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
軼事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經史書記載的事跡;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篇1】
名人有趣的故事
喬治。費多是著名的法國戲劇家,特別擅長于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該劇在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但該劇演出時卻深深打動了觀眾,劇院里的'喝彩聲此起彼落。費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戲,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樣大喊的叫。
“費多,你難道瘋了嗎?”朋友迷惑不解地問。
“沒瘋!”費多解釋說,“只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使自己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
大衣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據,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后,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樸。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契約
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貧困,但卻生性樂觀。
一次,他與房東簽訂租房契約,看見上面寫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房客因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須賠償15000盧布”。
克雷洛夫不但沒有異議,而且在“15000”后再加上兩個“0”。
“1500000盧布!”房東大為驚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驚小怪,”他不動聲色地回答說,“我反正賠不起。”
玩笑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對古生物學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學生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當時,居維葉正在工作室里忙于實驗。突然,門被兩只犄角頂了開來。一個怪獸隨后沖了進來,張著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長。居維葉聽到聲響,抬頭看了一眼,又低頭做事了。
事后,學生們好奇地問道:“先生,您怎么一點也不害怕?”
“這很簡單,因為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他笑笑說。
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篇2】
沒有伯樂,只能懷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間,士人劉幾多次在國子監考試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詭譎險怪的文句迭出,學子們紛紛仿效,一時形成了怪異浮華的風氣。歐陽修很討厭這種文風,總想整肅一下。
這年,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規定凡是寫艱澀險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個考生在文章中這樣寫:“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意思是:天地初分時,萬物始生長,偉人方問世。歐陽修想:“這個人一定就是劉幾!”于是戲謔地在其后續寫道:“秀才剌,試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違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還用大紅筆把文章從頭到尾橫涂一道,稱作“紅勒帛”,批上“大紕繆”三個字張榜公布。后來發現這個人果然就是劉幾。考場文風因此發生了改變,大家都學著寫內容充實、樸素的文章了。
過了幾年,歐陽修擔任廷試考官,發現劉幾又來參加考試。歐陽修說:“清除邪惡一定要徹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責這些個輕浮學子,以便鏟除文壇禍患。”他發現一個考生寫的《堯舜性仁賦》,其中一句:“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意思是:所以能得寧靜就可以養生,可以比五帝還高壽;如果易沖動而莽撞,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歐陽修便將這個考生定為第一名。等到張榜公布時,發現考生叫劉輝。有人告訴歐陽修,劉輝就是劉幾,為了徹底改變文風,他連名字也改了。歐陽修很感動。
