午還不能結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總理規定工作餐標準是“四菜一湯”,飯后每人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干凈,最后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有人對他如此節儉感到不解,總理說:“這比人民群眾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難時期,總理和全國人民同甘共苦,帶頭不吃豬肉、雞蛋,不吃稻米飯。一次,炊事員對他說:“你這么大年紀了,工作起來沒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糧了!”總理說:“不,一定要吃,吃著它,就不會忘記過去,就不會忘記人民哪!”
2、毛澤東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
3、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4、鄧爺爺
鄧爺爺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5、雷鋒的節約精神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后,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 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舍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愿 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 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中國歷史上的節儉皇帝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
節儉事跡:愛新覺羅·旻寧就是道光帝。旻寧在位期間力行節儉,勤于政務,雖然為挽救清朝做了一些努力,但清王朝還是進一步衰落。據史料記載,道光還未登基時,有次跟隨父皇回沈陽祭祖,看到祖父簡樸的生活環境,回到北京就把房間除了床桌意外的家具全部搬走以示節儉。登基后,道光不僅要求自己節儉,還推而廣之,向大臣闡明奢侈浪費之風的危害,提倡勤儉節約的做法。果然,在他的要求下,臣子們群呼相應,連肉都少吃了。
喻大華——旻寧本是一位循規蹈矩、不好聲色的帝王。
郭實臘——盡管他具有寧折不彎的誠實品性;對受難者悲天憫人,樂于助人之所需;他還有一些商務方面的習慣可以讓他在銀行交易中成為一流的專家。但是,他沒有作為帝王的天賦;他可以成為一個光彩奪目的誠實的農婦;在任何方面都有可靠的品質,但是缺乏帝王所需的明晰的洞察力。
季云飛——《南京條約》的簽訂與香港的割讓,作為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道光皇帝旻寧,應負有不可推卸的首要的歷史責任。然而,歷史現象是錯綜復雜的,簡單的歷史結論無助于對旻寧作出歷史的、客觀的、準確的評價。
張玉芬——就個人品行來說,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國歷代帝王中,絕非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儉德”向為舊史家所津津樂道。道光治理朝政,也稱得上勤、謹。如果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道德標準來衡量,道光大概不失為有德之君。
朱誠如——道光作為這場戰爭(鴉片戰爭)的中方決策者和指揮者自然難辭其咎。但是,如果做出道光的妥協投降路線導致戰爭失敗的結論,似乎尚欠公允,且與歷史實際不符,因為道光在鴉片戰爭中,并非自始至終都執行妥協投降路線,相反,在鴉片戰爭的大部分時間里,道光是主張抵抗也實行了抵抗的。
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
節儉事跡:楊堅在位24年,雖然出身貴族,但史書則說他“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他從不接受奢侈華貴禮品,衣服破了補后再穿。他進餐只有一個葷菜,絕不重肉。有司嘗以布袋貯干姜,以氈袋進香料,他斥為奢侈。因而《隋書·本紀》中說:文帝“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天下無事,區宇之內宴如也。”
宋太祖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
節儉事跡:趙匡胤在位17年間,創業精勤,崇尚節儉,服用簡樸。女兒魏國公主喜歡打扮,常常穿著貼繡鋪翠的華麗衣服出入宮禁。趙匡胤訓斥她說:“從今日起趕快把衣服交給我,以后不許再穿這類衣服,因為它豪華耀眼,會引來很多人仿效!”一天趙匡胤與皇后閑談,皇后勸他說:“你身為皇帝,為何不用黃金裝飾轎子?”他答道:“我富有四海,不要說轎子,就是宮殿也可飾以黃金。我是為天下守財,豈可枉用!古人說:以一人治天下,不可以天下奉一人!”
漢文帝劉恒(西漢第五位皇帝)
節儉事跡:漢文帝在位23年間,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治國崇尚節儉。他從不增益宮室苑囿,一次擬建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百金,乃中等人家十戶之產,數目并不大,但漢文帝卻以過奢而作罷。他一生只穿粗質料衣服,為了省料,嬪妃衣服不準拖地,蚊帳嚴禁繡花。
綜上所述,文帝在位23年,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文帝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因此,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值得一提的是,文帝曾經下詔建墓只能用“瓦器,不以金銀銅錫為飾”。后來,景帝繼文帝輕徭薄賦、待己節儉之風,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
節儉事跡:朱元璋在位31年,做了皇帝后帶頭節儉,身體力行,教育人們說:“所謂節約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一次,他看到某官員衣著華貴,便問花了多少錢,官員答:“五百貫。”于是他責備說:五百貫,是農夫數口之家一年的收入啊,只夠你做件衣服,奢侈到如此地步,簡直是糟蹋百姓財物!朱元璋在反對別人奢侈的同時,特別注意自身的儉樸。一次江南行省長官將陳友諒的一張鏤金床送給他,他大怒說:“這和孟昶的七寶溺器有何不同?”拒而不受。
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堪稱登峰造極。稱帝后,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墻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無金龍在上,“與中人之家臥榻無異”。他命工人給他造車子造轎子時,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銅代替。主管的官員報告說用不了很多黃金,朱元璋卻說,他不是吝惜這點黃金,而是提倡節儉,自己應作為典范。朱元璋還在宮中命人開了一片荒來種菜吃。洪武三年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塊被單給大臣們傳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絲綢拼接縫成的百納單。朱元璋說:“此制衣服所遺,用緝為被,猶勝遺棄也。”
歷史評價: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史稱洪武之治。
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所以,登基后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他對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比如他發現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關系私托求進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對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從上到下____現象極其嚴重,他龍顏大怒,立即詔令天下:“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并稱:從地方縣、府到中央六部和中書省,只要是貪污,不管涉及到誰,決不心慈手軟,一查到底。
朱元璋并且從自己身邊“高干”開刀,尤其對于有恃無恐貪贓枉法的官員進行懲處。朱元璋利用殘酷刑法處置貪官,采取“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朱元璋對自己培養的干部決不姑息遷就。為了培養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專門成立了培養人才的國子監,為沒有入仕的年輕讀書人提供升遷機會。朱元璋制定整肅貪污的綱領——《大誥》和《醒貪簡要錄》。朱元璋允許民間百姓上訪。比如明朝允許百姓扭送不法官吏。朱元璋在午門外特設“鳴冤鼓”,民間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討不回公道,可上京擊鼓直接告御狀。
朱元璋以殘酷的法律嚴懲貪官污吏。其決心之大、力度之強、措施之精確,收到了強烈震懾作用。朱元璋當政31年,先后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污吏15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詔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惜時的名言
1、人生是滄桑的,好好珍惜未來的每一天吧。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3、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毛澤東
4、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5、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莎士比亞
6、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 ——拜 倫
7、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巴爾扎克
8、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9、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10、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11、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 克
12、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13、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14、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15、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悲哀。——布萊克
16、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別林斯基
17、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 ——杰弗遜
18、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歌德
19、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