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筆名的名人軼事
古今中外,以筆名而著稱的作家數不勝數;你是否在尋找“關于筆名的名人軼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筆名的名人軼事
老舍: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他曾起了個別名“舒舍予”,即把自己的姓拆成“舍予”二字,意為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
曹禺:文學家曹禺原名萬家寶,有人問起他的筆名有何含義,他答曰:“我姓萬(繁體字萬),這個“萬”字草字頭下是一個禺。寫文章總得有個筆名,我便將“萬”字拆為“草禺”,但“草”不像一個姓,就取其諧音曹。”
魯迅:魯迅先生有158個筆名,其中含謎的筆名不少。如“華圄”暗喻當時的中國(華)是個大監獄(圄);“豐之渝”是“封建之余孽”的縮寫諧音。1930年,國民黨通緝“墮落文人魯迅”,魯迅立即針鋒相對,先后用了“隋洛文”、“洛文”、“樂雯”等燈謎化的筆名來嘲諷國民黨當局。1918年4月,他發表了《狂人日記》,在這上面他用了魯迅這筆名。他是這樣解釋自己的筆名的: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愚魯而迅速的意思。
巴金:巴金原名李堯棠,在法國留學時,他有一個姓巴的同學自殺了,為了懷念這位同學便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還為他取了一個容易記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這筆名就誕生了,他在《滅亡》一書上就用了此名。
冰心:冰心原名謝婉瑩,冰心小時候她就接觸中國古典文字,特別喜歡唐詩。她對唐代詩人王昌齡作的《芙蓉樓送辛漸》一詩特別欣賞,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尤為喜愛。為了表明她不與黑社會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為筆名。
張恨水: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恨水”一名是他17歲那年,在蘇州第一次投稿時取的筆名,是從南唐后主李煜《相見歡》詞“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東去”中截取出來的。張恨水幼年酷愛詞章,讀了李后主這首詞,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讓光陰如流水一樣白白流逝,就取了這個筆名。
戴望舒:戴望舒原名戴朝宗,筆名“望舒”取自屈原《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即神話中驅月駕車的神,后來成為月的代稱。月在古詩詞中可作為愛情的象征,月光的朦朧與戴望舒詩歌的朦朧婉曲是相合的,筆名暗示了詩人的詩歌內容和詩風。
金庸:金庸原名查良鏞。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他在《新晚報》副刊發表“新派武俠小說”時,一時想不出用什么筆名,后索性把名字最后一個字分為兩半,從此“金庸”的筆名風靡香港。
古龍:古龍原名熊耀華。至于“古龍”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古龍在世時,恐怕沒有人問過這個似乎淺顯的的問題,迨古龍仙去之后才意識到他怎么叫起古龍來的,才發現忘記問他的筆名來歷了,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事情,如今成了一個你猜我猜大家猜還都沒譜兒的老問題。
一是說有個叫“古鳳”的夢中情人,求而不得,于是在取筆名時,取了個與其相配的“古龍”。
二是說取自唐詩人李賀的《湘妃》一詩: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三是說古龍出生那天雨過天晴,屋后榕樹樹洞發出咕隆聲。他大長大后,知道了這個神奇的現象,取“咕隆”諧音“古龍”以紀念偉大的出生。
四是金古聯想。說是因為其追慕金庸,便取了個與之相對的“古龍”。
至于真真假假,目前是誰也說不清,反正就成了一宗謎案。
高爾基:高爾基的原名是阿歷克塞·瑪克西姆維奇·彼什柯夫。“高爾基”在俄文中是“痛苦”的意思。看高爾基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們可以得知,作者的筆名是為了永志苦難艱辛的生活歷程。“高爾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那他又為何取這個名字呢?原來他從小父母雙亡,讀了兩年書就開始在社會上謀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間苦難,為了紀念自己的經歷,所以取了“高爾基”這個筆名。
歷史文化名人故事
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羅英魂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在有些人看來,處世不必過于認真,世道清明,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浮沉。然而你寧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塵埃。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國,卻最終因愛戀國土,于悲憤交加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讓人嘆惋?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斗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后因楚國的日益腐敗,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屈原的死是對當時黑暗勢力的一種嘲諷和揭露,是一種無言的反抗與斗爭,同時也是向后世發出的一個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勢力! 他的作品語言生動而富有活力,有著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用堅持譜寫中華傳奇
穿上草鞋,背起藥筐,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你就是以這樣謙遜的姿態和輝煌的成就為中華歷史寫下一部傳奇!一介農夫,懷揣執著上路,走進大山,風雨兼程,親嘗百種藥草,揮就一部影響世界的不朽醫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綱目》一起刻入歷史的記憶。
李家世代業醫,但由于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棄科舉做官之路,專心學醫,于是向父親求說并表明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最終同意了兒子的要求。李時珍認為,“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后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表現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地向各式各樣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農民和漁夫。李時珍為了了解藥物,并不滿足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例如他在寫到白花蛇時為了真實細致地了解這種劇毒蛇而置危險于度外,到處尋找,終于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李時珍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并編著了中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本草綱目》。
讀書故事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要向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
記得我看的第一本書是《小紅帽》。當時,我認為這本書和別的書一樣沒什么意思,但不經意間翻了幾頁,覺得挺新鮮、有趣,于是便接著看了下去。當我看到書中出現“大灰狼”時,我的“毛孔”都不禁張開了,那時我才三歲呀!只希望有人能快點打倒“大灰狼”,就是這樣的想法吸引著我一直看完這本書。
三年級時,我迷上了《淘氣包馬小跳》。于是我便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從早上讀到晚上,我卻感覺只過了一分鐘!但因為課外書讀得太多,把該學的知識也沒學好,我的學習成績下降了,為此媽媽大為惱火。唉,沒辦法,只能趕快補功課了。當功課學習好了后,我的“書癮”又犯了,但因為怕“家法”,只能把書藏在桌肚里看,真是沒辦法。
四年級時,我正在看《三國演義》。這本書做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真是有其獨特魅力的地方。讀這本書時我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甚至上課時也會偷著看幾眼,有一次差點被老師發現了。當然這樣做是非常不好的,爸爸媽媽告訴我,喜歡讀課外書是好事,但也不能耽誤自己的學習,而是要在完成一天的學業后,“擠”出時間來讀課外書。
現在我正在學習如何“擠”出時間來讀書,比如課間時,飯前、飯后,晚上睡覺前等時間都可以利用起來。
如果大家想了解歷史,我推薦大家看《中國通史》;如果大家想看漫畫,可以看《父與子》、《丁丁歷險記》;如果大家想看一看童話書,可以看《小王子》……
當然,我最想推薦大家看的書是《楊家將》、《上下五千年》、《狼王夢》、《三國演義》、《草房子》,這些書都有強大的吸引力,值得大家看!