歐陽修通過大力改革文風,發現了許多人才,經過他的提拔,一個個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蘇軾和蘇轍。
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篇3】
楊絳先生百歲誕辰之際,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專門做了一期專題節目。現場嘉賓一共兩位,三聯書店的總編輯李昕是其中一位。節目中,李昕談到了楊絳夫婦的精神境界和高風亮節,他們三十多年不換房,不裝修,不買家具,但是他們捐出兩人全部的'版稅超過1000萬元,在清華大學設立了一個“好讀書基金會”,扶助貧困學生。
節目播出后,幫楊絳先生料理版權的友人吳學昭,特意給李昕打來電話:“你們這期節目做得不錯,楊先生看了很高興。但她發現你有個地方講錯了。”李昕聽了心里一驚,忙問:“什么地方?”吳學昭回答說:“楊絳夫婦在清華大學設立的是‘好讀書獎學金’,但是被你說成‘好讀書基金會’了。她說,設立獎學金比較簡單,但建立基金會就不同了。那是得按國家有關規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需有規范的章程,有組織機構和開展活動的專職工作人員,還要申報民政部門批準,才可向公眾募捐。這兩個概念不能混淆。所以楊先生讓我告訴你,今后若是再提到此事,一定要把說法改過來,不要一錯再錯,造成別人以訛傳訛。”李昕聽了,深感慚愧,請吳學昭代自己向楊先生道歉。
雖然只是個小錯誤,但楊絳先生的嚴謹和認真,令人受教。楊絳先生之所以令人敬仰和欽佩,正是得益于她這種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篇4】
明代,有一個窮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饑腸轆轆的他正想做飯,當他揭開米缸時,只有數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將那幾粒米放到瓦甌里煮。
當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甌粥想喝時,鼻子呼出的氣將瓦甌里漂浮著的幾粒米粥吹得上下翻騰,此時,秀才詩性大發,便順口吟了兩句:
數粒熬成粥一甌,鼻風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來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當他捧著那甌粥在破屋里踱來踱去想下句的時候,在他家已潛伏多時的小偷實在忍不住,于是脫口而出,給秀才續上了后兩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漁翁一釣鉤。
秀才一聽連說:“好句,好句。”
歷史上有趣的名人軼事【篇5】
有趣的名人故事匯總
迪普的發言
馬克·吐溫和世界著名的演說家迪普在一條船上不期而遇。航行途中,他倆都接到參加船上宴會的邀請。宴會后,馬克·吐溫首先發言。他講了二十分鐘,妙語連珠,滿場轟動。
輪到迪普講話時,這位赫赫有名的演說家站起身說:“主席閣下,先生們,女士們!宴會前,我和馬克·吐溫商定,互相交換我倆的講話。他剛才的講話就是我的,得到你們如此熱烈的歡迎,我表示衷心感謝。但我遺憾地告訴各位,我忘了他講話的要點,他要發的言,我一個字也記不起來了。”
學識與俸祿
著名的杜瓦爾是弗朗索瓦一世的圖書館管理人。一天,有個人向他提出了個問題,他老老實實地說“我不懂”。
“可是由于您的學識,皇帝才給您俸祿的呀!”
“皇帝是按我所懂的東西的多少來給我俸祿的。如果按我所不懂的東西給俸祿的話,皇帝的全部財寶也不夠支付給我。”
上帝的形象
記者時常圍住愛迪生,向他提出一些古怪刁鉆的問題,但愛迪生都能一一作答。
一次,有人問他:“是否需要給某座修建中的教堂安裝避雷針?”
愛迪生回答說:“一定要安裝。因為,上帝往往是很大意的。”
記者又問:“你想像的上帝是什么樣的?”
愛迪生答道:“沒有重量、沒有質量、沒有形狀的東西是不可想像的。”
它有什么用
一些新發現在初期不一定能馬上投入實用。
一次,避雷針的發明者富蘭克林邀請人們參觀他的新發明。
其中一位闊太太問:“可是,它有什么用呢?”
富蘭克林反問道:“夫人,請問新生的嬰兒又有什么用呢?”
我在蓄胡子
有個愛纏人的家伙老是纏著小仲馬問:“你最近在干什么?”
小仲馬被纏得不耐煩了,說:“難道您沒看見?我在蓄絡腮胡子!”
守骨頭的狗
一位藝術家為一位漂亮異常卻十分消瘦的婦人畫了一張肖像畫:婦人腳下躺著一條狗。
“您知道這是誰嗎?”一位與仲馬相識的婦人問他。
“這個嗎?”仲馬端詳著畫說:“這是一條守著一堆骨頭的狗。”
嬰兒的將來
有人向瑞士大教育家彼斯塔洛齊提出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能不能從襁褓中就看出,小孩長大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彼斯塔洛齊很干脆地答道:“這很簡單!如果襁褓中是個小姑娘,長大一定是個婦女;如果是個小男孩,長大后就是個男人。”
醫生的忠告
一個病人問名醫波特金:“大夫,請告訴我,做什么樣的練習對減肥最有效?”
“轉動頭部。先從右至左,然后從左至右。”波特金回答。
“什么時候做呢?”
“當別人款待您的時候。”
我是不起來了
拳擊運動員被對方擊倒后,裁判便開始“數秒”,如從“一”數到“八”還站不起來,就判其失敗。
有人問蘇格蘭籍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瓊·瓦特:“你愿意寫什么樣的墓志銘?”
瓊·瓦特答道:“這樣寫:‘你愛數多少就數多少吧!反正這次我是不起來了。’”
如此政治家
有人問邱吉爾:“做個政治家要有什么條件?”
邱吉爾說:“政治家要能預言明日、下月、來年及將來發生的一些事情。”
那個人又問:“假如到時候預言的事沒有實現,那怎么辦?”
邱吉爾說:“那要再說出一個理由來。”
否定的理由
印度前總理拉迪夫·甘地常公開改變自己的觀點。他的一位助手曾問他:“你上星期剛說過的話,怎么這個星期就如此輕易地予以否定呢?”
甘地答道:“因為這個星期我懂得的東西更多了。”
素食和健康
幾名大學生問美國當代作家艾·巴·辛格:“您提倡素食是否由于健康上的原因?”
“我吃素食,”辛格回答道,“純粹是為了牛和雞的健康。”
喜歡的對象
有人問小說家費茲哈羅:“你最喜歡文藝作品中的哪一種人物?”
費茲哈羅說:“年齡越大,喜歡的對象也隨之改變。過去我為羅密歐與朱麗葉哭泣,現在我可是為他們可憐的父母流淚。”
連任的感想
1945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先鋒論壇》報的一位記者請他談談這次連任的感想。羅斯福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很客氣地請這位記者吃一塊“三明治” (一種夾餡面包)。記者覺得這是殊榮,便十分高興地吃了下去。總統微笑著又請他吃第二塊。
記者感到受寵若驚,又吃了下去。不料總統又請他吃第三塊。此時記者肚子已經飽了,但他覺得總統如此厚愛,盛情實在難卻,還是勉強吃了下去。哪知羅斯福在他吃完后又說:“請再吃一塊吧!”記者一聽,哭笑不得,因為他實在吃不下去了。
羅斯福微微一笑說:“現在,你不需要再問我對于這第四次連任的感想了吧!因為你自己已感覺到了。”
小錯和大錯
有人問馬克·吐溫,小錯誤和大錯誤有什么區別?
馬克·吐溫舉例說:“如果你從餐館里出來,把自己的雨傘留在那里,而拿走別人的雨傘,這叫小錯。但如果你拿走別人的雨傘,而把自己的雨傘留在那里,這就叫大錯。”
年輕的奧秘
意大利最有名的女記者法拉奇作風潑辣,提問犀利。一些國際上的風云人物,像尼克季辛吉、卡扎菲等見了她,也得小心翼翼地回答她的問題。
一次,她問藝術大師畢加索:“為什么一對中年或老年夫婦走到一起的時候,太太總要顯得比丈夫老一些?”
畢加索風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當一個女人承認自己已經四十歲的時候,她的真實年齡起碼已經超過五十歲的緣故。”
性格與教養
英國作家哈爾頓為編寫一本題名《英國科學家的性格和教養》的書,探訪了達爾文。
作家和科學家作了一次有意思的談話——
“您的專門成就有哪些?”
“沒有。”
“您的主要缺點?”
“不懂數學和新的語言,缺乏觀察力,不善于邏輯思維。”
“您的治學態度?”
“很用功,但沒有掌握學習方法。”
無惡意的謊
莉蓮·卡特是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的母親。一天,一個記者來到她的家中對她說:“您的兒子到全國各地去演講,并告訴人們如果他曾經對他們撒過謊,就不要選他。您能不能誠實地告訴我,您的`兒子從來沒撒過謊嗎?因為世界上再沒有人比您更了解您的兒子了。”
莉蓮·卡特說:“可能他有時也撒些沒有惡意的謊吧!”
記者接著問:“您能不能給我下個定義說明,沒有惡意的謊言和其他的謊言有什么區別呢?”
“我不知道能不能下這個定義,”莉蓮·卡特說:“但我可以給您舉個例子。您還記得幾分鐘前您進來時,我對您說‘您看起來多精神,我多么高興見到您’嗎?”
只讀兩類書
德國幻想小說的奠基人庫爾德·拉斯維茨有一次在回答記者所提關于他最喜歡什么樣的書籍這個問題時說:“我只讀歌德的作品和描寫印第安人生活的庸俗驚險小說。”
“為什么?”記者對這位大作家如此古怪的閱讀趣味大惑不解。
拉斯維茨便進一步解釋道:“你知道,我是一名職業作家,總愛情不自禁地對所讀的作品分析品評一番。這樣做實在太費精神了。而讀上述那兩類書籍則可以省卻這種麻煩,讓腦子完全休息。因為,歌德的作品太高超了,簡直不容置評;而庸俗的驚險小說又太低劣了,根本不值一評。”
旋轉的誘惑
世界聞名的幽默大師蕭伯納在倫敦觀看了著名啞劇演員溫遜蒂的單足旋轉舞,那美妙的舞姿令這位大文豪為之傾倒。不久,倫敦明星報上發表了他的一篇文章。
對蕭伯納的敘述,任何人也無法斷言是事實還是夸張,但從當天晚上直到此后十天內,溫遜蒂演出的劇院門口,每天排著購票的長隊。
蕭伯納的文章寫道——
“……深夜,離開劇院歸家,我發現費羅滋廣場上杳無一人,沿著欄桿的圓形車道活像一個大馬戲場。我不禁渴望著能學習溫遜蒂的舞姿跳它一圈。但這竟比寫文章困難得多,我摔了十四跤,趴在地上動彈不了。一位魁梧的警察過來把我扶起,神情嚴肅地詰問:‘你在干什么?我已注意你五分鐘了。’我熱情洋溢地向他介紹了溫遜蒂的舞蹈和學習的艱難。他沉吟了一下說:‘你可以替我拿一下帽盔嗎?我來試一下!這似乎并不難。’接著,他剛一轉動,就來了個嘴啃泥。但他很倔強,扯了扯跌破了的制服褲,嘟噥著說:‘是我的上裝把我絆倒了。’他把上裝脫掉,繼續旋轉,也繼續摔跤——當然我也以同樣的熱情伴著他摔——直到凌晨四時,一位警長走了過來,嚴厲地吼叫:‘你就是這樣執行定點值勤的嗎?”
那警察正聚精會神,成功地旋了兩轉而沒摔倒,他幸福地擦了擦額上的汗珠回答:‘我承認錯誤,但我敢打賭,警長先生,你肯定學不會溫遜蒂的旋轉。’警長端詳了一下正在旋轉的我,聳了聳肩,立刻跟我們一起旋轉起來……接著,又有一個上早班的郵遞員和一個送牛奶的加入我們的隊伍,費羅滋廣場充滿了從未有過的生氣勃勃。不幸,那位送牛奶的人一跤把腿摔斷了,我們另外三個不得不抑制住舞興,把他送往醫院——這個場面也許可笑,但是,曾經親眼看過溫遜蒂表演的人,誰都不會覺得奇怪。”
奇特的演講
美國發明家萊特兄弟善于思索卻不善于交際,尤其討厭演講。有一次在某個宴會上,酒過三巡,主持人請大萊特發表演說。
“這一定是弄錯了吧!”大萊特說:“演說是歸舍弟負責的。”
主持者轉向小萊特。于是小萊特站起來說道:“謝謝諸位,家兄剛才已經演講過了。”
《圣經》與土地
198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主教不但是反對種族歧視的斗士,而且才智過人,極富幽默感。
1984年冬,他在紐約一次___儀式上說:“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里拿著《圣經》,我們手里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我們便閉目祈禱。待我們睜開眼睛時,發現一切都倒了個個兒,我們手里有了《圣經》,而他們手里有了土地。”
請不要著急
英國前首相威爾遜有一次演講剛進行不到一半,有個搗蛋分子高聲打斷了他:“狗屎!垃圾!”
威爾遜不慌不忙,以安撫的口氣對那個人說:“這位先生,請不要著急,我馬上就要講到你提出的關于骯臟的問題了。”
全場大笑,那人語塞。
很困難的事
有一次,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應邀演講。當主持人介紹他后,聽眾起立長時間鼓掌。
掌聲終于停歇了,聽眾坐了下來。
“我要感謝你們停止鼓掌!”基辛格面帶笑容地說:“要我長時間表示謙虛是很困難的事。”
一樣的規定
馬克·吐溫向隔壁的銀行家借書看。銀行家說:“您只能在這兒看。我訂了一條規定,藏書概不外借。”
第二天晚上,銀行家想借馬克·吐溫的剪草機用用。馬克·吐溫爽快地答應后說:“可是您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我的規定和您的一樣。”
從破洞看到
俄國偉大學者羅蒙諾索夫成名以后,仍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穿著毫不講究。
一個衣著講究的人看到他衣袖的肘部有個破洞,就指著那兒挖苦說:“從那兒可以看到你的博學嗎?先生?”
羅蒙諾索夫嘲諷地回答:“不,一點也不!先生,從這里可以看到另一個人的愚蠢。”
大律師讓座
大律師克拉倫斯·達羅對人和氣謙遜。他最討厭虛偽做作的作風。一次,一個傲氣十足的年輕人來拜訪他,大律師立即端來椅子讓座。
可是這位年輕人全然不予理會,他傲慢地說:“達羅先生,我是布蘭德議員之子。”
達羅說:“那樣的話,請坐兩把椅子。”
腦子的兩半
德國大作曲家華格納平時待人傲慢,不大照顧別人的感情。接待客人時,他愛穿奇形怪狀的中世紀服裝——天鵝絨或緞子制的都鐸王朝時期的裝束、亨利四世戴的那種帽子,常常把客人弄得莫名其妙。然后他會解釋說,他很忙,穿這樣的服裝是為了作曲時培養感情。
一天,大仲馬也懷著敬愛的心情去拜訪華格納,受到同樣的接待,大仲馬憤然回家。
幾天后,華格納到大仲馬家回訪。他在休息室里等了半個小時后,才見大仲馬頭戴羽毛盔,身穿插著鮮花的睡衣,還戴了一只軟木救生圈,慢吞吞地走進來。
“請原諒我穿著工作服。”大仲馬神氣地說:“我現在腦子一半在帽子里,另一半在長統靴里,我準備穿上它去設計一段愛情故事。”
醫生的報復
詹姆斯·惠特勒是十九世紀的印象派畫家。一八六三年他在倫敦居住時,曾喂養了一條卷毛狗。畫家對這條狗珍愛備至,有時甚至愛得出了格。
一次,惠特勒的愛犬嗓子發炎,他急忙請來倫敦最負盛名的咽喉專家莫瑞爾爵士。
莫瑞爾見是給狗看病,心中十分不快,但他還是極力克制自己,默默地給狗開了張藥方,拿起出診費便告辭了。
第二天,惠特勒接到了醫生的加急電話,請他馬上去走訪一趟。畫家以為醫生還在關心他的愛犬呢,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匆匆忙忙地趕到醫生的家。
莫瑞爾爵士從容地接待他:“您好,惠特勒先生,謝謝您的光顧。我今天想和您商量的是,我的前門是否該請您重新油漆一下?”
歌德的吩咐
歌德的廚師從廚房偷了條大魚藏在大衣里,匆匆忙忙地穿過庭院。正巧歌德站在窗口,看見了露在大衣下面的魚尾巴。
“喂,小伙子!”歌德喊道。
“閣下,您有什么吩咐?”廚師應聲回答。
“我說,如果你以后想帶條魚回去,就得穿件長點兒的大衣,要不就拿條小點兒的魚。”
但丁答親王
有一次,意大利親王問作家但丁:“你聰明絕頂,但是貧窮:我雖然愚蠢而瘋狂,可是富有。這是怎么回事呢?”
但丁冷笑著回答:“將來我遇到的人都像我這樣,而不是像你那樣,我就富有了。”
妙計退英王
蕭伯納成名之后,門庭若市,使他苦于應付,無法寫作。
一天,英王喬治六世前去訪問他。寒暄幾句后,由于興趣愛好和文化修養差異懸殊,兩人很快就無話可說了。
沈默中,蕭伯納看英王遲遲沒有離去的意思,便慢慢掏出懷表,一個勁兒地盯著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